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的豪门婚礼 沃尔沃工会:“你能不能用三个字形容你为什么比其他竞争者更好?”
李书福:“可以,ILOVEYOU。”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张毅、南辰、宋媛发自北京从2002年在公司内部宣称要收购沃尔沃(港台地区也译作“富豪”),到2010年3月28日下午在瑞典签约,吉利董事长李书福终于圆了“豪门梦”。
不过,吉利这样一个中国穷小子,能否因为凑钱娶了虽然没落仍不失高贵的欧洲公主,就一脚踏入豪门,目前还没人能说得清。让人印象深刻的倒是李书福在吉利“追求”沃尔沃过程中的执着与信心。
沃尔沃曾想“自赎” 吉利追求沃尔沃的过程之艰辛,李书福很少对人说起。外界通常都是通过猜测和分析来判定收购的进程。
不久前,李书福接受《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采访时,详细讲述了收购的过程。
在吉利找到沃尔沃的“娘家”福特提出收购意愿时,提出强烈反对的并非福特,而是沃尔沃。
去年年初,吉利要收购沃尔沃的消息传出后,瑞典政府官员、沃尔沃工会和公司管理层普遍持反对态度。沃尔沃工程师团队甚至想自己筹资从福特手里买下沃尔沃“自赎”,也不让沃尔沃“下嫁”给吉利这个穷小子。
去年5月,瑞典工商部国务秘书公开在报纸上撰文,公开反对中国企业收购沃尔沃。他称由于在文化和企业管理理念上存在巨大差异,中国人并不是最佳选择。
的确,无论怎么看,吉利想要“迎娶”沃尔沃,都有点门不当户不对。一边是只有十几年历史的中国民营草根汽车企业,一边则是有83年历史、享誉全球的欧洲豪华汽车制造商。一边以制造低端汽车为主,市场主要集中在中国市场,一边则是以制造高档车为主,产品行销欧美。
作为与奔驰、宝马、奥迪齐名的国际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的品牌价值和技术含量远远超过吉利。尽管沃尔沃近年陷入经营困境,销量一路下滑,但仍是一家净资产超过15亿美元、具备造血和持续发展能力的跨国汽车公司。
沃尔沃品牌价值接近百亿美元,拥有4000名高素质研发人才队伍与体系能力,拥有可满足欧6和欧7排放法规的10款整车和3款发动机技术(中国仅有欧4生产技术),年产汽车能力近60万辆,还有分布于全球100多个国家的2400多家经销商。
作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一批黑马,近年来吉利发展神速,但按其整体规模来看,在国内汽车整车厂家中,还进不了第一阵营,在自主品牌汽车厂家中,吉利2009年的销量和销售额也落后于奇瑞和比亚迪。至于研发水平、以及资产价值等综合实力,吉利更是无法与沃尔沃相提并论。
一句“我爱你” 不过,面对重重阻力,李书福并不气馁。吉利在中国驻外机构的协助下,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对瑞典政府官员、企业高层和工会领袖做了大量工作。
在一次与沃尔沃工会谈判时,对方问李书福:你能不能用三个字形容你为什么比其他竞争者更好?与会的福特高层为吉利解围,说“三个字怎么讲得清楚”。而李书福语出惊人:“可以,ILOVEYOU。”
一句“我爱你”给对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穷小子的执着打动了公主,沃尔沃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开始发生改变。
去年10月,福特宣布吉利为优先竞购方当天,吉利明确表示实现并购后会尊重沃尔沃品牌,并将保持沃尔沃的独立;总部设在瑞典哥德堡不变,沃尔沃目前的工厂、研发中心、工会和经销商网络将被保留。
此举化解了敌意,瑞典媒体口风发生变化,主流的声音开始关注吉利,并看好这桩收购案。
在吉利和福特汽车签署最终收购协议前一天,吉利已经彻底赢得了沃尔沃的“芳心”:沃尔沃工会组织表示支持吉利收购沃尔沃。瑞典政府及沃尔沃公司高层对这项收购也开始持正面态度。瑞典副首相兼工商大臣莫德·奥洛夫松说,瑞典政府欢迎吉利收购沃尔沃,一是因为中国及其周边地区是汽车工业的未来,对沃尔沃在这个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至关重要。另外,沃尔沃要想生存,必须找到一个既有足够财力又有足够持久力的买家。
当地时间3月28日下午15时(北京时间21时),福特与吉利在沃尔沃所在地瑞典哥德堡签署了吉利收购沃尔沃百分之百股权的最终协议。收购金额为18亿美元。在获得相关监管机构批准后,预计将于今年三季度完成交易。
