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四川日报

“提升城镇承载力”三问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2010年05月24日06:49
  人往何处去?钱从哪里来?怎样稳得住?

  5月21日,围绕四川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焦点问题,参加“新型城镇化建设”论坛的省内外嘉宾展开了“脑力激荡”……

  四川新型城镇化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但横比看全国,四川的城镇化水平仍落后全国8个百分点;纵比看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尚未创造出支撑四川持续快速发展的新动力,一系列难题待解。

  本报记者 李旭 王欢 高云君

  焦点一:人往何处去?

  城镇化表面上看是人口的集聚,实际上是产业形态的转型升级

  2009年,四川城镇化率达38.7%,在吸纳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和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小城镇发挥了独特作用。

  然而省社科院院长侯水平指出,在快速追赶全国的同时,我省城镇化发展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区域差异:成都的城镇化率已达到63.6%,6个市州的城镇化率仍在30%以下。这反映出,四川现有的城镇体系结构不尽合理,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亟待加强。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规划师邱建认为,全省已初步形成成都平原、川南、攀西、川东北四个城镇群雏形,有望在“十二五”期末构建起一个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

  与此同时,省政协副主席解洪认为,城镇化表面上看是人口的集聚,实际上是产业形态的转型升级,在做小分母——“减少农民”的同时,四川还应做大分子——“发展产业”。依托城镇做强产业支撑,才能将新生代农民工培养成产业工人,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

  侯水平认为,四川要解决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人往哪里去”的问题,不仅要将新型城镇化放在全域四川的高度通盘考虑,还应将其放在以人为本的角度考虑。

  这与邱建“不能为了城镇化而城镇化”的观点不谋而合。邱建透露,我省正在加紧制定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未来城际间将形成快速便捷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四川还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设立推进新型城镇化专项资金,加大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最终提升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带动产业和人口的区域合理布局。

  焦点二:钱从哪里来?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和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体系,让社会资金参与城乡建设

  让全省2000多万异地打工的农民进入城镇,钱从哪里来?以政府现有财力,很难一手包揽。论坛上,三分之一嘉宾触及了“谁来埋单”和“如何埋单”的问题。

  如果说“人口红利”造就了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下一步的发展可能需要充分利用“土地资本化红利”。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常务副主任朱善利认为,土地是农民沉睡的资本,四川应在充分保护耕地的前提下,探索土地融资新模式。

  省发改委巡视员漆先望认为,四川可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探索农村土地权益与城镇社保权益的合理置换。换言之,农民工及其家属只要退出宅基地使用权,即可获得城市经济适用房和社会保障权益。通过这样的置换方式,有效弥补资金缺口,加快城镇化进程。

  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我省将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下,优先开发利用空闲、废弃、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土地,积极盘活利用存量土地,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和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体系,深入推进土地有偿使用改革。

  此外,不少嘉宾还建议,四川采取民间投资接力政府投资的方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邱建称,我省将建立完善城镇建设投融资平台,通过政府投资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城乡建设,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

  焦点三 :怎样稳得住?

  改革户籍制度并捆绑上社保等一系列制度,让农民工早日实现安居乐业的市民梦

  “事实上,我们城市面积不断扩大,户籍人口却没有同步增长。”侯水平说。

  怎样才能让农民不再做城市的候鸟,真正稳定下来,扎根城镇,实现安居乐业的市民梦?

  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而不是建高楼、建广场;这种转移也不仅是空间上的进城务工,而是身份上的彻底转变和观念上的真正认同。这无疑是城市化进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嘉宾建议,针对城镇化水平的区域差异,实行差异化的制度改革和创新。尽快改革户籍制度并捆绑上金融、土地、社保、教育、医疗、住房等一系列制度,让农民工率先在中小城市和重点镇市民化。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认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首要的是实现城乡劳动力平等权利,也就是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在这个前提下,一步一步依次保障城乡劳动力平等的就业权、收益权、社保权,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才能帮助进城务工者彻底消除后顾之忧,安心留在城市。

  “我认为,全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只是改革目标还需统一认识。”省发改委巡视员漆先望直击当前热点话题,建议将户籍制度改革的关注目标由取消城乡两类户口差异,转为探索城乡户口合理置换。

  一个令人欣喜的消息传来,5月20日,省政府常务会原则通过了四川2010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户籍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耕地保护机制创新等内容首次写入其中,成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一大亮点。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