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川大博导 须在A级期刊上发表论文
四川大学博导硕导申报评选实施改革,提高了获评门槛
本报讯(记者余媛媛)这段时间,四川大学启动了2010年新增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的申报评选工作。看到新的博导申报工作开始了,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陈红教授(化名)高高兴兴跑到学院党办去领取申报条件材料。不过,新的申报标准却让他当头浇了一盆冷水,“当博导要在A级期刊上发表论文,太难了。”硕导陈红教授不禁发出了一声叹息。
记者昨日从四川大学获悉,继大学生本科论文“多样化”等一系列改革以来,该校继续在博导、硕导申报评选中实施改革,提高了获评门槛。
申报博导须在A级期刊上发论文
陈红教授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新出炉的《四川大学新增博士生导师学术成果量化指标》,这套指标首次对参评的教授、副教授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成果进行了相当具体的量化。
以文科为例,量化指标要求,申报博导的教授、副教授近五年的学术成果必须是:以独著或第一作者身份,在与本学科相关领域的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12篇。其中应该包含C级及以上期刊论文6篇,且至少2篇B级及以上期刊论文;或C级以上期刊论文8篇,且至少A级期刊论文1篇,B级期刊论文2篇;或A级期刊论文3篇。此项是参评人必须达到的条件,不能缺少。
指标还要求,申请人须获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及以上1项(排名前三);或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1项(排名前二),或获得省部级及以上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1项(排名第一)。本人独著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出版本专业学术著作一部以上(含一部);且本人撰写专业学术著作部分不少于20万字。
门槛提高今年申请人数明显减少
“科研要求和学术成果要求都提高了……”陈红翻出了往年的一份博导申报量化标准。“可以看到,往年申报博导,只要求在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2篇,但没有要求一定要在A级、B级期刊上发表论文的篇数”。
“在A级期刊上发表论文是相当难的,现在却成了申报的‘硬杠杠’!”陈红教授说,在一个领域里,最权威的A级期刊全国只有那么10到20本,全国的高校老师都要在这里发表论文,中选的机会就很小。这也意味着,如果川大老师不能在A级期刊上发表论文,过不了发表论文的“硬杠杠”,评上博导的机会就会相当渺茫。
据陈红教授介绍,在学院,往年一般都会有3到4个教授、副教授申报博导。今年申报博导工作启动以后,他发现自己好多条件都够不上,其中在A级期刊上发表论文这一条,他就没有过关。“好多学院里今年只有一两个教授、副教授递交了申报材料”。
师生热议新标准能起到激励的效果
大学老师当博导、硕导变难,在四川大学引起了老师和学生们的关注和热议。“一个学者从博士到教授,最快只需要七八年时间。之后从教授到退休,漫长的几十年学术生涯,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很容易停步不前。因此博导就承担起了与教授的分层作用。”该校一位不愿透露名字的老师分析说,新的标准提高了博导的科研与学术水平要求,能起到激励机制的效果。
“博士生导师既不是一个行政职务或技术职务(如院长、教授),也不是一种学历或学位(如博士),只是一个承担培养博士生的岗位而已。”该校社科处一位人士表示,“博导是教授、副教授的一种荣誉。老师、教授不努力搞科研,就当不了博导。”
同时,也有一些学生表示了担忧。“这几年,硕士生、博士生人数呈增长态势。”四川大学化工学院的张同学说,有统计显示,近10年来硕士研究生增长了6倍,博士研究生增长了3.5倍。“现在,标准提高了,博导变少了,那是不是意味着现在的博导要带更多的博士生,博士生质量该如何保证?”
不过一位学历史的博士生说,高校老师三年带十个左右博士很普遍,即便新增博导变少了,在岗的博导多带一两个博士,老师也能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