所有人都认为猪肉不会过剩的时下,突然发生了过剩现象。推动这一现象加速上演的推手,正是政府出台的各类补贴和收储计划。
2007年猪价暴跌之后,一时间养猪场杀母猪成风,仔猪存栏量锐减,供应总量大减,直接导致了2008年全国猪价大涨进而不断拉高CPI指数的危局。这样的趋势下,如何平抑猪肉价格进而拉低CPI指数成为多个国家部委的工作任务之一。
这一年前后,先是商务部启动了生猪冻肉收储计划,接着是农业部、财政部等部委启动了喂养母猪存栏补贴政策、规模化养猪补贴政策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在2009年下半年还出现了养母猪有补贴进而没有人愿意淘汰母猪以及养猪规模不断扩大等现象,最终导致供求失衡,过量存栏压趴了原材料价格大涨等一系列利好因素,生猪产业再陷泥沼。
以上事实从侧面说明,政府作为市场管理者,其仅仅拥有裁判员身份,但自从直接以补贴形式进入生产领域后,裁判员无形中变成了运动员,这一双重身份导致财政补贴往往不患寡而患不均,拿到财政补贴的猪场更愿意急剧扩大自己的养殖规模,进而享受补贴;而没有拿到补贴的人,认为政府既然补贴养猪,说明市场肯定供不应求,而从冻肉收储计划看,意味市场总量将来即便过剩了,政府也会站出来收拾局面。因此,所有的人都觉得养猪业太好了,最起码有政府各类补贴,是不会亏损的。
然而,残酷现实正在击碎所有养猪户的梦想。所有人都认为猪肉不会过剩的时下,突然发生了过剩现象。推动这一现象加速上演的推手,正是政府出台的各类补贴和收储计划。
商务部生猪市场预测预警系统特聘专家王立贤坚决反对政府以补贴的名义进入生猪生产领域。“政府是管理者,也是市场监管者,收储虽然不能解决总量问题,但可以削峰填谷,这个可以有。但补贴呢,一旦大规模发放补贴,等于直接改变了人们原来的预期和市场原本的运行轨迹,这时候生猪生产量一定会暴增。”王立贤直言政府管得太细,只能加剧市场波动,因此需要尊重市场本身的规律,让市场自行调节价格,才是最佳方式。
东方艾格农业公司的陈树韦则指出,“这些扶持政策出台的背景在于猪价上行拉高了CPI指数,因此政府所有政策都是鼓励去养,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猪价过高,把CPI拉高了。”事实上,政府这一目的已经达到了,但政策对生猪产业的过分刺激,导致该行业本身的运行规律失灵了,即没有人愿意退出,所有人都想领补贴,最终,猪价跌惨了。人们有了这一次教训,国家鼓励生产的政策很可能接下来就要失灵了,在下一个生产周期,为了防止猪价暴涨,说不定,国家还需要再度提高补贴金额,进而让这一怪圈越来越畸形。
如果忽略市场本身的运行规律,强行扶持的最终结果一定是“事不如人意”。国家应在积极鼓励生猪生产的同时,也采取适度的鼓励淘汰产能机制,让生猪产业彻底不再为CPI指数坐卧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