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2010中美人权对话 > 10中美人权对话评论

杨鸿玺:中美关系30年 人权和西藏问题成绊脚石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5月11日17:12

  中美关系30年来稳健发展 人权西藏问题成绊脚石

  2009年01月07日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只要中美双方共同努力,高度重视,采取措施,中美是可以找到智慧和途径,推动双方关系平稳向前发展的

  1978年12月16日,中美发表《中美建交公报》,宣布两国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

  中美于1979年3月1日互派大使,并在对方首都建立大使馆。2009年1月1日,是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0周年。尽管仍将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波折,但已经步入而立之年的中美关系将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基础上稳健发展。

  两个30年的历史启示

  从严重对抗到相互建交。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总体处于对抗状态,但从1955年到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一直保持着秘密谈判。基于对抗苏联霸权主义的共同需要,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但台湾问题始终阻碍两国建交进程,中国提出美国必须遵循“断交”、“撤军”和“废约”三原则。70年代后半期苏联对美国攻势继续增强,美国权衡利弊最终接受中国的立场,中美于1979年1月1日起正式建交,这是中美关系的第一个30年,经历了从对抗到缓和。第二个30年的头10年,中美关系发展态势平稳,两国间高层互访、经贸和人员往来增多,战略共识不断增强。

  从爱恨交织到稳健发展。1989~1992年,美国借天安门事件对中国进行制裁。1993~1994年克林顿上任初期,美对华政策强硬,其间发生“银河号事件”,美阻挠中国申办奥运会。1994~1996年春,克林顿政府开始实行对华接触政策。1996~2001年初,美国意识到与华对抗的严重后果,两国关系重新走向正常化,中美实现首脑互访,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签署关于中国入世的双边协议。2001年布什上任到“9·11”事件前,中美关系转趋紧张,其间发生南海撞机事件。“9·11”后中美关系才趋于改善。2005年初布什二任以来,中美关系平稳发展势头明显,但依然存在波折,美国“棒杀”与“捧杀”中国的倾向交织,鼓噪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同时又希望中国做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

  回眸中美建交30年,两国关系发展可谓沐雨经风、曲折迂回、恩怨交加。既饱含相互斗争、坎坷蜿蜒的一面,也有相互借重、相对平稳的一面。中美两国关系发展深受世界总体形势、各自国内政治文化因素以及台湾、人权、经贸等问题的牵制和影响。中美之间也存在许多共同的利益,只要中美双方共同努力,高度重视,采取措施,中美是可以找到智慧和途径,推动双方关系平稳向前发展的。在美国新政府任内,中美关系总体趋势仍可望是积极的。

  中美关系的基础日益牢固

  中美关系是举足轻重的一组大国关系。它不仅关系到中美两国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中美两国都是大国,一个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一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双方既有深刻的分歧矛盾也有切身的共同利益。但美国的两面言行始终对中美关系产生着决定性影响,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中美关系好不到哪里去,也坏不到哪里去,对此要有清醒认识。

  中美之间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两国经济规模都比较大,互补性强。中美之间的经贸问题一度非常突出,克林顿时期经常进行年度审议是否延长中国贸易最惠国待遇问题,直到2001年12月布什签署法令,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但伴随中国实力快速上升,美国仍不时找理由给中美经贸关系设置障碍,反映了其既想利用中国发展获益又不愿看到中国迅速崛起的矛盾心理。经过曲折后,中美经贸关系发展已经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中美经济战略对话反映了这一点。多年来,中美关系经历了不少风雨而最终没有破裂,继续保持发展势头,经济利益是关键因素。

  中美关系发展存在一定共同安全利益。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以及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上升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推动中美关系平稳发展的有利因素不仅存在,而且在不断增强。中美双方在国际反恐合作、国际裁军和防扩散、稳定朝鲜半岛局势、防范日本军国主义危险、推动亚洲和平与稳定、促进环保事业等方面存在许多共同利益。“9·11”前后美国对中国的态度转变即印证了这一点,在处理朝鲜核问题方面,中国的努力有目共睹。中美已逐步探讨并努力建立处理危机和预防冲突的一些机制,促使中美关系稳定发展。

  中美有责任“求同存异、因势利导”,推动双方关系发展。要尽可能降低不利因素对中美关系的钳制,发挥利好因素的作用和外溢效应。发挥以经贸关系促政治发展的巨大引擎带动作用,妥善处理中美之间的人权、民主、经贸、意识形态等问题。正如胡锦涛主席曾指出的,进入新世纪,虽然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增强了;中美两国拥有的共同利益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美国务卿赖斯多次称,美中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中国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一个强大自信的中国符合美国的利益。

