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观察与思考 > 观察与思考

李书福的“组合论”

2010年05月06日10:36

  ■万润龙

  李书福嘱咐我,在书的扉页需要写上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的观点: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就是要把一种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到生产体系中去。而“经济发展”就是不断地实现这种“新组合” ,以最大限度地获取超额利润。

  

  2009年8月,李书福邀请我撰写吉利收购沃尔沃的书稿。当时,海内外至少有10多家企业放言要收购沃尔沃。李书福告诉我:真相只有一个,但历史需要有人记载。

  李书福嘱咐我,在书的扉页需要写上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的观点: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就是要把一种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到生产体系中去。而“经济发展”就是不断地实现这种“新组合” ,以最大限度地获取超额利润。

  李书福就是“组合论”的实践者。收购沃尔沃只是其中的一个个案。

  2002年,比尔•福特开始执掌福特。让比尔•福特重树信心的是他找到了波音公司的CEO穆拉利。穆拉利曾成功地带领波音民用客机集团渡过了历史难关。穆拉利的口头禅是“共同合作”。中国就是在这一时期参与到了波音系列飞机的生产合作之中。穆拉利也因此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2006年9月5日,穆拉利走马上任。他提出了“一个福特”的口号。穆拉利上任第六天,福特宣布:出售阿斯顿•马丁、捷豹和陆虎。穆拉利明确表示:福特必须瘦身,福特汽车的品牌需要减少,从2006年的97个减少到2013年的40个。“就像一个单身母亲,独自抚养着五六个孩子,不堪重负!”

  实践证明穆拉利是个经营天才。2008年和2009年,在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分别被现金拖垮而向美国政府寻求资助时,福特汽车却因为充足的现金储备而保持了继续发展的势头。

  在成功剥离阿斯顿•马丁、捷豹和陆虎之后,穆拉利开始考虑出售福特旗下的沃尔沃和水星。穆拉利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福特汽车致力于福特和林肯两个品牌的发展。

  1999年,福特汽车以64.5亿美元的价格,将瑞典这一豪华车的品牌收入福特阵营,沃尔沃成为福特豪华车阵营PAG中的新成员。

  遗憾的是,沃尔沃公司在2005年取得不多的利润之后,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在2008年第一季度,沃尔沃美国市场的销售下滑了7.9%,销量为24804辆。在欧洲市场,沃尔沃也出现了9.7%的下滑。沃尔沃已经成为福特汽车“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穆拉利的走马上任,成为福特出售沃尔沃的推手。

  在所有想购买沃尔沃的老板中,李书福无疑是最用心的一位。沃尔沃的优势让他心潮澎湃:“沃尔沃的许多优点属于全球领先,包括城市安全系统、带自动制动功能的碰撞警示系统、避免迎面碰撞的自动转向、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车道偏离警示、驾驶员警示控制系统、DSTC功能、防翻滚稳定控制系统、陡坡缓降控制系统、儿童乘车需专门固定装置,等等。”

  2009年3月25日,瑞典《哥德堡邮报》报道说,福特公司当天表示,已与一些潜在的竞标公司就出售旗下沃尔沃轿车品牌开始进行深入谈判。众多媒体随即做了推测性报道。中国的长安、奇瑞、上汽、北汽、南汽,美国的雷诺,俄罗斯的某财团都成为媒体猜测的买主对象。

  各国媒体逐渐形成共识:这个潜在的买家必然来自中国。中国汽车行业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异军突起。2007年,中国的汽车销量比2003年翻了一番,达888.25万辆,比2006年增长22.02%。2008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速度稍有减缓,但依然生产934.5万辆,同比增长5.2%。2009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大国已成定局。而2010、2011年的增长率会在19%至20%之间。

