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消保委揭不法婚介三大骗人陷阱 提醒勿轻信广告

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2010年04月22日11:12

  “婚介”即婚姻介绍所或婚姻介绍机构,近些年,随着婚介越来越走红,不少不法婚姻中介就开始暗设陷阱牟取暴利。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 ,婚介所引发的消费投诉以每年20%~30%的速度递增,仅在今年第一季度,婚介服务投诉就位居“黑榜单”的第五位。4月21日,青岛市消保委颁发了今年第3号消费警示令,揭露了婚介服务中靠免费登记“下套”、再雇来婚托骗财并夸大、虚假包装征婚人的三大不法招数。 

  骗局一 “免费登记”不过是诱饵  

  青岛市消保委在对岛城婚介走访调查时了解到,不少婚介在广告中都打出“免费建档”等招牌,称征婚者可免费建立个人信息档案,供其他征婚者浏览。  

  但免费登记只是婚介抛出来的诱饵,市民荣先生3月份就被这免费诱饵钓上了钩。据他向消保委反映,他在四方一家婚介中心免费建档登记,但过了一个星期始终没等到好消息。质问中介时,中介称,建档登记只是第一步,想要接触到相亲对象,须交300元入会。荣先生交上300元会费后,婚介果然给了几名女士的信息,荣先生要求见面时,没想到婚介又索要“见面费”,称每见一人要200元。这样荣先生共交了500元才见到第一个相亲对象,荣先生称,他见了多名相亲女子一个没成,但繁琐的会员费、见面费、介绍费却砸进去1000多元。 

  骗局二 “梦中情人”都是婚托 

  李先生曾到四方一家婚介公司征婚,交了入会费后,被先后安排与四名相亲者见面。“这些姑娘很漂亮,言谈举止也很乖巧,但就是不往正题上走,见面就是吃饭、喝茶、购物,不断地向我要东西。”李先生说,每当他询问是否同意交往时,对方都称“先交往试试”。在这段“试用期”里,每次约会李先生都要花上五六百元 ,可每个姑娘都是“试用期”一过就再也联系不上了。

  “回头去找婚介,他们称女方不同意继续交往了。”李先生不禁感觉人财两空,随即投诉到市消保委。消保委调查发现,这些相亲对象都是婚介雇来的,假扮成“优秀会员”与征婚者见面,然后再以各种理由把征婚者推托掉,背后却和婚介一起瓜分介绍费、见面费等钱财。  

  骗局三 “富翁征婚”多是吹出来的

  在调查中消保委还发现,绝大多数婚介在诱惑征婚者登记建档时,都会先提供一些在档的会员资料,里面频频出现这样的修辞:女性多是“苗条肤白”、“温柔贤慧”,男性多数“英俊潇洒”、“有房有车”、“资产上亿”。 

  许女士讲述了她的一次婚介相亲经历。婚介向她介绍了一名公司老总,称有自己的公司,还有子公司,资产上亿。但几次见面后,她怎么都觉得该男子没有“资产过亿的老总派头”,托人一查,男子不过是开了一家小皮包公司,年收入也就十万元出头。后来才得知,原来婚介对不同档次的见面有不同的收费标准,见条件一般的要交100元~300元,见小资水平的交300元~500元,而见大款收费就没上限了。  

  ■提醒 

  不要轻易相信征婚广告 

  “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婚介服务的刚性需求非常强大,这给了不法婚介生长的土壤。”青岛市消保委秘书长孙培旭告诉记者,“剩男”、“剩女”问题日益严重,他们又不喜欢“红娘”、“媒人”等传统的牵线搭桥方式,更倾向于把一切都交给婚介机构来打理。消保委表示,不可否认,婚介服务是一种更加便利的服务方式,但对于不法婚介的陷阱,消费者还应当学会“拆招”。  

  消保委建议,首先,征婚者不要轻易相信征婚广告。通常情况下,很多天花乱坠的广告都存在虚假或夸大宣传,可信度很低。其次,征婚者需要让婚介公司提供合法有效的工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以及约见对象的有效证件。最后,征婚者需要保留有效证据。通常在付款之前,双方需要签署婚介合同,而且除了要署名外,还需要公司盖章。除此之外,正规发票也是有效证据。有些婚介公司不开发票,只开一张没有盖章的收款收据,由于该类收据无法证明收款单位是谁,是不具备法律效力的。记者 王媛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静娅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