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台长回应5·7暴雨预报误差
“目前暴雨24小时预报准确率只有四到五成,但中国临近预报已居国际领先水平”
南方日报讯(记者/谢庆裕通讯员/杨绮薇)“目前暴雨24小时预报的准确率只有四到五成,但中国临近预报已居国际领先水平”,日前,广东省气象台台长、气象局首席专家冯业荣在“小谷围科学论坛”上如是说。
5月五轮强降水刚刚结束,气象部门预计还有三轮较强“龙舟水”接踵而至。前三场暴雨下了广州全年1/4的降雨量,特别是5月7日凌晨暴雨令车库被淹,城市内涝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使市民对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前所未有地关注。
相当于7个东山湖的水落到越秀区
“天气可以预报吗?”市民也许难以想像,这个问题在学术上仍存争论。根据拉普拉斯、爱因斯坦、经典牛顿力学等认为,只要知道世界上一切物质微粒在某一时刻的位置和速度,就能计算世界的过去和未来。
然而,这仅是一个完美的假设,冯业荣谈到,著名的混沌理论考虑到大气运动的复杂性后认为,在自由度足够大的多体系统(如大气)中,方程是确定性的,解的行为却完全可能是随机的。大气运动从某种意义上是不可预报的。
冯业荣以5月6日夜间至次日凌晨的暴雨为例,这样的大暴雨,“相当于7个东山湖的水,在3—4个小时的时间里全部下到越秀区。”他表示,像这种中尺度预报最困难。
预报南辕北辙诸多因素造成
气象部门在暴雨前3天就预计到5月7日可能出现暴雨天气,在提前2天和提前1天的预报中均有暴雨预报,但预报降暴雨的区域都不在广州,而是粤东地区。实际情况是,暴雨集中在广州及其周边地区。导致这种误差,“5·7”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是直接诱因,其形成和消亡时间特别短,暴雨云团会在短短的2~3个小时内经历初生、成熟到消散的过程,“只能主要依靠多普勒天气雷达对降雨回波的探测”,但这已是发生在暴雨前。冯业荣说,对于像雷暴、冰雹、龙卷风等生命史为几分钟到数小时短时天气,预报仍然是极其不准确的。即使在1─7天时间尺度的预报,降水什么时刻发生,有多大降水,依然存在诸多未知因素。
百分百预报准确不可能
冯业荣提到,观测系统的不完备、模式系统的误差、预报员经验的缺陷也是影响天气预报准确性的几个因素。
“例如,全国一般气象站有1736个,对东亚天气气候影响最大的高原地区却没有观测。”
他指出,我们目前的天气预报水平,晴雨准确率大概是80%左右,暴雨的预报率只有40—50%,强对流天气更低;台风路径误差约110公里;冷空气准确率80%以上。由于大气系统的复杂性和预报手段的局限性,天气预报都是要不断进行订正的,要做到完全100%的准确预报是不可能的,特别是中尺度条件下暴雨等强对流天气。
5月6日深夜曾发强雷雨警报
冯业荣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用了30年时间才将预报时间从5天半提高到8天半。国际上对暴雨等中尺度天气发预警信号也只能提前1—2个小时。他透露,中国在气象方面的投入逐年加大,数值预报模型从引进到自我开发只花了10年时间,今后将进一步完善,“再过10年、20年,要从现在3—5天的精度提高到7—8天。”
5月6日23时46分,气象部门第一次发出强雷雨警报,但深夜发布预警对整座城市的防洪减灾的准备大打折扣,“可以考虑由政府牵头,增设社区广播提醒服务,告诉已睡下的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