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西藏党委原副书记巴桑讲述传奇人生 曾当过奴隶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5月31日10:43

西藏自治区党委原副书记、全国妇联原副主席巴桑在办公室里。 陈臣 摄

  中新网拉萨5月31日电 题:一朵格桑花的传奇——访西藏自治区党委原副书记、全国妇联原副主席巴桑

  中新社记者 徐长安

  巴桑如花,一朵盛开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青藏高原上的“格桑”花。

  接触过巴桑的西藏民众都说,怎么赞扬巴桑都不为过,她身上有太多的闪光点值得人们敬仰。

  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大院,在巴桑的办公室,记者见到了这位慈母般的老人,聆听她口述历史,并讲述她70多年人生历程中那些可歌可泣的往事。

  两度星光

  巴桑的履历告诉人们,巴桑的一生就是一部写实的人生传奇。她曾经是旧西藏一贫如洗的奴隶,冒着生命的危险逃离虎口,投身西藏民主改革的历史洪流。她当过基层农会的翻译,妇联主任,副县长,革委会主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政府副主席,自治区纪委书记,自治区政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全国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九大代表,第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十三大、十四大上当选为中纪委委员。

  巴桑的人生轨迹是旧西藏迈向新社会的制度变迁在西藏个体人生中的一个缩影。1937年3月,巴桑出生在山南贡嘎县一户奴隶家庭。旧西藏里,巴桑一家受尽折磨。巴桑的父亲和母亲分属不同的农奴主。按照旧西藏的制度,农奴主们不同意分属不同主人的奴隶们结婚,因为这会产生奴隶夫妻的子女归属问题。巴桑的父母后来共有两女三男5个孩子。姐姐和巴桑归属母亲主人家所有,3个弟弟归属父亲主人家所有。

  巴桑的母亲因病早逝,巴桑在老家的庄园里当奴隶,后来把巴桑带到拉萨贵族家当奴隶,父亲带着5个孩子给农奴主支差。小弟弟后来夭折了,剩下两个弟弟,一个被抓到一个大差巴户家里当奴隶,另一个到根保家当奴隶。姐弟四人就这样天各一方。

  “我们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散布在各处,四处当奴隶。”巴桑说。

  大约10岁那年,巴桑被带到拉萨哲蚌寺脚下当巴村一户贵族家里当奴隶。“想起我们姐弟分离,想到我们都过着非人的奴隶的生活,我真不想活了。”巴桑两度偷偷来到滚滚的拉萨河边,心灰意冷,准备轻生。

  但一个信念救了她。“站在河边,想起兄弟姐妹,我悲痛万分,我太想见他们一面了,哪怕见一面再死也值得”。就这样,巴桑得救了。

  巴桑19岁那年,已经是1956年了,西藏虽然已和平解放,但噶厦政府一直阻挠民主改革,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依旧压迫着包括巴桑在内的所有农奴。哲蚌寺对面的解放军农场,是让巴桑重燃生命希望的地方。

  “农场中很多人都是务工的穷人,他们早上到农场上班,下午就回到当巴村,来回的路上都唱歌,高高兴兴,我很羡慕。”巴桑从农场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她还记得,当时西藏最爱唱的歌曲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当时我不懂革命的道理,但我听说了解放军对奴隶好。”听说解放军在农场讲故事,巴桑先后偷偷听过两次。“解放军所讲的都是农民翻身的故事,我越听越高兴。”一个投靠解放军、寻找自由的念头在巴桑脑海中萌动。

  一件事直接促使巴桑逃离农奴主。1956年的藏历7月,当巴农布节前夜,巴桑奉主人之命前去买肉。因为市场上没有羊肉,巴桑只带回了牛肉。回来后,主人家的小姐把巴桑关在自家仓库里,毒打了一顿。巴桑趁着那一夜的节日忙乱,逃离了农奴主,踏上了前往当雄寻找修机场的解放军的道路。

