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下山难 最怕暴风雪
四川省登山协会副秘书长高敏昨日告诫登山爱好者目前正值登山活动的旺季,四川省登山协会副秘书长高敏昨日获悉中国登山爱好者在尼泊尔遭遇山难的消息后,表示十分惋惜。“这支民间登山队我不了解,所以不清楚他们的近况,但是如果说是下撤途中遇到大雾,那很可能发生滑坠,造成死亡。”高敏说,登山是一项高危险的运动,很可能面临天气变化、雪况等潜在危险,所以登山爱好者都要根据自身的登山技术量力而行,逐步提高登山适应能力。
上山容易下山难
高敏分析说,这支民间登山队在下撤途中遭遇意外,并不奇怪。“登山有句话叫‘上山容易下山难’。登山一般是在早上,那时候精力旺盛,但经过七八个小时登顶后,登山者的体力、能量消耗很大,会感到疲惫,这时候身体状况对下山来说就是个更大的考验。”在下山途中,高敏表示容易遇到多种情况,就登山的风险来说,“最怕的是遇到暴风雪。一般遇到都会就地选择躲避,利用带着的保暖物品,待暴风雪小些后再行动。”高敏说,这支登山队遇上大雾,也是非常天气状况,“大雾容易迷路,另外加上体力透支,可能发生滑坠,造成身亡。”一般来说,在登山过程中身亡有多种原因,“现在登山队方面还没有明确说法,我们也不好盲目判断。”
登山应该循序渐进
尽管登山很危险,但高敏透露近年来登山爱好者是越来越多,尤其是不少年轻人加入到登山队伍中。高敏特别提醒说,登山切忌“盲目”,要“科学登山”,“登山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人的身体对每个高度的适应能力是不同的。能够登上5000米的山峰感觉比较适应的人,才可以尝试攀登6000米。我注意到一些人,登上5000米后就急于想攀登7000米甚至是8000米的高峰,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对登山很不利,登山应该是阶梯性地逐步提高。”另外,高敏表示在一般的登山中他会强调“关门时间”,避免一些人盲目行动。“高海拔的地段一般中午12点会有天气变化,因此我们在登山前会说12点要返回。曾经出现过有的人到那个时间,距离登顶只有100米甚至50米的距离,他可能想我花费不少钱来登山,这次好不容易快到顶了,如果不上去下次又要等很久,于是就坚持着要上去,那时候我们都会坚决终止。”
前期准备是关键
每年的5月都是登山的好季节,高敏表示除了避免盲目,他还要忠告登山爱好者,要重视前期的训练、准备。“这包括身体和心理的准备,一定要考虑周全。另外还要对自己攀登的山峰有详细了解,比如是冰雪山峰还是岩石山峰,需要相应的什么专业攀登器材,还要留意这座山峰近几年的天气变化情况。”高敏说,登山很多时候都是几个人组成一支队伍去攀登,大家的磨合也十分重要。“我知道有的人去登山,互相之间以前登过多高的山都不清楚,这样就很不利于攀登。我建议一个登山团队成员之间还是要经历磨合期,就是大家有过共同登顶的经历,这样安全系数大一些。”成都商报
本报记者 盖源源
搜狐博友关注:
这支队伍由10人组成,包括了登山队领队-杨春风(新疆),攀登队长张伟(江苏),队员:李斌(深圳)、张梁(深圳)、赵亮(深圳)、张硕坪(苏州)、韩昕(淄博)、楼国龙(广州)、饶剑锋(深圳),这些队员均具备攀登8000米级山峰的实力。根据登山计划,他们将与4月10日抵达尼泊尔的加德满都,4月14日-16日进驻道拉吉里峰大本营,预计冲顶时间为5月初。
海拔8167米的世界第七高峰——道拉吉里
道拉吉里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东距珠穆朗玛峰约300公里,排在世界8000米高峰中的第7位,是在尼泊尔的数座8000米级山峰中位置最西的一座。“Dhavali giri”在梵语中的意思是“白色山峰”,但道拉吉里峰却因山势极其险恶,令人望而生畏,而得到了“魔鬼峰”的称谓。在突击营地与顶峰之间的路线充满了明暗交替的冰裂缝和悬垂的刃脊,攀登尤其困难。1993年“中国西藏14座8000米以上高峰探险队”登顶该峰。
在中国,几乎每次出现山难都会导致这种重复的争论——“为什么要登山?”随之而来的还有对探险活动尤其是民间的热情的各种限制。
1991年17名中日登山队员在梅里遭遇山难后如此;2002年五名北大山鹰社队员在希夏邦马遇难后也是如此……14日晚,当我第一时间得知中国民间登山队在尼泊尔的道拉吉里峰遭遇山难并用博客的方式率先披露时,就想过其连锁反应大概也会如此。
现在最要紧的当然是尽快有效帮助在道峰遇险的中国民间登山队,但不能不说的是,如何防止这次山难再次成为对国民探险精神和热情的打击,并非多虑——虽然民间的探险精神随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迟早会水涨船高,不可阻挡。
延伸阅读:
[上一页] [1] [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