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飞行员舍身救苍生:5秒生死选择 44毫米人生光芒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5月21日08:58
生死推杆,英雄飞行员舍身救苍生

冯思广烈士生前参加飞行训练(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这是冯思广用生命守护的居民区。 新华社发

  为避免战机坠落济南市区,改变飞行轨迹,错过最佳跳伞时机

  5月6日,空军驻济南某航空兵师飞行员冯思广和中队长张德山在驾驶某型飞机时遭遇发动机空中停车,为避免飞机坠落在济南市人口稠密地区,冯思广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和张德山一起果断改变飞行轨迹,自己却因错过跳伞最佳时机,壮烈牺牲。

  5秒的生死选择

  5月6日晚,冯思广和张德山进行夜间飞行训练。脚下的城市夜色阑珊,头顶的天空星光璀璨。就在这一片温馨祥和之中,灾难不期而至。

  21时30分,他们驾驶飞机第二次着陆连续起飞,在爬升至高度约50米处时,飞机发动机声音骤然减小,推力迅速下降,后舱飞行员张德山立即作出判断并向地面报告“我停车了”,塔台指挥员、师参谋长沈树范果断发出指令:跳伞!跳伞!

  这是一次重大空中特情!此时,飞机已飞临跑道南头拦阻网上空,与地面高度约50米,所有条件均不具备迫降或再次开车,飞机坠毁已成定局,飞行员跳伞是唯一选择。

  千钧一发间,他们从失去动力的飞机上看下去,城区的灯火就在眼前。如果飞行员在飞机起飞上仰的态势下跳伞,冯思广和张德山都能生还,但飞机就会坠毁于城区,机上800公升的剩余燃油和温度高达700多度的发动机机体,胜过重磅炸弹的威力。

  这是一片人口密集区域,仅常驻居民就有4000多人,并且毗连夜市、宾馆、物流站。时值晚上九点多钟,居民大多在家中休息休闲,一旦坠入这里,飞机触地产生的跳跃、冲击、爆炸,以及引发的大火等一系列重大次生灾害,将会把城区炸出一片火海,伤亡和损失难以计算。事后清理现场时发现,飞机爆炸后的最大一块残骸离坠毁点74米,杀伤威力和杀伤范围令人不寒而栗。

  在这生死抉择瞬间,冯思广和张德山不约而同地前推驾驶杆,将处于仰角状态的飞机迅速调整为俯角状态,由此改变了飞行轨迹。

  看到飞行轨迹已避开居民区,按照后舱要先于前舱弹射的跳伞程序,张德山拉开弹射救生装置拉环,飞机提前坠毁于机场内跑道延长线300米处。因后舱和前舱弹射按自动程序控制有1.1秒钟的延迟,就在这日常生活中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刹那间,先行跳出的后舱飞行员张德山跳伞成功,落地时右脚踝骨骨折。而前舱飞行员冯思广跳伞时,飞机高度仅有32米,且带有16度俯角,低于弹射安全包线高度,弹射后降落伞尚未张开即触地,壮烈牺牲。

  从飞机发动机停车,到最后一名飞行员跳出座舱,前后只有5秒钟时间。生死时速中,冯思广、张德山做出了英雄壮举。

  44毫米的人生光芒

  壮烈牺牲的冯思广年仅28岁,出生于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肖家庄乡冯营村。

  冯思广从小就有一个飞天的梦想,高考那年,他参加了招飞,可惜在千选万选的招飞过程中,冯思广与梦想失之交臂。2001年9月他考入山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专业。2005年6月,他终于通过了招飞考试,2007年6月从空军第三飞行学院毕业后,他成了一名光荣的空军飞行员,并于2009年荣立三等功。

  在部队,冯思广每月开销也就百十元钱,主要买点日常用品,其余的钱全部寄回老家,让父母偿还读书欠下的债务。一只普通的塑料水杯,他用了4年,并且走到哪都随身带着,旧了也不舍得换一个。每次回家,他都要帮父母一把。去年中秋节部队放假3天,正好赶上家里秋收,冯思广一回到家就进地里干活,归队时还是从地里直接去的汽车站。

  冯思广是一名“80后”,但他却没有很多同龄人的浮躁,而是埋头钻研、虚心学习,尽管由于身体原因他曾两度病倒,但他两度用坚韧和毅力战胜疾病,再度飞天,直到他永远离开的那次飞行,冯思广仍在努力地让自己的飞行更加完美。

  冯思广牺牲后的飞行参数判读显示:飞机失去动力的危难间,他和战友用和生命一样宝贵的时间把飞机驾驶杆前推44毫米,飞机由仰角12.3度变为俯角9.8度,这44毫米,保护了人民,为了这44毫米,冯思广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冯思广所在师师长詹仁明说,“他们生死间的一次"推杆",将安全留给群众,危难留给自己,做出了不愧于党和人民的英勇抉择。”

  “今天就是我和思广的婚礼”

  5月7日,冯思广被上级批准为革命烈士。

  冯思广和空军某场站医师田文君已于2009年8月领取了结婚证,几次计划举行婚礼,都因冯思广加紧进行改装训练而未能如愿。

  在5月10日上午的追悼会上,田文君以她和冯思广的名义,分别给济空司令员刘忠兴中将敬了两个军礼,颤抖的右手久久没有放下。田文君说,“请司令员见证,今天就是我和思广的婚礼……这辈子,嫁给这样的飞行员不后悔……我一定替思广为父母尽孝,让他在天堂无牵挂……”

  5月12日,这个师将烈士骨灰送归故里,驻地附近数千名群众自发赶来夹道为烈士送行。百姓们流着眼泪说:“冯思广是山东人民的好儿子,我们永远记住他!”(综合新华社、《济南日报》等) (来源:新华日报)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马涛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