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在人民币问题上分歧仍旧巨大,但另一方面,两国关系在分歧之外更有通过美国债建立起来的紧密联系,人民币汇率与美国债市场的供需环境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中国来说,为抑制物价过快上涨所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恐怕将使大规模汇率介入难以为继。因此,在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及二十国集团峰会上,美中很可能寻求在人民币及美国债问题上相互妥协。
5月18日出刊的日本《经济学人》周刊,刊登三菱东京U FJ银行市场营业部高级分析师内田稔的一篇文章,题为《基础货币国美国与其最大债权国中国之间奇妙而紧密的关系》。文章指出,在实施金融缓和政策的同时,美国还试图通过扩大财政赤字摆脱金融危机,遏制经济衰退。而在确保资金来源的问题上,中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去年1月盖特纳就任美国财长后抛开日本率先出访中国一事就可看出,美国对中国寄予厚望。对于美国来说,民间投资者绝对是其国债的重要买主,但从购买规模以及长期稳定持有的观点出发,各国中央银行把购买美国国债作为经营本国外汇储备的一种手段则显得更为重要。
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前,购买以高流动性著称的美元资产,尤其是美国国债,也是中国外汇储备的一 个 主 要使用手段,而且中国对此也并不那么担心。但是以金融危机为契机,中国的态度也开始发生变化了。
中国的投资动向备受关注
一方面中国的外汇储备持续增长,另一方面该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却从去年11月开始持续下降。据推测这可能是由于经历了金融危机,中国开始担忧美元的稳定性以及美元资产的安全性,意图实现外汇储备构成的多元化。
比如说,去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其撰写的有关国际货币体制的文章中就曾针对美元指出了单一国家货币与担任国际准备货币之间的矛盾,并呼吁加强IMF特别提款权(SD R )的作用。目前构成S D R一 篮 子 货 币 的 比 例 分 别 为 美 元44 %、 欧 元34%,英镑和日元都为11%。如果中国以这一比例为参考,那么他们肯定认为有必要将在外汇储备中占主导地位的美元资产控制在1万亿美元以下,并且提高欧元、英镑和日元资产的比例。
不过近来欧元区及英国的主权信用危机上升,日元资产的收益率也不高。因此从市场观点出发,将购买美国国债作为外汇储备投资手段的方式仍将继续。但是从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强开始,美中之间的经济摩擦逐步增多,市场也担心中国未来是否会加速抛售美国国债。
回顾过去,1997年6月时任日本首相的桥本龙太郎在访美期间的一次演讲中称,有时会受到抛售美国国债的诱惑。此言一出便招致了金融市场的动荡。今天作为美国最大债主的中国的投资动向不仅左右着美国国债市场,而且影响股市和汇市,因此备受关注。
虽说如此,但中国也不太可能积极抛售美国国债。中国人民银行持有的美国国债也记入了该行的外汇资产,假使由于中国自己的抛售行为导致美国国债大幅下跌,势必导致该行评级受损。如果由于美国国债行情下跌导致美国长期利率上升,延缓了美国经济回升的脚步,也不能说对中国经济毫无影响。此外美国国债市场潜在的供需关系恶化也很可能成为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要因。
由于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资金是来自于通过干预汇率市场而积攒下来的大笔外汇储备,所以人民币升值也会引发这样的观察,即由于减少了通过购买美元抛售人民币干预汇率的行为,导致外汇储备增速放缓,所以才抑制了对美国国债的投资。
当然,如果考虑到中国人民银行的外汇资产已经占到总资产的80%这一现状,可以预见,为了应对日后人民币的升值,中国也会逐步减少持有的美国国债。但是减持美国国债也不得不慎重进行,以期把对市场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因而实情就是,中国现在没有办法积极抛售美国国债。
即使中国重新开始增持美国国债,但这不过是对去年过度购买的部分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使其回到合适的水平。此外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干预汇率市场的结果就是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固定在了一个不变的水平,同时中国作为资金来源帮助美国维持赤字平衡的“美中合作”格局开始浮出水面。
中美分歧仍然巨大
作者认为,美中两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分歧仍旧巨大。美国财政部虽然决定延期公布“汇率评估报告”,但是仍然在声明中点名指责中国实施了巨额的干预汇率行为、顽固的人民币汇率令其它新兴国家货币无法升值、灵活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将为纠正国际贸易失衡贡献力量,以此向中国施压。此外在4月举行的美中首脑会谈上,为赢得中期选举而计划向中国施压的美国与不愿屈服于压力的中国之间,在表面上毫无交集。
但是另一方面,如今的美中关系在分歧之外更有通过美国国债建立起来的紧密联系,此外人民币汇率与美国国债市场的供需环境也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美国国内也有观点认为,对中国过度施压也许会激起中方更强的反抗。
对于中国自身来说,为抑制物价过快上涨所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恐怕将使得大规模的汇率介入难以为继。在5月举行的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以及6月的G 20峰会上,美中两国可能会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以及涉及美国国债的问题上寻找相互妥协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