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广东河源收环境“红利” 千亿产值项目拒之门外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2010年05月11日01:16

  保护香港水源地,将千亿产值项目拒之门外

  河源开始收获环境“红利”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邹锡兰 ● 吴尚清|广东报道

  广东河源市,开始收获环境“红利”。

  大规模的清洁生产项目向这里聚集。曾经广东的后发地区成为新电子、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企业投资的最前沿阵地,目前该市这些“四新”产业产能已经近千亿元。

  与此同时,河源不惜代价招商选资,将近千亿产值的项目拒之门外。为此,有的人扼腕叹息,有的人坦然面对。

  这个香港水源地究竟如何选择在外人看来并不“经济”的意外之举呢?

  “‘先污染、后治理’,走不通”

  河源地处东江上游。东江是香港、澳门和东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的主要饮用水源,香港的80%的饮用水引自东江,而香港人每喝三杯水其中就有一杯是河源万绿湖的水。

  万绿湖,是700万香港人的生命之水,也是惠州、东莞、深圳、广州的重要水源地,每年为东江输入水源60亿立方米。尤其是在枯水季节,这湖水是保障东江下游4000多万居民饮水安全的关键。

  “山还是那么绿,水还是那么清,工业大省广东还能保存这样大面积的优质水源,殊不容易。”5月4日,在广东河源万绿湖边,来这里考察的香港水源探源队的队员发出这样的感叹。

  从香港政府到民间组织,每年都会组织各种考察团溯东江而上,到万绿湖“观水”,而万顷碧波的湖水没有让他们失望。在万绿湖码头,还有一块香港市民立的石碑,上书:饮水思源。

  在香港开埠初期,一直倚赖山涧及雨水作为主要水源,但随着人口增长,绝大部分饮用水需要从外面调入。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香港主要饮用东江水。万绿湖湖水注入东江,顺江流到东莞,再在东莞凭借东深供水工程输送到香港,年供水达11亿吨。

  万绿湖之所以被称为华南地区最干净的水,固然与其水质一直保持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达到直饮的要求有关。但最让人叹服的却是2003年在这里发现了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桃花水母(桃花水母是地球上最低等生物——最原始、最低等的无脊椎腔肠动物,距今已有6.5亿年,出现时间比恐龙早几亿年。桃花水母对生存环境有极高的要求,水质不能有任何污染,活体罕见,被国家列为世界最高级别的“极危生物”,故有“水中大熊猫”之称)。

  如今7年已过,河源的工业总产值从100多亿元增长到700多亿元,也增长了7倍。那么,桃花水母随着工业总产值的增加减少了么?

  “万绿湖的水还是国家I类水,桃花水母发现的数量还越来越多。”河源市委书记陈建华给出了权威答案。

  但是,河源人不得不承认的是,“水中大熊猫”一度是束缚河源发展的“包袱”,这个广东的后发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占全省1/3。

  下游人民要喝干净水,而上游河源人也要“吃饭穿衣”,河源难道只做引以为豪的“水之源头”?

  “不发展没有出路,靠农业、对口帮扶与转移支付也是不行的,必须走工业化的道路。但另一方面,河源是广东省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如果因为发展工业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就是一条绝路。”河源市市长刘小华认为,“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是走不通的。

  “一个1亿产值的企业,足以污染一座城市”

  3月29日至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到广东河源市就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专题调研时感叹道:“全国最富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

  相比珠三角,河源无疑是属于广东最穷的一极,而河源的生态地位又决定这里不能走珠三角“最富”地区走过的发展道路。

  为了保护万绿湖上游集雨区的生态,4年来,河源先后拒绝了300多个投资总额达400多亿元的有污染的工业项目的“诱惑”。如果按投入产出1:3折算,4年来共将近千亿元的工业产值拒之门外。

  与此同时,河源还综合运用价格、环保、土地、市场准入等多种手段,对高耗能产业实行差别电价,加快淘汰小钢铁、小水泥等高耗能落后产能。2008年以来,共关停小钢铁企业15家,淘汰落后钢铁产能362万吨;砍掉了228 万吨的落后产能,工业产值达150 亿元,约占全市工业产值的1/5。

  然而,该市经济增长速度却没因砍掉这部分产能减下来,去年外贸出口保持了13.3%的增速,是广东省 4 个保持正增长的市之一。

  “一个1亿产值的企业,足以污染一座城市,对生态造成的危害甚至100年都难以挽回,一个企业也有可能有10亿的产值,但能实现零污染零排放,生态优先和加快发展并不矛盾。”刘小华说,“只要环评通不过,产值再高我们都不要。”

  “目前,我们的工业产值才670亿元,砍掉150 亿可以说是不得了了,但我们并不心疼,因为腾出的环境容量,能使我们在更高层次上发展‘四新’产业”。刘小华说。

  “四新”产业产能达千亿

  目前,河源市高新区形成了以手机为主的电子信息和以模具为主的机械制造两大主导产业,正在培育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

  一大批“四新”产业项目落户河源。北京汉能太阳能薄膜电池生产基地、香港华南城集团东江商贸物流城、深圳梓胜发东江源温泉度假村、内蒙古龙驹酒业生产基地已动工建设,中兴通讯生产研发基地、广东国华太阳能薄膜电池项目预计明年初动工。

  据统计,2009年河源市引进的大项目、好项目投资总额达500多亿元;预计到2016年,河源市将形成2000亿元左右的“四新”产业产能和若干产业集群,打造3~5家年产值百亿元以上的企业“航母”。

  2009年,河源产业转移园完成的工业总产值占全省32个产业转移园工业总产值的1/3。“这说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河源发展高端产业不仅有可为,甚至可能因为没有发达地区历史包袱的负累,在高端产业发展路径上走得更快、更稳。”刘小华说。

  “如今在河源,环保事关‘乌纱帽’,谁都不敢掉以轻心。” 河源市环保局局长何明亮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河源已将环保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决策机制和县政府任期目标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所辖县区主要领导的政绩直接挂钩,作为干部任用、奖罚的重要参考,实行环保“一票否决”。

  “四新”产业产能千亿元与近千亿产值的项目被拒之门外,如今的后发河源,一切都在改变,但依然没变的是河源的“水源之城”。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梅智敏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