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4月25日文章,原题:从中国之声转变到世界之耳:拓展包括加尔维斯顿的小电台 近年来,西方新闻媒体频频传出缩减机构和人员等消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媒体机构正纷纷走出国门,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如今,从美国华盛顿到澳大利亚堪培拉,从亚洲到非洲,世界各地都能听到中国的声音,这背后是中国以“软实力”提升自身国际地位和形象的战略布局。
中国斥资在各大洲租赁广播电台 NASA门口收听中国节目
行驶在美国休斯敦城外,经过美国航空航天局门口通向墨西哥湾的路上,打开收音机,除了美国流行乐、名嘴拉什-林博的脱口秀、嘻哈说唱等众多美国电台广播外,人们还能听到这样一个声音,“这里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海外广播”。在AM1540频率上播出的加尔维斯顿KGBC电台是一家由美国公司经营的广播电台,不过现在全天候播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节目,以至有人戏称其为KPRC,即“加尔维斯顿只播中国节目”。
得克萨斯州一家小电台也许并不起眼,但这是中国扩展其世界影响力庞大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中国作为全球性力量不断崛起,该国领导人认为需要改变长期以来被误解的现状,通过传播自身对于经济等各方面问题的看法来抵挡西方的影响力。中国的这一计划规模庞大且雄心勃勃:投入66亿美元打造全球性传媒航母以挑战西方国家的新闻巨头,如默多克的新闻集团、英国广播公司(BBC)和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等。于是,就在西方媒体普遍收缩规模的同时,中国正在将国家通讯社的分支从美国开到津巴布韦,打造电视网络,向英文报纸投入巨资,在各大洲租赁广播电台,用六种语言向世界观众播放电视新闻。
中国媒体开拓海外市场 彰显软实力战略布局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去年12月同加尔维斯顿KGBC签署租赁协议,开始播放中国相关内容节目。此外,该电台每天还在美国和加拿大20个城市内进行一至两小时的广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和西部珀斯市有两家调频广播,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有一家电台。此外,在南太平洋、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该电台正在成为当地广播市场的重要一员。在纽约,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纽约分社正在从皇后区一座小楼搬迁至时代广场的写字楼里,该社计划将驻外分支机构数量由目前的130个增加至近200个,去年还开通了电视新闻网,用中英双语播出。中国中央电视台在华盛顿拥有其海外最大的分支机构,作为其不断扩张的重要标志,该台将开始用英语直播来自纽约证交所的金融新闻。
在新闻媒体海外扩展的背后,是中国政府以“软实力”寻求世界大国地位的战略布局。中国媒体的海外战略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有的想法操作起来比较困难。例如,一项在欧洲超市内安装电视屏幕播放与中国相关内容的计划就未能实现,原因是在寻找公司传输卫星信号时遇到了难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表示,“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数量优势,但还要注重质量。我们需要一个全新的方式来展示自己,而不是沿用过去的逻辑和方式。”例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认为KGBC的节目在休斯敦地区播放,播音员在节目中也说,“您现在收听的是休斯顿KGBC广播”。但是,加尔维斯顿距离休斯敦50英里,该广播信号在传到休斯顿时已经有所减弱。曾经担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顾问的马克-肖利也表示,中国需要真正找到赢得外国市场的门路。
海外广播成展示真实中国窗口
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开始寻求逐步改变世界对其的看法。最初,中国将注意力集中在海外华侨身上,因为后者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投资者。1992年,中国中央电视台开通华语卫星电视频道CCTV-4,每年投入超过5百万美元。1993年夏天,华盛顿WUST电台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签署协议,每周播出一到两小时的中国节目。该电台负责人潘德尔顿表示,最初广播内容比较单调,“我们告诉他们,我们不想听关于四川省粮食生产五年计划这样的内容,而是想让他们成为我们认识中国的窗口,之后他们做到了。现在,再听这些节目时就听不到过去那些内容了,他们努力使人们看到中国真实的一面。”新闻广播并不是纯粹的宣传,节目编排既具有中国味道,又考虑到当地受众的实际情况。在加尔维斯顿,电台节目中包括了以中国为主的国际新闻、关于中国妇女地位的访谈节目以及适当的说唱音乐,当然都是英语广播。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中国媒体研究专家安妮-玛丽表示,和上世纪70年代看到的华语报纸相比,如今的报纸上更多看到的是中国对世界的看法。 (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