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中国空军大型运输机频繁起降青海西宁曹家堡机场,其中一架正在搬运伤员。机场外,从武汉、陕西等地赶来的救护车辆已排起长龙,青海玉树地震伤员经过这里将转往周边最好的医院。 中新社发 章轲 摄
中新社北京4月19日电 (记者 陶社兰)玉树机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机场之一,飞行环境复杂、机场保障能力有限,对飞机和飞行员的技术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空军航空兵某师出动8架运输机,克服了高原机场对飞行的不利影响,飞行员靠着顽强的毅力、过硬的技术,驾驶着并不先进的飞机,创造了“中国速度”。
空军参谋长助理郑元林19日接受中新社访问时,披露了空军参加玉树救灾所面临的种种难题以及保证飞行安全、完成救灾任务的举措。
郑元林说,为执行玉树救灾任务,空军专门挑选了技术过硬、作风过硬的有高原飞行经验的飞行员,并开设玉树现场指挥部,及时与有关部门协调飞机停放、机场警戒、物资装卸等有关事宜,提高空运效率。同时,调整3套机场应急助航灯光系统,地震当天就空运至玉树机场,连夜组织开设,使玉树机场具备了保障夜间飞行的能力,机场的开放时间由过去的每天13小时增加到24小时,延长了使用时间,提高了机场使用率,确保“空中生命线”这条快速救援通道不断线。
汶川地震期间,空军共出动各型飞机90余架,这次玉树地震只使用了8架,这是否会影响救灾空运效率?对此,郑元林解释说,一是机场少、容量小,灾区周边只有1个机场可用,而玉树机场的保障能力有限,只有2个停机坪,最多只能停放4架大型运输机。二是可在高原机场起降的机型少,目前空军运输机中只有伊尔-76飞机具备高原机场的起降能力。
担负此次救灾任务的空军航空兵某师,是中国空军的一支精锐部队,曾参加过九八抗洪、“和平使命-2007”上海合作组织联合军演、汶川地震救灾等数次重大行动。郑元林曾担任该师师长。
“在历次救灾中,飞行行动往往是未知的,命令到哪里就飞到哪里,需要到哪里就飞到哪里,这就对飞行员的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近几年,空军加强应急作战训练,部队在能力、素质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汶川地震中,空运、空投、空降的立体式救灾,再加上这次玉树救灾的高原飞行,这是对空军建设的全面检验。”郑元林说。
据知,在玉树救援中,空军运输机部队开创了玉树机场夜间起降的先河,创造了该机场单日起降架次的最高纪录(起降26次)。截至18日,共紧急空运专业救援人员1242名,食品、帐篷、药品和专业救援设备共789.6吨,转运灾区伤员和陪护人员1507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