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没有软着陆只有不着陆
如果现在还不挑破泡沫,等待中国经济的未来必然是日本式的,甚至是泰国式的
特约撰稿 叶檀
中国的房地产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悬在半空。继发改委、央行等几位政府机构研究员表示楼市调控有可能松动、三年不可能征房产税之后,国税总局表示解释权不在地方,但重庆、深圳、广州等地房地产调控细则和风细雨,业内纷纷对房地产作出软着陆预言。
房地产哪有软着陆,只有不着陆。
投资主导的房地产市场,房价高企的原因就是资产泡沫过大,货币流动性过剩,房地产投资收益过多。如果这三个方面全都无法得到改进,不管软硬,房地产都不可能着陆,只能向着泡沫疯狂之后崩溃的末路上飞奔。
从去年年底开始进入的房地产调控,涉及到货币,并未涉及到房地产投资收益调整。即便涉及到货币层面,也是不全面的。直到目前,央行货币政策是模糊不清的,指向也是不明确的。
由于担心宏观经济复苏不稳定,央行与银监会没有采取全面加息的做法,而是针对房地产进行单独加息缩短金融杠杆,比如二套房贷利率1.1倍,首付50%等。这些政策有效的前提是,央行不能再度释放过多的货币,否则,相比巨大的投资收益而言,1.1倍的房贷利率也算不了什么。换句话说,只要央行再次“水浸银根”,房价立马会大涨。
水浸银根了吗?从长期来看,是绝对的。根据经济学家钟伟先生的统计,1987-2007年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 狭义货币供应量M1年均增速分别高达19.8%和17%。1990年,M2、M1和流通中现金的余额分别为1.53万亿、6950亿和2644亿,到了2007年则分别 为40万亿、15.2万亿和3.1万亿,不到20年,分别增长了26、22和12倍。如此大发货币,才是中国资产品价格狂涨的根本原因。
从短期来看,也有水浸银根的趋势。去年一年,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9.59万亿元,增速31.74%,比2008年末高13.01个百分点。当年M2余额达到60.62万亿元,同比增长27.68%,增幅比2008年末高9.86个百分点。几乎各项指标达到30年之最。我国通胀最严重的1988年和1989年,CPI分别达到18.08%和18%;最严重通胀期发生在1993-1995年期间,3年的CPI分别为14.7%、24.1%、17%。当时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与现在相当,1987年M2增速27.3%,1992-1994年,每年的M2增速高达30%。如果央行不积极回笼货币,以目前的货币发行量,必定产生严重通胀与房地产大泡沫。
央行确实在回笼货币,但是走一步看一步,决心不大,市场不知道央行到底想干什么。从2月底以来,央行连续11周净回笼货币,3月和4月,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货币分别为-6020亿元、-4370亿元。但到5月前三周,央行的回笼速度明显放缓,5月前三周,央行货币回笼量790亿,属于净投放。也许央行有难言的苦衷,为了央企利润,为了农行上市,更大的可能是担心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引发全球经济二次探底,央行再次松开了撒钱的手——这让人沮丧,央行的货币政策是如此缺乏锚定,如此充满投机色彩。
事实上,只要继续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成交量,数万亿的资金将被锁定在房地产,进而蒸发,而不会像目前一样通过所谓的财富效应,到大蒜、玉石等投资市场作祟。真所谓一泡未平、一泡又起。
如果担心经济复苏前景,央行无法下决心加息、回笼货币情有可原,那么,就房地产市场而言,最好的办法是在厘清房地产税费的基础上征收房产税,挤压短期投资者的赢利空间。这是中国以法治税收代替土地财政的关键时刻。偏偏在此时,央行放松了回笼货币的进程,而房地产调控软着陆的声音四处响起,地方政府借此将土地财政卷土重来。这哪里是软着陆,而是扼杀房地产调控好不容易获得的一些成果。一旦房地产泡沫重新吹大,那中国经济就会直接从三万英尺的高空摔到地面,哪来的什么软着陆。
所谓软着陆是不晓投资市场之论,任何投资品,着陆都没有软硬之分。看看油价、看看铁矿石价格的大涨大跌就知道了。从历史上看,在经济泡沫崩溃之后,日本房地产断崖式下跌,而德国等国家托稳定的货币与税收之福,从来没有出现过房地产的恶性炒作。中国目前的房地产泡沫还能通过实体经济与城市化做实,如果现在还不挑破泡沫,等待中国经济的未来必然是日本式的,甚至是泰国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