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航父母和于丹的一年之约
提笔开始写我这次采访“重建之路”的记者手记,“一年之约”这四个字一直盘旋在脑子里。
一年之约,是陈宇航父母和于丹的一年之约。
想起去年看到陈宇航爸爸的博客时,我的眼睛里一直浸着泪水。陈宇航是东汽中学原高三五班的学生,地震前的清明节,他刚刚满18岁。从照片上看,那是个阳光的、帅帅的大男生,每张照片都是他咧着嘴大笑的模样。可是宇航的这些笑容在大地震之后终究还是被定格成了回忆。在宇航离开后一年的时间里,陈爸爸给儿子写了一百多首诗,字里行间,都是令人心碎的记忆。
你说你要给我们养老
让我们的后半身自在逍遥
为什么你不说一声
就独自走掉
留下一堆回忆
在我们的眼前飘呀飘
秋雨瘦 心情漏 岁月浅握手
烛灯暗暗泪长流 谁能与共 相挽送这秋
——摘自陈爸爸的博客
于丹在网上看到了陈爸爸的博客,于是有了后来和他们的见面,以及那个一年之约。
我还记得一年前第一次看到陈宇航爸爸的样子。瘦,脸上没有一点光泽,他一直努力笑着,待于丹和我们彬彬有礼,可我分明看了厚厚镜片后面闪着泪光的眼睛。还有陈宇航妈妈,她一直拉着于丹的手,她们之间的对话,我现在都还记得。
“你说,你老给天堂的儿子写那么伤感的信,他在天堂能安心吗?”
“没有了孩子的父母,这心里面是荒芜的,是空落落的”
“这样,我们做个约定好吗?今年512这天,咱们狠狠地哭一场,用一年的时间,咱们走出来,跟儿子说,爸妈就先不念着你了,爸妈要好好过自己的日子了”
“好的,我努力试试”
……
一年的时间并不短,但是对那些破碎的家庭来说,忘记和重新开始之间,有太长的距离,我明白,心灵重建的路程远远比物质重建之路要艰难好多。而这个约定,不光是于丹和陈宇航爸妈之间的约定,也是我们和所有灾区人民之间的约定。
心里一直牵挂着宇航爸妈,可这一年,不敢再去打扰。我只是常常去看看陈爸爸的博客,他还是会写诗,还是有思念的痛苦,还是有心痛的词句,但是,也终于慢慢多了些颜色。
轻轻推开那扇窗
冉冉升起的朝阳
那红红的唇
直吻海上的波浪
一船幽梦
在大海上摇曳
沉甸甸的希望
在浪花里歌唱
岁月的纤绳
拉不住流走的时光
记忆里我珍藏着
儿的模样
金色的沙滩上
徘徊着一串串梦想
儿的笑声骑上鸟背
在天空自由飞翔
——摘自陈爸爸的博客
转眼又是一年。再到灾区,和一年前相比,那里已大有不同。三年任务,两年完成,援建者们这一年付出的心血不用多说,除了重新铺平的公路,除了重新站起来的一栋栋居民楼,学校,医院,我还在绵竹市区看到了体育中心,文化馆等等现代化的设施。灾区重建的速度和力度都令我们倍感欣慰。我只是不知道,像陈宇航爸妈那样破碎的心是否也重新拼凑起来了。
终于在一年之后又见到了陈爸爸陈妈妈。
当我敲开他们新家的门,看到眼前的陈宇航爸妈时,我第一句话是,陈爸爸好像长胖了。是的,和去年相比,他们都长胖了一些,脸色有光泽了,更重要的是,整个人有精气神儿了。陈家的沙发上摆着陈妈妈亲手绣的靠枕,客厅里挂着一幅幅大大的百马图,也是陈妈妈绣的。她拉着我的手说,她这一年除了学刺绣,还开始学写毛笔字,而且每天都会去广场上跳跳舞。陈爸爸笑着说,这一年,他们还多了一个干女儿和干儿子,都是陈宇航的同学,两个孩子经常过来给他们做饭,逢年过节会给他们发短信,买礼物。
2010年4月5号清明节那天,我和陈宇航爸妈一起到公墓去看宇航,一同去的还有他的初中同学,也就是陈宇航爸妈口中说的干女儿汤雨。那是我第一次去宇航的墓前。墓碑上是他18岁生日的照片,如果他还在,这天就该20岁了。汤雨买了生日蛋糕,点上了20岁的蜡烛,陈爸爸说,让宇航拿着钱,请天上的同学们吃顿饭,热闹一下过个生日。我看见在陈宇航的墓碑旁,都是他的同学们,照片里都是些年轻的脸,墓碑上的时间都定格在2008年5月12号。陈爸爸说,家长们专门把孩子们葬在一起,这样,在那边就不那么孤单了。
我知道,在每个墓碑的背后,都有一对心碎的父母。这将近两年的时间,对每一个失去亲人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多么艰难的过程,而让我欣慰的是,我看到宇航爸妈在儿子的坟前终于不再伤心欲绝,看到他们在儿子离开后终于开始了新的生活,看到他们有了干儿子干女儿。一年之约,我想,宇航爸妈没有失约。
四月五号
/灿烂的还是你的微笑/
爸妈的心船在你的墓前停靠/
儿啊 这些年你可过得好/
今天是你的生日
/儿啊 快吹蜡烛/
儿啊 快吃蛋糕/
四月五号 天好高好高
/又想起你出生的模样/
四月五号
/看你的有大姨三姨和姥姥
/还有记者哥哥姐姐和汤雨/
我们默默祈祷
/别了/那份微笑/
别了/流泪的红烛
/别了/我们的航宝宝
——摘自陈爸爸的博客
告别了宇航爸妈,我去了趟新修的东汽中学,我看到有漂亮的教学楼,操场,还有电梯,这里的孩子来自灾区的各个地方。我看到高三年级的孩子们面前堆着高高的参考书,他们在黑板上写着高考倒计时,他们知道自己背负着多少同学的梦想,所以,一定要加油。我看到东汽在德阳的新基地基本上已经修建好了,今年5月12号将会举行新基地建成典礼,不过百分之九十的生产车间已经提前搬进新基地运作。厂里又多了好些新毕业的大学生,都是新鲜的面孔……
眼前我所看到的一切,似乎都变得和那四个字有关,”一年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