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浦东二次创业动力不足 后世博时代力争摆脱依赖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年05月10日00:02
  当上海举办世博会的时候,浦东低调地迎来了它的二十周年。世博场馆主要放在了浦东,给了浦东“成人礼”一笔厚厚的馈赠。

  但这并不能掩盖浦东的失落。有人批评浦东是“富二代”,没了创业时期的豪气,不想当老板,患上了向中央要政策的“政策依赖症”。

  浦东向何处去?在当政者那里低调地思考着。目前看,浦东发展的大方向似乎是明确了——浦东要逐渐形成跟国际接近的环境。

  现在,万国就在身边,世博会为浦东提供了一个近身学习的机会。

  浦东政策依赖症:不想当老板?

  “上海目前发展有个弱点,就是冲劲、闯劲不如浦东开发开放初期,想当老板的劲头弱了点。”

  政策的支持给浦东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

  “政策一旦僵化,其负面影响会逐渐发酵和起着消极作用。”一份由上海市智囊机构起草的名为《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政策创新和深化研究》报告,针对上级给与浦东的支持政策如是评价。

  最直接的一点就是干部的动力相对不足,由于长期有政策支持,创新、做大做强的动力普遍缺乏。

  遥想开发初期,浦东方面的官员来自于全国各地,“打地铺拼命干”,但如今,官员却更多的是本土派,动力相对缺乏。

  “上海目前发展有个弱点,就是冲劲、闯劲不如浦东开发开放初期,想当老板的劲头弱了点。”2010年上海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直言不讳地表示。

  而这种“惰性”直接带来了一种氛围:依赖政策,遇到问题就希望“要政策”,并进而限制了地方政府以及地方企业的创新氛围。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华认为,浦东开发开放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就在于没有依赖,敢闯敢试,但现在却形成潜规则的制度依赖。

  而由于依赖政策,从而形成了一种强势的政府氛围,并最终影响了企业的创新氛围,在浦东,政府主导下的园区开发导致企业的选择、培育等都体现出强政府的影子,无法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比如作为浦东“长子”的张江高科技园区一直被上海和浦东作为发展自主科技型企业的核心区域,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为公众所熟知的品牌依然难寻。

  “10多年了,在信息产业领域的上市公司中听不到张江的名字。”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曾这样感叹。

  “为何出不了马云”,“为何培育不出深圳类似于华为、中兴公司”成为外界的对浦东的疑问。

  这种路径依赖使得地方发展路径部分走上了老路,没有太多的创新,对此,宁波市副市长苏利冕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我现在也觉得一些地方政府在走老路。”

  浦东最新的区域开发模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由于浦东全面取消了功能区,目前开发模式已经转变为开发区(开发公司)占据开发主要力量的模式,尤其是在各界质疑地方融资平台和以土地出让为资金来源的时候。

  这一模式和浦东开发开放初期基本相同:开发初期,浦东方面采取了“土地资源-土地资本-货币资本-更高层次的土地资本-更大的货币资本”的发展模式,这其中,是以开发公司作为开发先锋,并担任融资主体。

  外界多期待浦东在改革上迈出第一步,比如政府开发资金来源,如今浦东再次回到当年开发公司为主导的模式,显然并非是外界所期待的。

  摆脱依赖:能否不做富二代?

  这次讨论会的名称听起来颇有意味:“浦东解放思想讨论会”,主题也有意思:“创新、激情”,而举办地点则特别安排在张江。

  无论是自愿还是“被迫”,浦东或许到了必须摆脱政策依赖的时候了。

  一个不可忽视的背景是,到了2009年,国家给予国内很多省份以政策支持,这就给浦东巨大的震撼,尤其是环渤海湾的滨海在政策支持下的快速崛起。

  坊间流传的“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新世纪看滨海”的提法似乎既是对浦东在改革开放历史中的肯定,也隐含着对浦东后继乏力的担忧。

  比如,引人关注的OTC率先落子滨海,并非浦东,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浦东仍在申请OTC落户浦东。浦东到了必须摆脱政策依赖的时期。

  浦东也开始意识到了这一点。

  “要摆脱路径依赖、摆脱政策依赖、摆脱空间依赖、摆脱物质依赖……”浦东新区经委负责人在2009年12月9日在一次讨论会上这样说道,这次会议上,浦东各个部门的一把手悉数到齐。 这次讨论会的名称听起来颇有意味:“浦东解放思想讨论会”,主题也有意思:“创新、激情”,而举办地点则特别安排在张江。

  这就是浦东所谓的“二次创业”,要求自己再次创业,再创前20年的辉煌,不做富二代。

  据本报了解,所谓的二次创业,浦东方面有一个具体的要求:“不背过去成绩包袱,不受习惯做法束缚,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受现有知识局限,不受地域观念限制”。

  民资、外资、国资三条腿走路

  按照浦东方面的设想,浦东方面将着力吸引民企,形成外资、民企、国企共同发展的局面。

  在今年4月14日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浦东新区区长姜樑阐述了新浦东发展思路和布局,宣布浦东二次创业生产力布局将采取“7+1”的构想。

