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四川日报

成都重建经验与世界互动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2010年05月31日05:39
  都江堰国际论坛

  本报记者 张彧希

  5月28日,来自20余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和教育部门的官员走进都江堰灾后新建的北街小学。漂亮的校舍、完善的设施设备、孩子们灿烂的笑脸,让每个前来参观的人都啧啧赞叹。

  泰国教育部国家总督学苏万达比一边看一边琢磨,怎样把都江堰的经验搬到泰国。在这次参加都江堰国际论坛的参会代表中,和苏万达比有一样想法的不在少数。

  两年灾后重建,成都的教育重建带给世界怎样的启示?放眼全球,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又会给成都带来怎样的经验?都江堰论坛上,专家学者的观点交锋不断碰撞出火花。

  总结“成都经验”重建质量高于速度

  “一下飞机,我就去了都江堰的7个学校,和校长、老师、教育部门官员座谈,有两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建起了这么漂亮的学校,二是震后的教学质量达到了高水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副主任克莱门特是第一次来到成都,都江堰灾后重建的学校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论坛上,成都教育灾后重建的成绩让代表们惊讶。“不仅是校舍、设备等硬件设施,更重要的是教师素质等软件的提升。城乡均衡教育得到很大发展。”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杜越这样评价。灾后,成都市统筹推进灾后教育重建与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优质名校资源全覆盖战略和教师素质提升行动计划,灾后教育的内涵得到极大提高。

  进一步总结“成都经验”,克莱门特说,首先是需要一个完善的规划,其次是要协调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总的来说,应该是质量高于速度。”

  而苏万达比则感叹于成都在灾后重建中完备的战略规划,“这不是某个部门单独的规划,而是多个部门的综合性规划,在灾后重建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汲取国际经验 灾区发展更要注重环境质量

  “每一次灾害背后,都会总结出一些好的经验,这些经验同样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克莱门特说。

  日本经验受到克莱门特的推崇。“日本是个地震频发国家,他们在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工程、技术及方法上,都有很多好的范例。”

  全球学校安全灾害预防教育联盟(英国)的高级咨询专家波梅埃关于《开发社区型的减灾文明》的报告也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智利8.8级特大地震,死亡人数700余人,而海地7.0级地震死亡人数竟超过20万,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波梅埃分析,这与社区型的减灾文明有关。

  “不能光靠政府,而应该靠全社会的力量来防灾减灾。尤其是在学校,毗邻的学校之间可以分享资源,孩子们可以成为纽带,联系起社区、家长,聚集起集体智慧。同时,学校还可以成为宣传防灾减灾的好场所,抓学校安全性的范例可以运用到私房建设中。”

  对于成都灾区今后的发展,克莱门特以多年的经验提醒,新建居住区不仅要关注建筑质量,更要关注环境质量。“新建居住区必然会带来居住方式的改变。在以前一些国家的灾后重建中,曾经因为不重视环境建设,到后期出现犯罪、吸毒等社会问题。”

  心理教育日常化 关注创伤后的成长

  心灵重建是此次论坛中专家关注的一大焦点。

  “灾后重建两年以来,灾区大部分学生心理康复情况较好,但目前仍有一小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副院长陈秋燕表示,这些学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厌学、暴躁、易怒、自我否定等情绪,严重时还会攻击他人或自我伤害。

  地震后,陈秋燕参与的“灾后中小学心理疏导研究”项目在经历了最初的心理援助阶段后,也遇到不少困惑:心理援助人员热情高涨,但科学性和系统性不够;心理援助有可能给灾区群众带来二次心理伤害;如何重视老师的心理健康。

  针对这些问题,陈秋燕的团队把重点放在培训当地专业人员上。在项目开展的灾区,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员培训。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灾区教师开展不同类型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帮助。同时,长期监控师生的心理变化曲线,为教育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现在看来,我们的研究对心理教育不发达地区有着可借鉴的意义,形成了可复制的模式。“陈秋燕说。

  对于将来,陈秋燕说,应该把重点从心理援助和心理重建转到心理教育上来,提高整个灾区的心理教育水平,“地震是个契机,可以借此把心理教育日常化、正规化,从教材、师资培训、工作模式等多个方面,把心理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日常工作中。”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许燕也表示,应该把注意力转到“创伤后的成长”上来,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寻找到真正的生命意义。
()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