  在崛起的中国汽车产业大军中,吉利汽车的发展令人瞩目。它在海外并购中跨出的成功步伐更让中国同行大为吃惊。

  2006年10月,吉利汽车与英国锰铜公司正式签署合资生产英国TX4出租车等品牌汽车的协议,吉利集团以51%的股份成为锰铜的第一大股东。2009年3月27日,李书福在外界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宣布成功收购DSI。澳大利亚DSI公司是世界第二大专业自动变速器公司,为福特、克莱斯勒及韩国双龙等世界著名汽车公司配套,目前正在研发世界先进水平的汽车变速器。吉利汽车在得知DSI破产消息后果断地提出收购计划,在15个买家中胜出,从谈判到签约,仅用了两个月时间。

  为了收购沃尔沃,李书福殚精竭虑。他组建了百余人组成的专门团队。2007年,李书福挖来了英国石油公司的财务审计师Peter Zhang来负责收购沃尔沃的事宜,后来李书福又请到了沃尔沃前总裁奥尔松出任顾问。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提议终于获得福特高层决策者的关注。2008年12月,前高盛集团总裁、出任福特汽车董事职位多年的约翰桑顿在北京君悦酒店会见了李书福和Peter Zhang,了解了吉利提出的计划。桑顿向福特管理层建议认真考虑吉利的提议。2009年1月,在底特律汽车展上,福特CEO穆拉利会见了吉利管理人士,李书福在此次底特律之行中也短暂会见了福特。穆拉利没有想到,会有一位中国的企业家能够在2002年就预言美国通用汽车会破产,能在2003年就扬言要收购沃尔沃,而且这位企业家在放言收购沃尔沃的时候年产汽车还不足10万辆。

  为了收购沃尔沃,吉利团队频繁与跨国财团或咨询公司接触。汇丰银行、花旗银行、加拿大ZMC公司、美国李尔公司、荷兰GTC集团、德国PDE公司、英国Antonov汽车技术有限公司、Clareville基金公司的CEO等大师级人物先后与李书福会面。

  李书福打听到英国的露西尔咨询公司在参与沃尔沃出售的事务,决定请这家全球有名的咨询公司做购买沃尔沃的中介。露西尔咨询公司最初的接待人员根本不相信吉利会买沃尔沃,也不相信吉利有能力购买沃尔沃。因为此时的露西尔公司已经知道雷诺等公司有购买沃尔沃的打算。李书福问那位工作人员:瑞典人对钱是否感兴趣。那位工作人员说:那当然感兴趣!李书福:对钱感兴趣?那就好办。我们一起把沃尔沃搞得更好,一起赚更多的钱,那不就行了吗?

  露西尔公司比较了吉利与雷诺购买沃尔沃的诚意,认为来自中国的吉利比雷诺有更迫切的愿望。于是决定接受吉利的合作要求。按照国际惯例,露西尔接受了中国吉利的合作意愿,就不能再接受第二家公司的咨询请求。

  令小福特和穆拉利感动的是李书福的执著和追求。从2003年提出要购买沃尔沃,到与福特和穆拉利见面正式提出要购买沃尔沃,其间足足5年。沃尔沃出售,相关的文件有250多万份,厚的文件一份就有1尺多高,足足可以装几卡车。当年福特收购沃尔沃,光合同就有2500多页。这些文件,李书福和吉利团队已经研究得很透。在小福特和穆拉利的记忆中,从来没有一家企业的老总对沃尔沃会如此的钟情,对沃尔沃出售的文件会研究得如此深透。

  很快,李书福在底特律福特总部与穆拉利签订了保密协议。双方承诺,在未达成最后协议之前,双方不得公开吉利收购沃尔沃的信息。

  随后,吉利就购买沃尔沃一事向国家发改委备案。这是一项新的规定,凡跨国并购金额超过5000万美元的,必须向国家发改委备案。一旦国家发改委接受了备案,就不再允许第二家企业参与到同一对象的跨国并购。显然,除吉利之外的那些表示要“购买沃尔沃”的中国汽车企业几乎都是炒作,因为这些企业已经不可能参与到并购沃尔沃的行列之中。 ■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new2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