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对外发布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2.8%后,有人发问:统计局的同志不买菜?的确,这个“比较温和”的速度和目前大蒜价格的涨势相比显然是慢了。那么,蔬菜价格的变动情况能作为CPI的“全权代表”吗?记者日前随北京市统计局的采价员到市场进行了现场采价,并采访了相关负责人。
采价员砍价之后再采价 5月20日,正逢北京市统计局对消费品价格的采价日,记者随采价员分别到超市和农贸市场对蔬菜及日用品进行了采价。
早晨8时30分,采价员韩玉敏来到马连道家乐福超市。她手持PDA智能采价器,来到蔬菜柜台前,将各种菜价输入到采价器中。韩玉敏告诉记者,她要在中午以前将超市内的184种商品的价格全部采到,然后传回统计局。
上午9时30分,记者又来到右安门内的天陶市场。记者看到,采价员赵丽君也拿着采价器,经过砍价后,将各类农产品的价格输入采价器。她告诉记者:“这里的商品虽有标价,但大部分是可以商量,我们要把最后的价格传回。”
采价器设数百种价格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消费价格处副处长巩红卫介绍,采价员使用的采价器与手机大小相同,内设各种数百种日常消费品价格栏,采价员需要把当天上午的价格输入到采价器中,并对当天下午两点前传回区统计局,经过汇总后,再传回市统计局。
全市的采价时间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粮油、肉、禽、蔬菜等日常消费品,每月逢5、逢0日都要采价,一个月下来要采6次。像手机、服装等不是每天都需要消费的用品,要逢4采价,一个月只需采3次。采价的地点和商品分布也很平均,有超市、也有普通市场,还有大商场等,像宣武区设有79个采价点,需采的商品有1700多种。因为采价的品种很多,且有涨有跌,综合下来的CPI数据,自然要比某一种猛涨的商品要低。
CPI为啥跑不赢菜价? 统计部门已经多次表示CPI是一个总体指标,反映的是居民家庭购买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总水平的变动情况。据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消费价格处处长赵超美介绍,居民消费价格的调查内容按用途划分涉及到食品、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及居住等八个大类。在这八个大类下共设置262个基本分类。每个基本分类下设1至25个代表规格品。目前,北京确定的代表规格品为1429个。由于这么多调查商品和服务项目的重要程度不同,它们在总指数形成过程中所占的权重也不同。CPI其实就是一个加权计算后的综合平均数。
CPI有没有水分? 巩红卫认为,无论是从源头数据获取还是计算方法,CPI数据质量是经得起考验的。按照配额抽样方法,目前北京市在全市18个区县共抽选1454个调查点。如30多种蔬菜的采价点就涉及了34个农贸市场、26个超市。像鲜活商品这类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价格变动比较频繁的,每5天调查一次价格;一般性商品价格则每10天调查一次。采价员包括区县统计部门价格科人员,还从社会上聘请了部分物价调查员。
据悉,从今年开始,采价员全部采用装有CPI电子采价系统的智能手机(PDA)进行采价。通过这一电子采价系统,实现了人机一一对应,确保数据责任落实到人。同时,数据一旦上报,多级用户都可查到数据,如改动数据程序会自动记录修改痕迹。北京是全国最早通过此系统进行CPI采价的城市之一。与此同时,北京还规定了严格的事后质量控制办法。消费价格处工作人员刘萍告诉记者,她本人这两个月就已4次到朝阳、西城等不同采价点,每次均要对上报的大量数据进行核实。
巩红卫还表示,每年初都要对部分代表规格品进行更换。“权数的调整是有依据的,就来自每年对5000户居民家庭的调查,绝不是人为地按照某种意图进行变更。”
北京市统计局宣传中心主任张雪原介绍说,公众如果想要了解某个种类的商品价格涨跌,可以参考CPI中的分类指数。目前CPI八大类分类指数及部分基本类别指数均通过“北京统计信息网”定期发布,公众还可以从相应的统计分析中得到更加详细的价格统计资料。(记者 龙露 通讯员 单之卉 刑星摄)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