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4月21日消息(记者王亮)北京时间2010年04月14日07时49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东经96.7)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中央台记者在第一时间赴震区采访,请看前方记者发回来的手记——
空降玉树 4月14日13时30分,电台军事中心孙健主任对我和同事陈欣、李寒下达出征命令,我们作为第一批特派记者立刻去南苑机场随救援队奔赴玉树。军令如山倒,我明白这又是一次特殊而艰巨的非战争军事行动,肩负军人和记者双重身份,我感到责任重千钧!
19时55分,我们降落在玉树巴塘机场,皑皑白雪在月光下露出狰狞的面目。这里海拔4000多米,氧气含量只有平原的60%。在停机坪上,我赶快取出海事卫星,找准方向,拨打直播间的电话,待电话接通,已是喘得上气不接下气。我第一时间报道了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到达灾区的消息。
记者王亮在震区采访 星夜救援 机场距离玉树县城只有26公里路程,但机场只有一辆大巴待命,我搭车进入县城时已是午夜时分,我直奔国家救援队的施救现场——位于县城中心的民族宾馆。这座五层楼的建筑物已经塌成一堆瓦砾。在我到来之前,救援队已经救出两名幸存者。我跟着救援队员携带微波、蛇眼生命探测仪爬上废墟寻找生命迹象,一起朝着瓦砾下面大喊“有人吗?”“有人就敲一下!”然后,把耳朵贴在废墟的楼板上,辨别着下面传来的声音。我们是多么希望废墟下能够传来生命的回声!
在现场和救援队员并肩作战的还有拿着铁锨、锄头的建筑工人,他们都是彭州籍,震后从170多公里外的囊谦县赶来的,他们说:“2008年汶川地震我们是重灾区,对玉树同胞现在经历的苦难我们感同身受!”
来源:中国广播网
记者王亮在震区采访 生命奇迹 15日一大早,彻夜未眠的我们继续跟随国家地震救援队搜寻幸存者。7点半,在行至西北牛宾馆废墟时,有群众反映半小时前在废墟中曾经听到了微弱的敲击声。两只搜救犬在废墟上表现得非常兴奋,其中一只还吠叫了几声。犬队队长贾树志告诉我,这说明里面很可能还有活着的人。
救援进行得异常艰难,队长把队员分成几组,每组一名骨干带一名新兵,轮流进入作业面进行挖掘。队长说,这是以防万一,如果发生不测,也不至于全军覆没。救援中共发生了三次余震,尤其最后一次特别严重。11点57分,接近被困者的通道已被打通,救援队员刘文超的大半个身子也已经钻了进去,就在这时,余震发生了,两边危楼上的砖头直往下掉,远处的山体也开始塌方,腾起大片烟雾,警戒员大喊一声“快撤!”现场队员迅速撤离,而刘文超却留在了洞中,一动未动。三分钟后,12点整,刘文超把第一位被困者拉了出来。5分钟之内,四位被困者全部获救,他们的状况都还不错,尤其是第三位出来时面带微笑,还不停地朝救援队员挥手。看到此情此景,在场的队员和记者像是打了一剂强心针,他们欢呼鼓掌,为生命喝彩!
事后,我问刘文超,余震发生时,为什么不先撤出来,他说:“当时我已经抓住第一个被困群众的手了,抓住他手的那一瞬间,我就没想再松开,只想把他带出废墟!”
不言放弃 16日,是72小时黄金救援期到来前的最后一天,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对受灾严重的西杭村、西通村等地展开地毯式拉网搜救,在重点区域一米一米地推进,寻找生命的迹象。上午10点半,救援队到达玉树结古镇集贸市场废墟时,有一位藏族大姐说废墟下可能有人活着。她被救出来时,还听见楼板下面传出了小女孩微弱的呼叫声“阿姐,阿姐”。被困的女孩只有13岁,也是藏族。
来源:中国广播网 救援队员打开了层层堆压的楼板,却发现通往被困者的通道被家具、床垫堵得严严实实。队员一点点地把家具的木板掰碎、取出,生怕伤着废墟下的女孩。但是,最后一块预制板死死地卡在废墟中,搬动不得。救援队员叫来起重机,把预制板向上吊起,楼板断裂了,下面露出一个只可供一人爬进的小拱。为了抢时间,救援队员冒险爬了进去,我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2分钟后,小女孩被抱了出来,她先是一笑,然后就哭了,因为她看到了一直等候在废墟外面的阿爸。这时距离地震发生过去已经过去了54个小时。
艰苦生活 由于震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物资补给困难,加之震后当地商店已经全部关门。第一天晚上,穿着单薄的衣服在街头通宵直播,我加倍剂量服下了在玉树机场买到的感冒药,在高原患感冒的后果十分严重,很容易诱发脑水肿、肺水肿。
第三天晚上,我们吃了到灾区后的第一顿热饭,之前只靠干嚼方便面和饼干充饥。我们出发时没有时间带上防晒霜、太阳镜、遮阳帽等防晒用品,由于连日在高原户外采访,我的脸已被紫外线灼伤,伴有强烈的疼痛和灼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