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济南军区某旅政工网论坛上,一名大学生士兵以“郁闷虫”为网名发了一则帖子《请把“聚光灯”从我身边拿开》:
我是去年底入伍的一名大学生士兵,怀着美好的向往走进了军营,想把那一抹绿绘成人生的基调。可是自从下了连队后,我就像被贴上了标签,成了各级关注的焦点。
我很郁闷,为什么我总是“被关爱”的人。一迈进军营,从班长到连队干部,都非常关心我的成长进步,有事没事总爱找我谈谈心,问我心里到底有什么想法。一次、两次,我还能接受,可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找我谈心,我自己都有些心虚了。有一次,我身体不太舒服,有些轻微感冒,本想坚持训练磨练一下自己的意志,可到了操课时,我却被要求留队休息。原来,细心的班长已经把这事报告给连队干部了。虽然我一再要求随队训练,可还是没有说服连队干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战友们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我却吃着病号饭,“享受”着连队干部一天数次的问候。但是我发现,身边的战友开始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无形间有了一种隔阂。唉,被人关心也是一种负担呀!
我很郁闷,为什么我总是“被座谈”的人。每次机关到连队调研或检查工作,连队干部首先想到的就是我们几个大学生士兵。有一次,连里正在组织队列训练,我就被营部文书从训练场上拽到会议室,参加上级部门“连队文化状况调查”座谈会。类似这样的座谈会,这一周我已经参加3次了。其实,我这个对部队还有点朦胧的新战士,坐在他们面前,发言是那么的苍白与无力。有一次在“驻训期间官兵有哪些心理压力”座谈会上,我愣是憋了半天也没说出一句话。过后,班长还训了我一顿,说我怎么连一个建议也提不出来,不像大学生的样。我的班长啊,你能不知道我还没有参加过野营驻训吗?
我很郁闷,为什么我总是“被优秀”的人。十个指头不一样长,大学生也不是万事通。本来,我学的是计算机专业,设计个网页或者搞个多媒体是我的强项,其他方面并不比战友们强。只因我是大学生,每次集体活动我都成了必须参加的一个。一到了演讲比赛、篮球比赛、节日晚会,班长、排长都会替我报名,按照大伙的话说“你是高学历人才,你不上谁上”。有一次,营里举行篮球对抗赛,我又被点名参加,这可让我为难了。虽然我个头不矮,却只打过几次篮球,要是正式比赛身手可不行。排长却说:“这可是为连队争光的事,你是大学生,理应冲在前面。”结果可想而知,比赛时我就成了场上的多余人,根本就摸不着球。心情不顺,我的训练热情也开始消极了,战友们私下议论:“这就是大学生的水平呀,还不如我初中生呢!”听了这句话我更郁闷了!
后续追踪 这则网帖在旅政工网上引发热议,也引起了全旅带兵人的关注。5月11日,旅里专门召开了机关、营连干部参加的带兵方法研讨会,分析大学生士兵的特点规律,制定了《关于大学生战士教育管理若干规定》,为各级带兵人提供科学的“抓手”,营造大学生战士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旅党委也高度重视,把大学生战士教育培养列为党委机关定期议训的一项内容,坚持有检查监督,有帮带指导,有跟踪培养,确保大学生战士正常的工作训练不受干扰。
5月13日,“郁闷虫”再次在论坛上现身,只不过这次他的网名改成了“快乐小兵”。
青年时评把“聚光灯”变成“节能灯”风 云 “被关爱”、“被座谈”、“被优秀”……幸福的烦恼成了郁闷的理由,多少有点让人无奈。
我们都读过拔苗助长的寓言。按说农民是最应该懂得种庄稼的,为什么还会产生这种笑话?无它,心切而已。一个“切”字,改变了人的心态,违背了常识和客观规律。
班里分来了大学生,还是计算机专业的。作为干部骨干,欣喜是自然的。即便高看一眼、厚爱一分,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爱才惜才之心,人皆有之。
但怎么爱?怎么惜?却是大有讲究。育苗不能速成,育人更不能速成。着眼长远,严格要求,有意磨练,创造条件,公平竞争,是一种负责任的爱。反之,则会出现本文“郁闷虫”式的无奈。
更何况,“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一个集体或一项事业的发展,从来也不能靠一枝独秀,而是有赖于各类人才的欣欣向荣。大学生士兵不是“盆景”,更不是“彩头”。他们应当发挥“酵母”作用,带动更多的普通士兵提高素质,学习成才,加快我军向信息化转型的步伐。这也是我们去年底征召10余万大学生入军营的重要初衷。
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工程,不是一台戏。舞台上的聚光灯固然耀眼,可熄灭得也快。生活中我们更需要节能灯,因为它朴素、温暖、实用、节能。更重要的是,舞台上的聚光灯只能打亮一个点,而生活中的节能灯能带来一屋光明。
一时的热闹并不能带来真实的成绩。取消哗众之风,去掉取宠之心,少打聚光灯,多亮节能灯,大学生士兵才能成长得更有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