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法制日报

救救老虎

来源:法制日报
2010年05月22日12:43
  法制日报记者 韩乐悟

  虽然生物多样性并非一种动物或植物的概念,但面对许多物种的快速灭绝,何谈保持生物多样性?当5月22日又一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来之际,记者将目光投向老虎保护。

  还要不要保护老虎?

  中国动物园老虎应该怎样养?前段时间,沈阳野生动物园饿死老虎事件发生后,一些爱动物人士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对此,当时频繁接受媒体采访的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何勇的回答是:“这不是怎么养虎的问题,而是中国还保护不保护虎的问题。”

  中国乃至全球野生虎种群所处的濒危状况,也在回答拯救保护虎的急迫性:国内官方的表述是:虽然我国加强虎保护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目前我国野生虎种群仍处于极度濒危状况,栖息地面积难以满足野生虎生存要求,供老虎猎食的物种种类和数量也较少,急需加大老虎拯救保护力度;一些边境地区和集贸市场仍存在少数走私和非法经营虎骨、虎皮等虎产品的现象,对我国形象和声誉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

  在国内现有的4个老虎亚种中,被保护界谓之“功能性灭绝”的华南虎,虽然事实上已经30年没有见到,但其粪便、脚印等痕迹,还让人心怀希望,“华南虎事件”更是“吊人胃口”,但国家林业局近日发布消息称,陕西镇坪及周边地区华南虎等兽类资源调查已完成,调查期间调查区没有华南虎生存。

  据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华宁介绍,算上2004年确认的马来虎,目前保护界所谈虎的亚种共有9个,种群数量不到3200至3500头。这些虎大部分分布在印度。印度自古以来就是虎的分布大国,但其最近调研显示,野生虎也仅有不到1200头了。据有关方面最近的年度监测,现在俄罗斯的野生虎也不到500头。

  两大核心要素威胁野生虎

  据权威信息,与上个世纪初相比,老虎的栖息地面积下降了96%,老虎的野生种群也随之下降了97%。

  基于调查,华宁所在的基金会认为,野生虎数量之所以如此急剧下降,主要来自两方面原因:一是栖息地的丧失和猎物的减少;另一方面是商业贸易及其利用刺激的盗猎。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人越来越多地侵占了原来动物的家园。使得原来大片的栖息地“片段化”、“孤立化”。用国家林业局一位官员的话说,“人进虎退的局面至今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扭转。”

  老虎处于食物链的顶端,是保证和衡量生态系统健康的标志性旗舰物种。了解野生虎生存所需要的环境,会更易理解其生存状况的严峻性。据介绍,虎的每一个亚种中,也有我们所谓的社会族群结构。一般来讲,一只雄虎,要想可持续发展,要有4至5头的雌虎,而一只雌虎独立需要的生存空间,据俄罗斯数据是450平方公里。老虎的栖息领地面积取决于被捕食者的密度。华宁说:“我国栖息地状况并不乐观,可供虎吃的猎物非常少。这意味着在中国一只虎所需要的面积可能会更大。”一般数据显示,一只老虎一周如果捕食一次,如果是鹿,一年至少需要50只。繁育中的雌性虎一年需要70只。

  华宁说,栖息地盗猎行为也使得虎的数量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下降。而这种盗猎是为了给商业贸易提供贸易原料。

  “全球保护老虎研讨会”的专家指出,如果任由盗猎捕杀的情况持续下去,那么老虎将在15至20年之内消失。

  事实上,这不仅是保护界的普遍看法,长期以来,国际公约、国内拯救保护虎的措施、相关法律法规等也是针对于此。

  我国1981年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1988年颁布野生动物保护法,将虎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993年国务院发出《关于禁止犀牛角和虎骨贸易的通知》,全面禁止虎骨及其制品的收购、运输、出售、利用和进出口。

  怎样保护?

  在何勇看来,“要保护”定下之后,即是怎样保护的问题。“今天说的老虎绝对不是笼养虎,而是野生虎。”采访期间他反复强调。

  华宁说:“今天很多地方已经很难看到野生虎了。所以大家很多时候关注的都是动物园里的虎。以为这就是概念中的虎。”

  基于调查,保护界试图让公众明白,保护野生动物不是把它养在笼子里,养得越多越好。某种程度上,人工饲养给自然保护带来压力,对野生虎生存是个威胁或者是个“大麻烦”。

  保护界的担忧在于,无论是私人养虎机构,还是一些小的虎养殖繁育中心、民办野生动物园,利用自己“手中”的虎去制售虎制品的现象并不鲜见。如沈阳野生动物园、广西桂林“熊虎山庄”等。东北一家养虎场,最近则把制酒车间建在了离存放老虎尸骨冷库不足百米的地方。

  记者被告知,人工养殖虎其实从1993年“禁贸”之前就有所抬头,到2010年我国人工虎养殖数量超过6000头。

  对怎样才算是“保护”的不同看法,背后实际上是长期以来存在的“保护”与“利用”之争。

  保护界的调查发现,事实上人工养殖虎“不仅身体和精神状态都非常糟糕”,因为其繁殖数量在急剧增长,不可避免地近亲繁殖,“有着非常大的基因问题。”而这些问题最终会导致虎的身体和行为异常,甚至出现残疾。在他们看来,所谓“野化放归”也是“前途未卜”甚至可能性甚微。

  华宁说,不用怀疑,如此人工养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贸易。否则他们不会以这种方式去对待这些动物。也不会以这样大规模的商业行为去饲养它们。人工饲养一只虎成本非常高,养虎“入不敷出”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另觅生财之道”“顺理成章”,便出现了租借老虎、用老虎尸骨制售补(虎)骨酒等现象。

  华宁所在基金会调查发现,在售卖这种酒时,卖者一定会向你保证这是百分百的虎骨酒,但一旦有保护界或媒体质疑时,他便矢口否认,并将包装上国家有关部门允许售卖的“标识”指给你看。包装上明示的配料只是“稀有动物骨骼”,并未提到虎骨。“他们这是公然钻法律空子。监管部门应该警惕。”华宁说。

  国家林业局的三项措施主要包括加强我国野生虎种群保护,严厉打击走私、非法经营虎产品等违法犯罪行为,其中强调,要规范和强化虎驯养繁育活动及虎产品监管。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