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保险航母劳合社双剑合璧 再保后又获直保牌照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2010年05月21日02:27

  ⊙记者 黄蕾 ○编辑 陈羽

  从最初咖啡馆起家,到最终聚合为一个保险市场,英国劳合社300多年的独特经营模式,令人称道。然而三年前,这艘保险航母开进中国,面对中国保险市场这块巨大蛋糕的诱惑,首次做出让步:摒弃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一贯经营模式,以设立子公司形式在中国开展再保险业务。

  就在昨天,头顶伦敦国际金融服务组织主席、建设银行独立非执行董事等多个身份的劳合社主席彼得·列文勋爵(Lord Levene)欣喜地告诉本报记者,两天前保监会又批准了他们的直接保险业务(以下简称“直保”)牌照,待机制、人力部署完毕后,预计明年春节就可进军中国直保市场。

  “安静”的三年

  走进劳合社中国再保公司位于上海陆家嘴的办公楼,黑白相间的装修风格,简约不失格调。正如劳合社的全球业务性质一般,直保、再保“五五开”,左右开弓傲视群雄。

  劳合社虽在业内家喻户晓,但它的独特经营模式却未必被多数人熟知。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是一家保险公司,而是一个保险交易市场,是全球最古老的保险组织。它由很多“辛迪加”(若干承保会员组成的承保小组)构成,辛迪加只提供资本,由代理人负责承保业务,每一辛迪加会员对自己分担的风险负责。有人将它形象地比喻成证券交易所,只向其成员提供交易场所和有关服务,本身并不做业务。

  这样独特的经营模式,在中国却碰到了只有劳合社才会碰到的尴尬。由于劳合社的模式在中国现有保险法律中无章可循,面对利润可观的中国市场,劳合社最后选择摒弃沿袭了300多年的经营模式,破例以“公司”的身份进入中国再保险市场。

  然而,经营已满三载,国内保险同业似乎并未看见劳合社落地中国后的“风向标”效应,同时也好奇它在“安静”背后的成绩。

  记者从劳合社中国再保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高璁处获悉,该公司刚成立时保费收入只有几十万美元,但到2009年时是550多万美元,2010年第一季度时已经达到4000多万美元。“刚进入中国市场的头几年,我们是安静的。因为我们先要让中国市场去了解,劳合社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同时,我们也要让我们的辛迪加成员了解,中国市场是怎样的一个市场。”

  不和本土险企抢生意

  如今,经过三年在中国再保市场的试探与摸索,列文认为,劳合社已经到了可以涉足中国直保市场的时候了。“这周二我正在北京造访时欣喜获悉,保监会批准了我们的直保许可证。”列文难掩激动之情。

  与三年前拿到的全国再保牌照有所不同,这次直保牌照的经营范围有点特殊。列文解释说,“此次保监会给我们的直保许可证的经营范围是在上海,但是海事、航空、转运这三类相关保险,以及单笔保险金高于40万人民币的财产和伤亡保险除外,这些业务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经营。”

  劳合社“来了”,这是否意味着本地大型财险公司如人保等就会失去一定的竞争优势,固若金汤的国内保险市场格局即将被颠覆。列文认为,答案并非如此。“我们关注的都是在中国市场尚未开展的业务,但又偏偏是劳合社擅长的业务,比如上面提到的航空、转运等专业保险。对于中国投保企业来说,在这些我们所专长的领域,他们可以享有和在伦敦劳合社市场上同样的选择。”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说,劳合社是以专业承保特殊风险而著称,很多领域包括直保和再保都只有劳合社有实力去承保,而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专业险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这也是劳合社悄然布局中国直保市场的主要驱动力。

  事实上,劳合社在中国这三年来,同时也充当着“顾问”的角色。据记者了解,因为在离岸再保险上的翘楚地位,由上海金融办、上海保监局等组成的相关离岸金融课题小组,就时常向劳合社“取经”,劳合社也为上海“两个中心”建设不时出谋划策。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lianzhang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