  从拉萨到当雄的路程,巴桑步行走了5天6夜。夜里走大路,白天走山路。“我害怕白天被农奴主家的人发现了,所以不敢走大路,就翻山。”当时巴桑连双鞋都没有,赤脚翻山。

  巴桑本名格桑。“当时我觉得应该给自己换一个名字,否则容易被农奴主找到。改什么名字呢?我就一边走,一边想,结果走得已经是晚上了,走着走着,我就突然看见了天上的金星。”金星在藏语中称为“嘎玛巴桑”。“嘎玛是星星的意思,巴桑是这个星星的名字。我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巴桑,直到今天。”格桑从此变成了巴桑。

  这是巴桑第二次提到星星。

  三个誓言

  投身解放军的决定改变了巴桑的一生。巴桑在解放军的帮助下,后来回到拉萨北郊的一个单位当小工,再后来又到甘丹寺附近一家砖瓦厂的炊事班帮忙,再后来又回到拉萨北郊学医,再后来又被派到西藏藏干校。

  学校里当时有政治系、语文系。“当时噶厦政府为了破坏共产党在西藏办学,故意在学校里策动打架斗殴,导致学校秩序混乱,学生无法学习。”

  有鉴于此,中央政府决定在内地办学,并最终确定在陕西咸阳开办西藏工学。

  巴桑是积极报名到内地学习的人。“我当时非常高兴,恨不能立刻离开拉萨。”1957年10月国庆刚过,巴桑等就去了学校。1958年9月15日,西藏工学正式成立。

  1959年3月,西藏发生武装叛乱,巴桑等原计划六年制的学习也被打断了。巴桑报名回到西藏,要参加平叛和民主改革。5月11日,巴桑回到西藏,分配在乃东县的一个农会工作,当翻译。1960年10月,调到朗县工作。

  巴桑投身新西藏革命建设事业后,一直兢兢业业。1966年,巴桑等应邀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周年国庆观礼,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周恩来总理亲自到驻地慰问她们,巴桑倍感激动。

  这是巴桑第一次来到首都北京,特别是周恩来总理特意把巴桑等几个人邀请到中南海,在中南海住了三个晚上。当时巴桑一连三个晚上由于心情激动,无法入睡。“我就在想,党和国家的恩情应该怎么报答。”巴桑有着藏族人特有的感恩心,她给自己立下 三个誓言:

  “我暗自宣誓:这一生要听党的话,听毛主席的话,必须做到三件事:第一,保证在政治上不犯错,第二,保证在经济上不犯错,第三,保证在生活作风上不犯错。”为了实现这 三个誓言,巴桑暗下决心,要拼命工作、拼命学习。

  独者不孤

  70多岁的巴桑虽然独身,但她并不孤独。在西藏,很多人都把她当作亲人,很多人也都把她当作慈祥的母亲。巴桑因此笑口常开。

  在巴桑的办公室里,简单、素朴,让人心安。鹅黄色主调的办公室,摆放着两面五星红旗。办公桌的对面,一尊白瓷质地的毛主席半身像正对着巴桑的办公桌,像上挂着洁白的哈达。书柜中,整齐地摆放着各类书籍,《毛泽东思想宝库》、《西藏地方通史》等。书柜顶上陈列着三张合影,其中一幅是巴桑与国务院原副总理吴仪的合照。

  70多岁的巴桑依然精神矍铄,好读书,爱学习,声音洪亮、思路清晰,脱稿讲话一句都不磕绊。对于西藏妇女工作50年的历史变迁,巴桑如数家珍。

  巴桑说,“西藏的妇女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的新西藏,才能有今天的地位,才能有参与决策的权利”,“妇女儿童事业是极其光荣伟大的工作,是繁重的,这项工作任重道远”,“发扬妇女工作的优势和特点,把西藏妇女儿童事业推向新的阶段,与男同胞齐头并进,发挥更好的半边天的作用”。

  “再过几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我也借此机会向全区的小朋友们表示衷心的节日祝贺。”说这话时,巴桑特别像一位老奶奶。
(责任编辑:马涛)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