  牵制中美关系发展的因素

  宏观国际环境的变迁影响中美关系大局。冷战时期,基于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共同需要是推动中美建交的重要因素。伴随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中美战略合作基础消失,中美关系随即发生转折性变化,美国防范中国的一面增强,台湾、人权、意识形态、宗教、经贸等一度退居次位的问题逐渐凸显。特别是小布什上台、新保守主义主政后,防范中国的一面一度非常明显。“9·11”事件发生后,美国认识到其在国际反恐、亚太安全、国际防扩散等许多方面离不开中国的支持与合作,中美关系有所改善。

  台湾问题始终是考验中美关系发展的棘手难题。美国视台湾为“不沉的航空母舰”,即使在中美战略合作基础最牢固的时期,美国也不时拿台湾问题牵制中国。1979年1月邓小平正式访美,但3月13日美国会通过干涉中国内政的《与台湾关系法》,4月10日卡特总统签署此法。美国曾经允许李登辉访美、派舰队游弋台海、允许台当局高层过境美国、持续保持对台军售并一度在众议院通过所谓《对台湾关系加强法》(最终被搁置)。从2004年台“3·20”和“5·20”两次事件看,美国的言行起了姑息作用。美日安全合作目标涵盖台湾,严重干涉中国内政。当然,美国也忌惮因台湾问题而与中国摊牌,2006年,台湾陈水扁当局一再玩弄边缘政策,布什政府几次作出严正警告。

  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因素将长期制约中美关系。美国的政治文化价值观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体系,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兼具东方儒家文明的价值观截然不同,这导致美国上层以及普通民众对中国的价值观缺乏了解,而容易采用西方自身的观念去套在别国身上,从而产生矛盾、分歧和不适应性。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问题将是长期影响中美关系的结构性障碍。

  美国国内根深蒂固的政治文化牵制中美关系。美国政治结构实行三权分立,立法和司法系统制衡政府运作。国会内的政治保守势力和亲台势力经常在人权、台湾、经贸以及宗教等问题上出台限制和干扰政府对华政策的法案。美国政府内部、军队、国会内部以及司法体系内部注重部门权力和程序,相互关系盘根错节,新闻媒体、重要思想库也经常发出不和谐声音,也往往影响中美关系。

  人权、宗教、民族等问题牵制中美关系发展。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首先强调集体人权,保障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1972~1989年间,由于共同的战略需要,中美没有在人权问题上发生尖锐冲突。但1989年后,在人权问题上的斗争趋于尖锐,克林顿还把人权问题与是否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问题挂钩,美国务院每年发布涉及中国的年度人权报告,并一直唆使、推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通过人权反华提案。美国还借“法轮功”、“东突”、“西藏”问题等所谓民族宗教问题干涉中国内政。2006年11月民主党赢得美国中期选举以来,美国国会在人权、“西藏”、“奥运”等问题上加大了对中国的压力。

  承前启后积极向前

  布什执政后期重视中美关系。“9·11”事件之后,美国对外战略重点转向国际反恐,中美关系良性发展。尤其近来一些西方大国领导人对华政策相继出现“反水”,布什则坚定推行对华友好政策,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尊敬,并为后来者作出了表率。2008年7月布什在八国首脑会议上说,不来北京看奥运是对中国人民感情的侮辱。8月,布什一家三代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美国务卿赖斯2008年7月撰文指出,国际利益和全球理想是可以一致的,既要坚持民主目标,又要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的确,中美关系具有很大发展空间,在美中政府及议会的互动过程中,过于僵化不仅不符合潮流,也容易损害其本党利益和国家利益。

  双方的战略对话形成机制化,对话内容务实而宽广。在纪念中美建交30周年的重要时刻,两次中美战略对话举行。2008年12月,第五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美国财政部部长保尔森共同主持对话。随后,第六次中美战略对话在美国举行,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与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内格罗蓬特共同主持。戴秉国指出,中美关系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双方应始终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坚持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大方向。内格罗蓬特也表示,中美关系给两国和世界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支持发展这一关系,美国政府将坚持奉行一个中国政策。

  中美关系有望继续稳步发展。奥巴马属于年轻才俊,充满政治热情和激情,将更加重视民主党的对外合作与协调政策理念。他认可布什政府稳健和务实的对华政策,预计将在布什政府对华关系基础上,继续巩固和深化美中建设性合作关系。正如奥巴马的中国问题顾问麦艾文所说,中美关系30年来持续发展、已相当成熟,双方共同努力拓展合作领域、处理彼此分歧——特别是在一些艰难和敏感事务上,美中已成功地把双边关系的微弱根基转化为更深更广的全球关系。(文/杨鸿玺 作者为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赵志鹏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