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部商报
一口黑乎乎的大铁锅,被两排砖头高高支起,锅下烈火熊熊,股股黑烟冲天而起……昨日一大早,雨过天晴的兰州街头仍然冷飕飕的,天水北路东侧一个垃圾堆旁,一名身穿棉衣的妇女正在铁锅旁忙碌,她显然是在加工什么。
垃圾堆旁的神秘加工点
3月19日上午10时20分,一位市民向记者反映:兰州市城关区天水北路滩尖子396号附近,有人在加工像牛肺一样的东西,臭气熏天。这位市民称,从高处观察,可清晰地看到加工现场,加工人员勾兑出一种白色粘稠液体,用针管注入状似牛肺的东西内,“牛肺”便立刻膨胀起来,色泽诱人。加工者显得神神秘秘,十几天干一次活,一干就是一天,除干活时间外,平时均不出现。
接到反映后,记者立即赶往现场调查。推开加工“牛肺”的偏僻小院的铁门,记者看到一个名副其实的垃圾堆,塑料袋、果皮、废纸遍地都是。因为不是加工时间,记者未能见到加工现场和那名神秘的加工者。随后几天,记者一直在小院附近蹲守,但一直不见现场有任何动静。
蹲守一月加工者再现身
昨日上午8时许,经过1个月的耐心等待,目标终于出现了。“神秘窝点又开始加工了。”报料的市民向记者透露,还是那位妇女,加工的还是那种疑似“牛肺”的东西。
记者火速赶到现场,爬到地势较高处观察。只见一名身穿红色棉衣的妇女从屋里搬出一口黑色大铁锅,放在砖头砌成的支架上,然后生火,给锅里倒满水;随后又从屋里搬来几只塑料大桶,等水开后便从塑料桶里捞出状似牛肺的东西,丢进铁锅里煮。锅底冒出的黑烟蹿起十几米高。一阵风吹过,一股腥臭味扑鼻而来,熏得人几欲窒息。加工现场就在垃圾堆旁,铁锅和塑料桶旁不时有苍蝇乱飞。知情者告诉记者:“早上用针注射白色液体时你没看见,她是先注射再放进锅里煮。”
加工者称胎盘卖往安徽
从上午9时一直蹲守到下午2时,记者目睹了“牛肺”加工的整个流程。先把“牛肺”放在锅里用水煮,然后捞出来,放进事先备好的双氧水塑料桶里浸泡,最后,捞出来放在院子里晒,直到晒干为止。
这些“牛肺”究竟是什么,用来做啥,流向何处?这样不经检疫,会否传播病毒?记者扮作普通市民,走进小院和这名妇女搭讪,交谈中,记者终于弄清了之前的疑问。这名妇女称,她加工的是从小医院或小诊所收购来的胎盘,只要碰上就收,每个8元至15元不等,最远的一次是到宕昌去收购;胎盘加工后拉到安徽亳州卖,平均每个卖26元左右。
最新进展
执法部门捣毁胎盘加工窝点
昨日下午,雁西工商所执法人员接到举报后赶到现场,立即责令该妇女停止非法加工行为。听说执法人员要销毁查获的胎盘,该妇女立即跪地撒泼,称自己“才开始干”。
随后,兰州市城关工商分局市场巡查大队4名执法人员也赶到现场,他们在现场三只塑料桶里查获胎盘200多个。据加工胎盘的妇女交代,她去年11月收购了300多个胎盘进行加工销售,并详细说出了向她提供胎盘的多家小医院的名称,讲述了她在兰州、定西等地的收购经过。当执法人员问及这些胎盘用来做啥时,这名妇女称,为了在兰州做胎盘加工生意,她在滩尖子租了房子,到现在收购胎盘已经花了七八千元,胎盘经过加工后主要是发往省外销售。目前,兰州市卫生局食品卫生监督所已开始对胎盘的来源展开调查。
专家说法
胎盘实际并无滋补效用
昨日下午,记者采访了解到,在民间,确实流传着胎盘不仅能滋补营养,还能美容的说法。然而,记者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产科获悉,从医学角度上说,胎盘本身并无滋补效用,只是富含蛋白质,可提高免疫力,对于某些患者未必有疗效。从卫生角度看,食用胎盘还有一个很大的隐患,那就是在清洗、加工、制作和食用胎盘的过程中,有可能被胎盘中的病毒感染,如果产妇患有乙型肝炎,其病毒可能会通过血液传给胎盘。在加工胎盘时不仅操作者可能感染,而且加工器皿也可能被污染,食用者更可能因此而患病。不仅如此,艾滋病、梅毒等传染病也可通过胎盘传播。另外,胎盘富含雌性激素,长期食用可能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延伸阅读
早在2005年4月6日,卫生部就在《关于产妇分娩后医疗机构如何处理胎盘问题的请示》的批复中明确指出:产妇分娩后,胎盘应当归产妇所有。这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产妇和医疗机构对分娩后胎盘如何处置的疑问。批复称,产妇放弃或者捐献胎盘的,可由医疗机构进行处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买卖胎盘。如果胎盘可能造成传染病传播的,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告知产妇,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消毒处理,并按照医疗废物进行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