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咋就得这个病了呢?”一年前,21岁的小伙余龙龙刚被确诊得了尿毒症时,整个人都想不开。然而,他的父母总是用最朴素的一句话劝他说:“病既然都得身上了,那就好好治!”
这句话更像是父母对儿子“永不放弃”的承诺。这对贫困的夫妇卖光了辛苦一年种出的口粮;跑断了双腿,借遍了亲朋好友,一次又一次地为儿子做着透析;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他们更是做出了给儿子捐肾的决定。
21岁小伙打工时患病 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水磨王村是余龙龙的家。这是一个只有30多户人家的平原小村落,家家不是种田,就是外出打工,余龙龙家也不例外。父亲余同根和母亲邢团玲耕种着家中四五亩地,还承包了别人家的三四亩地。3年前,余龙龙高中毕业后,学了一门厨师的手艺,开始外出打工。
“孩子一直在身边,突然走了,咋不想?可是地里活太多了!”邢团玲说,龙龙外出打工,她很惦记,但是家里春耕小麦、夏播玉米、秋季忙收,始终忙得“喘不过气来”,赶上冬天没地种,她还得冒雪去当地洗煤厂捡煤渣换钱,贴补家用……一家人的日子就这样过得紧紧巴巴,她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想孩子。
龙龙说,为了节省路费,每年他只会回两趟家,一是秋天农忙的时候,他会回来帮着父母掰掰玉米;二是春节回来一家团聚。去年农忙时,龙龙回来对父母说,自己抽筋有大半年了,虽然并不严重。“怕是缺钙吧,俺给你买点钙片!”当时,邢团玲早已忙得是应接不暇,并没有把儿子的话放在心上,只是抽空帮儿子买了一些钙片。
后来,龙龙离家去打工了,他渐渐地发现,吃了钙片也不管用,“身上哪个部位都开始抽,有时就连脖子都在抽”,但是一想到出门在外,不让父母太过担心,他并没有把这些及时告诉父母。
春节前夕已无法走路 今年春节前夕,龙龙早早地就回到了家,就等着和父母过一个团圆年。然而,让他意想不到的事儿发生了,他开始头晕、吃不下饭,甚至就连路也走不了。
“娃咋了,是病了吗?”眼看着龙龙病情一日日加重,邢团玲夫妇商量着不能再拖了,赶紧带着儿子去县医院检查。那天零下七八度,滴水成冰,路上铺着厚厚的积雪。县医院医生告诉夫妻俩,由于当地医疗设备有限,建议他们去郑州医学院再做检查。两口子没有犹豫,立刻带着龙龙直奔郑州,结果被确诊为尿毒症造成的肾衰竭。
“刚开始,我都不知道这是什么病,也没当一回事儿。”龙龙坦言,起初他甚至没有意识到病情有多严重,直至医生告诉他们说,要想根治这种病就得换肾时,龙龙一下子就懵了,“我年纪轻轻就得了这病,咋能承受得了呢?”
10袋麦子换来透析费 邢团玲夫妇觉得天都快塌了,即使如此,他们还是硬给儿子撑起了一片天:“既然得病了,那就好好治!”于是两人带着儿子重回到县医院,打算做透析。
“第一次做透析,家里卖了10袋麦子,从腊月廿八一直透到年三十儿。”整个春节,他们全家都是在冰冷的县医院里度过的,只在大年初一吃了医院送的饺子,“就算是过了这个年了”。“这个年咋叫人过得踏实?”短短9天时间,刚卖完粮食的1万块钱就已经花光了,邢团玲夫妇满脸都写着“担心”,最让他们担心的不是儿子的病情,而是治疗费。此时,他们已经开始四处奔走借钱了。
生日当天乘车来京求医 “借钱啥时能是个头啊?”渐渐地,龙龙的心情平复下来了,他也在思考怎样能为父母分忧。事实上,他恨不得能早点治好,好帮父母还债。于是,一家人商量后,决定给龙龙换肾。今年正月十五那天,他们全家踏上了进京求医的火车。
龙龙清楚地记得,进京那天是他21岁的生日,原本他想在家过完这个生日的,可惜只有当天才能买得着票。于是,龙龙的生日是在火车上度过的,他看着窗外,双手合十默默地许下了生日心愿——在北京把病治好。
邢团玲夫妇的心更是七上八下:北京会是他们圆梦的地方吗?他们不敢多想,只是企盼着,即使治不好病,“能维持一天算一天”。来到北京检查后,邢团玲的肾与儿子有几分匹配,虽然医生告诉她手术有风险,但是她还是决定要将自己的肾移植给儿子。
“我来北京后,吃不下,睡不好,也贫血。”邢团玲说,在北京住院的这段时间,她的心情始终很矛盾,既盼望着早日手术,又害怕手术会出风险或者手术后并不成功。唯一能让她感到安慰的是,将自己的肾移植给儿子,能帮全家省下一半的治疗费。
据了解,余龙龙患的是尿毒症晚期,即使邢团玲给他移植肾,仍需15万元的手术费。目前,余家已经“能借的都借遍了,能卖的也都卖光了”。邢团玲流着泪说:“要是俺们有钱,早就帮娃检查检查了,现在要是能有钱救娃就好了!”本报记者王琼 王溦摄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