  所谓“7”指的是包括上海综合保税区板块、上海临港产业区板块、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板块、张江高科技园区板块、金桥出口加工区板块、临港主城区板块。

  “1”则是则是后世博板块,按照姜樑介绍,“主要将发展金融、会展、商务、文化等现代服务业”。

  这是大浦东政府的几年中最大规模动作,基本理清了浦东的产业布局,区政府和开发区的关系,以及产业发展方向,而这其中服务业是发展的核心,高新技术产业也没被忽视。

  按照浦东方面提供给本报的材料指出,浦东将有四大机遇:一是“两个中心”建设;二是两区合并;三是迪士尼、大飞机;四是世博和后世博效应。

  在这其中,除了高新技术产业外,发展重点基本皆为金融、航运、迪士尼等旅游服务业。

  以海洋工程这个上海重点支持的新兴产业为例,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程胜海就告诉本报记者,“今年,将有一批自主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和研究机构落户我们基地。”

  程告诉本报记者,尽管临港海洋高新在浦东的国资委下属企业中算很小的企业,但浦东方面给与了很大的支持,“比如政策、土地支持等。”

  按照浦东方面的规划,临港海洋高新在产业导向上,以发展海洋产业“新三篇”为导向,重点推进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服务业等。

  “以前上海的海洋产业是以渔业捕捞、海上运输、滨海旅游等老三篇为主,如今正在加快转型。”程对浦东“二次创业”颇有感触。

  本报记者也从浦东有关部门了解到,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块,浦东在未来将有一个重点:吸引民企加盟浦东。

  在2009年年底的《浦东新区民营经济发展峰会》上,一位著名的航运类民企的负责人就告诉本报记者,“2008年我是不愿意也不敢到这里来投资,但2009年我来了,原因就在于这里的氛围更好了。”

  按照浦东方面的设想,浦东方面将着力吸引民企,形成外资、民企、国企共同发展的局面。

  不过,在金融、航运等服务业领域,据本报了解,实质性的举措并不多,由于受限于上级政府的政策制约,在这一块创新的步伐并不算太快。

  但同为服务业的迪士尼、东方好莱坞项目等构成的旅游产业被浦东方面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按照浦东方面的预计,将实现年吞吐量5100万人次。

  浦东美国研究中心王国兴分析说,“迪士尼不仅仅是一个游乐园,对提升上海服务业有很大意义,特别是文化产业和动漫产业、传统生产销售等,注入中国元素。”

  浦东新方向:国际化

  问题又回到了原点——浦东二次创业,依然离不开政策依赖?

  在3月份浦东的一次智囊会议上,当来自北京的演讲者讲到浦东大谈特谈与国外某城市对比时,一位原南汇区镇长私下对记者说,“浦东不都是他想象的那个样子的。”

  在这位演讲者嘴里,浦东满是黄金与机会,而在这位镇长看来,自己所处的这个镇几乎仍然是“农业社会”,似乎与金融和航运没有太大关系。

  这就给浦东带来了一大难题:在农业社会与后工业社会并存的浦东,如何使自己经济运行环境符合国际规律?

  俞正声为浦东给出了方向。

  在2009年5月11日的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工作会议上,俞正声书记对承担浦东未来发展的“冷班子”提出这样的要求:“主要针对税收、监管、信用、服务等方面怎么样才能形成与国际比较相近的环境。”

  如今,“冷班子”的调研已有结果,但本报记者试图联系参与这方面的人士,均表示不方便透露。

  由上海交通大学潘英丽教授承担的上海市课题——《浦东新区构建符合国际惯例营运环境动态评估及对策研究》研究报告显示,浦东在诸多方面仍然与国际环境差距甚远。 以保税区为例,该报告就认为目前浦东的外高桥保税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区,对此受访的企业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认为应该建立更加符合国际惯例的贸易区。

  对于这些差距,浦东方面也正在试图进行改革,以航运金融这个创新限制较多的领域为例,《2010年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就提出拓展航运直接融资渠道,比如支持航运相关企业参与组建或参股金融租赁公司,支持在沪金融租赁公司进入银行间市场拆借资金和发行债权。

  但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几位专家均表示,金融和航运等领域的大量改革主导权并不在上海政府,大多数政策都需要国家层面一一批准,这限制了上海构建与国际惯例相符合环境的空间。

  以个税为例,据本报了解,上海方面初步设想动用地方财政支出的手段,将在沪的金融高管的“个人所得税率降到不超过25%”,但香港方面个税率则不超过15%。

  由于个税税率调整属于中央权限,上海显然无法自我进行调整,只能通过财政手段来进行补贴。

  “在加快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方面仍面临金融开放、税收政策、土地分类等方面的瓶颈制约。”另一项课题组认为。其同时指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国家总体战略出发”。

  对此,同济大学副教授刘春彦就对本报记者说,“国家应在立法层面给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特别支持”,赋予上海更多的自主权。

  于是问题又回到了原点——浦东二次创业,依然离不开政策依赖?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梅智敏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