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婉拒外界救援机构前来? 国际媒体赞中国救援反应迅速
本报特约记者 穆康德
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后,境外媒体对中国的地震灾情纷纷进行全方位的报道。
中国火速反应受好评
路透社4月15日报道说,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后,中国政府紧急调派救援人员并向灾区运送大批食物、帐篷。由于有去年汶川大地震的经验,此次救援工作和物资运送非常迅速。
美国《时代》周刊15日报道,在过去,中国政府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有意缩小灾难的程度,如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和2003年的SARS暴发。但近几年来,北京对灾难管理更加公开。
俄新社4月16日报道,俄总统梅德韦杰夫亲自向胡锦涛就青海强烈地震表示慰问。胡锦涛对梅德韦杰夫愿意因中国地震改变双边会晤的日程表示感谢。
国家主席胡锦涛原计划的中南美洲之行,因玉树地震临时中止,国外媒体对此也予以报道。路透社4月16日引述了胡锦涛和委内瑞拉与智利两国领导人的通话内容:“在这一困难时刻,我需要尽快赶回国内,同我国人民在一起,投入抗震救灾工作。”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推迟了原定对印度尼西亚、缅甸与文莱的访问计划。
路透社还关注到,成百上千身穿紫红色袈裟的藏传佛教喇嘛与军队、救援队和医疗队一道,展开救援和善后行动。
英国《每日电讯》报4月16日细致描写了温家宝总理在地震灾区现场的一言一行,行文中透露出对中国总理的赞赏。该报在报道中描述,当太阳要落山时,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现了。他走下一辆小型汽车,攀上一个危险的废墟。温先生眼里噙着泪,向镇上的民众承诺,更多救援人员正在路上,其中包括携带搜救犬的救援队。
《每日电讯》的报道特别提到:“出人意料的是,温先生走下废墟时,周围几乎鲜有安保措施。”
婉拒国际救援机构前来
据国务院新闻办网站消息,4月1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民政部救灾司司长邹铭婉拒了国际组织包括联合国机构,还有一些国家的救援机构、救援队提出对玉树赈灾提出援助的要求。邹铭解释说,这次主要基于两个因素考虑:一是这次地震的范围和重灾区的空间都很集中,空间比较有限;二是考虑灾区路途遥远,交通通达能力确实有限,救援队辗转到达那个地方,再开展工作,恐怕也难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另外也有分析人士称,玉树的海拔高达4000多米,来自低海拔地区的救援人员很难适应。
据台湾“中央日报网”4月17日报道,经两岸连日紧密协商,“中华民国红十字会总会”18日将派遣一支20人的医疗团由台北出发,经由香港、北京转机,辗转前往青海西宁,预计18日晚9时抵达,随即展开医疗救援服务。前来的台湾医务人员表示,西宁的海拔较低,只有2000多米,应该不存在太大的高原反应问题。
台湾“中央社”15日报道,与汶川大地震相比,玉树7.1级的规模不算特大,但正在中南美进行国事访问的最高领导人胡锦涛决定中止行程,立即返国。留守国内的总理温家宝更已抵达灾区现场指挥抢救。胡温两人的动作体现了他们口中常说的“以民为本”。通过电视画面的即时传送,国际各界能感受到中国官方传媒正在转变:变得更像新闻人,对官方的应变处置更有自信。
日本《京都新闻》4月17日报道,地震灾区位于青藏高原,复杂的地形以及海拔4000米的高度,使得救灾变得困难和复杂。《京都新闻》所言不虚,据新华社下属的《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报道,参与救援的玉树州职业技术学校工会主席常志强说:“可能因为高原反应,搜救犬都拒绝工作了。”美国《纽约时报》16日也报道说,不光是寒冷阻碍救援人员,高原反应也是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