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北京221村庄从地图上消失 5万农民搬出大山(图)

来源:北京日报
2010年04月27日11:09

  “咱要下山了!”这些天,平谷区张家台村的80多户人家正在为搬新家做最后的准备。再过几个月,这些祖祖辈辈住在大山里的农民,就要走出大山,搬进山下的新家了。

  和张家台村一样,今年全市还有6000多山区农民将在10月底之前全部出山搬新家。本市新世纪以来的山区大搬迁已接近尾声。截至目前,全市已有5万山区农民走出大山,221个村从北京地图上消失,24万亩山林恢复生态。

  山里人生活有“五难”

  平谷东北部山区小山村张家台,距市区近200公里。4月23日,记者来到这里,从山下路边拔地而起的“水上新村”往山上走,海拔三四百米的山腰上,左一簇右一簇,散落着村里的旧民居。后墙倚着山,屋顶的瓦片摇摇欲坠。

  “咱们村能种粮的都是条块地,最大的面积不超过一亩。”村支书张志朝说。不但没地可种,居住条件恶劣,山区农民生活上还有“五难”:就学难、走路难、饮水难、就医难、婚配难。

  新世纪之初,本市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调研,山区工作者遍访最偏远的村落人家,最终摸清底数:京郊还有2.3万户、6.8万山区农民居住在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区,或是面临用水、用电、出行的困难。

  针对这些情况,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新世纪的山区大搬迁工程,让这些农民全部搬迁下山。

  下山村民住进新家干起副业

  目前,市、区财政已投入资金12亿余元,兴建新居、铺设基础设施,市农委、发改委、财政、园林绿化、水务等各部门政策集成,使每户搬迁居民都能住进舒适、宜居的新家。

  根据自愿,6.8万山区农民主要选择整村迁建、山上村庄与平原村庄自愿合并、安全地区新建房屋、分散投靠等四种方式搬出大山。

  门头沟潭柘寺镇赵家台村搬迁下山后,把新村安在了8公里外的潭柘寺镇中心区。由政府和村委会补贴,全村90多户人家全都住进了欧式小排别墅。不但住房条件改善了,喝水、用电、出行、孩子上学等难题也迎刃而解。

  “过去,政府每年都要投巨资给山区村修路、打井、送电,但在一些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农民生活还是无法改善。现在每搬迁一个自然村,就可减少公路、通讯、排污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投资130多万元。这些年来,仅修路一项,全市就减少投资2亿多元。”市农委山区处负责人介绍。

  搬迁下山,农民不仅要安居还要乐业。房山区今年在给山区人口建设迁移集中安置区时,专门规划了迁移人员就业基地。目前已着手引入服装加工、山区特产加工包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预计可安排776人就业。此外,还挖掘了社区就业岗位6113个,优先安排迁移就业人员。

  赵家台村民下山后吃上了“旅游饭”。去年,该村通过发展民俗旅游,村民平均收入达到了1.2万元,是2000年在旧村的3倍多。据统计,全市搬迁村民中近1/3户办起了民俗旅游。去年,本市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

  村庄迁出 秃山变回青山

  村民在新家安居乐业,旧村则在几年的休养生息后渐渐回归自然。

  4月的延庆千家店镇,苍茫的山林冒出鹅黄色,山桃花绽放粉色的花蕾,春天呼之欲出。作为延庆最偏远的深山乡镇,祖祖辈辈的千家店人靠山吃山。“做饭烧炕,哪样不用柴火!盖房子也得砍树做梁做檩子啊!”为了增加收入,农民养牛养羊,刨地开荒种杂粮。随着人口的增加,对山林资源过度开采,一座座青山变成秃山。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愈发频繁。

  启动山区搬迁工作以来,千家店镇深山里的小村落陆续下了山。山民穿上迷彩服,变身养山育林的护林员。如今,全镇的林木覆盖率高达95%。

  怀柔喇叭沟门,这个北京市面积最大的原始次生林区,一度被村民砍成秃山薄地。自28个村庄全部搬出大山后,封山育林没几年,植被率就恢复到90%以上,山林里甚至出现了斑羚和豹子的踪迹。

  据统计,目前山区居民搬迁已腾退土地2000余亩,24万亩林地得以休养生息,每年可增加吸收二氧化碳11万吨,相当于新造6万亩林地吸收碳量,造林价值相当于6000万元。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news5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