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收购案获得美国、中国、瑞典和欧盟等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应该没有问题。可以说,吉利收购沃尔沃基本上大局已定。
中国市场是靠山 其实,从瑞典政府官员的表态可以看出,这次的豪门婚礼得以举行,除了吉利的执着,“穷小子”背后的巨大市场也起了很大作用。
2009年,在欧美日等主要豪华车市场大幅萎缩的背景下,中国豪华车市场却以超过40%的增速高速增长,其中,沃尔沃轿车去年在中国的销量增长了80%以上。在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政策背景下,中国汽车市场未来几年也有望进入黄金发展期。这些都给吉利收购沃尔沃带来巨大的“加分因素”。
沃尔沃(中国)公司CEO柯力世博士对《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说,从民族感情上看,中国消费者很希望看到本土品牌对国际品牌的收购,这有助于消费者对沃尔沃的认可,也可以扩大沃尔沃在中豪华车市场的份额。同时,吉利完成收购后,沃尔沃会成为中国唯一的豪华车生产商,相信中国政府会给予沃尔沃更多支持。
吉利造车13年,其品牌理念和企业发展思路一直在不断进化。从最早提出的“要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到后来变成“要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再到“要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汽车”,吉利的管理理念、竞争策略和发展模式的变化带着深刻的国家政策倡导和市场需求的痕迹。吉利的调整之路,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中国汽车工业调整之路。
随着要造的车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冲动也越来越足。去年,虽然成功的收购案很少,但是欧美汽车厂商欲出售旗下品牌的时候,竞购者中经常能看到中国车企的身影。
业内专家认为,快速走过旨在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企业高速发展期后,仍没有掌握多少核心技术的中国企业正欲通过海外收购获得技术支撑。或者说,中国车企背靠全球最大的新车市场,正通过海外收购实现更高层次的“市场换技术”。
而吉利的收购,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进行的。
幕后贵人相助 在收购协议签署后,路透社爆出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幕后团队——由中国资深的女银行家、两名顶尖的瑞典籍汽车业内人士、一名“伦敦市长的儿时伙伴”领导的罗思柴尔德银行团队,帮助吉利成就了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海外汽车业收购案。
罗思柴尔德银行是古老的欧洲银行,在很多国家政界和经济界都有发达的人脉。
路透社透露,罗思柴尔德银行大中华区总裁俞丽萍帮助吉利疏通与中国政府的关系,因为中国政府的支持对吉利至关重要。“伦敦市长的儿时伙伴”则在复杂的知识产权问题谈判上发挥了关键作用。另外两位瑞典籍人士则帮助吉利与沃尔沃的员工、工会和供应商进行沟通。
一切准备都显出李书福的必胜之心。事实上,在收购完成之前,李书福已经组建了沃尔沃团队。包括在北汽集团当过副总,曾参与多项外资项目的童志远,担任菲亚特集团中国副总裁兼菲亚特动力科技总裁的沈晖。
如此精心的安排和筹划,让外界对于收购后,李书福会将沃尔沃带向何方充满了好奇。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说,吉利缺乏向中国市场之外销售汽车的经验,更不用提要在万里之外、和中国迥然不同的瑞典管理一家大型汽车制造厂了。吉利集团还称不上全球性大公司,以往生产低端汽车的定位,可能会引发对沃尔沃质量的一连串质疑声。
对此,李书福的表态是,“沃尔沃仍将是原来的沃尔沃,吉利仍是吉利,除了老板换成了李书福”。
果真能够如此吗?《金融时报》中文网上一篇分析文章认为,李书福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沃尔沃的管理层暂时不会有变动,但是这绝不意味着吉利会像福特对待沃尔沃那样给它那么大的自主。
“可以预见的是,至少在中国市场,沃尔沃的走向一定会带有强烈的吉利色彩。”文章说。 国际先驱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