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青海玉树地震 > 青海玉树地震消息

玉树灾区多民族民工救援队:我没钱但是有力气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4月20日16:49
  他们来自不同民族。在玉树地震发生后,这些由回、汉、蒙古、土族等多民族民工自发组成的救援队,在废墟中不断搜寻、挖掘。“废墟中有生命在等待救援”的信念,使这个160人组成的非专业队伍,从瓦砾之下,救出了43个鲜活的生命。

  “没能救活他,我们要救更多的人”

  4月14日早上,像很多个平常的早晨一样,成李军正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他和其他工友们一起修筑玉树巴塘机场至结古镇的公路。突然间,脚下的大地震颤了,一个满身是血的人闯进工地并大声呼救:“我们那里楼塌了,埋了好多人,快救人哪!”成李军认出那是附近一个单位的工友。

  工地上的所有人感觉到了灾情的严重,他们迅速集结,跳上卡车。在那个呼救的单位,成李军和20多名工友看到,原来4层的楼房变成了两层。成李军听到废墟中传来了呼救声,他们立即开始救人。“那是一名小伙子,开始精神还不错,能够告诉我们他的腰被压住了。”成李军说。

  没有工具,工友们靠双手一点点地扒抬。人们不断地与被压的小伙子对话,希望他能够坚持。“我们一定把你救出来!”所有人在一刻不停地挖,不停地抬。“坚持,坚持,坚持!”人们在鼓励。但是小伙子的声音却越来越微弱……5个多小时的挖掘之后,成李军看到一只苍白没有血色的手。周围的人沉默了……

  推开所有掩埋的东西,小伙子身体露了出来。时间仿佛静止了,一张年轻的脸庞,20多岁。“为什么没有坚持下去!”所有的人感到揪心的痛。

  瞬间的悲伤过后,救援队员们再出发,在瓦砾下寻找生命的迹象。

  “我们救出了七八个生还者,还挖出了许多遇难者。我永远都会记得废墟中那只苍白的手。我们没能救活他,但我们决心要救更多的人!”成李军说。

  “我没钱,但是有力气”

  在成李军他们不断挖掘的同时,与他一样隶属于青海省正平集团的另一名工友,回族民工云生录带领另外90多名回族民工第一时间在禅古寺和禅古村展开了营救。

  今年55岁的云生录是民工救援队中年龄最大的,14日到现在,他还没有好好合过眼。“地震后,我们本想往结古镇赶,在路上发现山体滑坡,路堵掉了。公司领导决定调运大型设备开路。于是,一些人留下来开路,我和40多名工友就到滑坡路段附近的结古村查看情况。”

  禅古村,一个纯藏族村落,就在昨天它还坐落在宁静悠远的草原。当云生录他们到达那里时,整个村寨一片瓦砾,房屋倒塌的灰尘还在空中弥漫。没有丝毫犹豫,在几个逃出来的藏族老乡指引下,云生录和工友们开始搜救。

  “那是一个藏族村子,还有一座寺院,都塌了。好好的村子没了,我心里特别难受。没有工具,我们只能用手挖。”云生录说。

  他们陆续挖出了一些被埋的藏族群众,还有一些禅古寺的阿卡。语言不通,云生录他们不知道被救者说些什么,但是他们看懂了藏族被救者竖起大拇指的手势和感激的眼神。对此,憨厚的队员们只能紧紧握住他们的手,向他们传递坚强。

  一所倒塌的房子中依稀传来婴儿的啼哭声,队员们立刻冲过去。孩子的哭声重重地敲击着每个人的心。扒啊,刨啊,云生录终于看到在碎砖破瓦夹缝间的孩子,他很小,可能只有2个月。云生录立刻抱起了孩子。云生录捧着这个幼小的生命,把孩子交给同样刚从废墟中被救出的孩子父母。

  道路修通后,云生录他们赶赴结古镇救援。这个平时热闹的镇子已经面目全非,很多地方塌成了瓦砾。云生录经过一处楼房,听到有人呼救。一个少年的声音说“大叔,救救我”。“坚持住,我们一定救你!”云生录和队员们不断地挖土、搬砖头,习惯劳作、长满老茧的手,磨破了皮,渗出了血。少年喃喃地说:“谢谢你们来救我!”

  从18时干到零时,整整6个小时,云生录才和队员们把这个孩子挖出来。他的一条腿被房梁砸断了,却没有哭泣。一名工友把他背到医院。临行前,他对救他的人们说:“你们把我从死亡堆里拉了出来。我忘不了你们!”

  几天来,云生录和他的回族工友们救了30多人,他们中的很多人就是靠这些救援队员用双手挖出来的,而他们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

  这位朴实的回族大叔只有简单的话语:“这么大的灾,我心里很难受。要救灾,我没有钱;但是我有一双手,还有力气。我在这里,就要救他们。”

  挽救生命 给逝者尊严

  17日,这支由多民族民工组成的救援队,在玉树西北牛宾馆的废墟上再次展开挖掘。此时地震已经过去了4天。

  这支非专业的救援队,很多人并不知道什么是“72小时黄金救援期”。但队员们相信,每个废墟下,都可能有鲜活的生命,他们要尽最大努力挽救生命。

  早上,民工救援队40多人与另一支专业救援队一起开始发掘。楼板、砖块、架子……一件件挪开,人们看到了两名遇难者。看到这种情形,另一支救援队决定去别的地方搜寻。民工们却决定留下来,继续发掘。

  突然,沉重的楼板底下,似乎传来一丝动静,难道还有幸存者?

  救援队员加大挖掘力度,快点、再快点。废墟下的动静越来越清晰。队员们抬开最后一块楼板,看到了一只黑色的藏獒。

  队伍中的蒙古族小伙王元成,立即用手扒开阻碍的铁栅栏,把这个“幸运儿”救了出来。大狗很有灵性的“呜呜”了几声,仿佛感谢救它的人们。

  王元成给这只藏獒喂了随身带的水和馒头,这个生命在废墟的黑暗中熬了4天。王元成爱怜地抚摸着它。

  “现在,我们收留了这只狗。这两天,王元成走哪,它就要跟哪,寸步不离。”救援队员们说。

  这天,在西北牛宾馆废墟上,这支救援队伍从废墟中挖出了7具遇难者遗体。

  救援时刻 用行动表达

  正平集团董事长金生光告诉记者,这支救援队都是他们集团下属的民工,有160多人参加救援。到17日,这支民工组成的救援队已经救出43人,挖出40具遇难者遗体。

  “没有人提到钱或要求什么利益。民工们很朴实,虽然余震不断,但所有人都很踊跃。16日开始,我们集团已经调用了许多大型设备并做了充分的安全保障。”

  在这个民工团体中,还有很多不同民族的人争分夺秒地开展救援。

  18岁的葛吉龙,汉族,标准的90后。地震发生后由于通讯中断,只能靠他在救援现场与后方之间不断开车来回传话,10多公里的距离,两天内他往返了70多次,被工友们称为“传话筒”。

  24岁的撒拉族小伙儿马有民,有着一张稚气未脱的脸。连日来,他不分昼夜地驾驶装载机在滑坡的机场公路上抢修,保障了这条“生命线”的畅通。

  与他一起的,还有一位土族小伙子,在忙碌火热的抢修现场,我们没能见到他的身影。

  这支救援队中的许多人,看到记者只会羞涩地笑笑。对他们来说,能够表达的,只有行动。 记者姜辰蓉、侯德强、党文伯 (来源:新华网)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