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家长给老师送礼已成潜规则 专家称家长过于敏感

来源:现代金报
2010年06月01日02:32

  《8岁的乖宝宝求妈妈“走后门”》后续

  家长想给老师送礼,女儿觉得很丢脸

  如何让孩子远离“潜规则” 大家都想说一说

  吴依滢

  从一开始的8岁乖宝宝求妈妈“走后门”,到后来2岁儿童“牵线”让家长给老师送礼,让人不禁要问:到底是谁“教坏”了这些小孩子?自本报开通热线与QQ,不少家长向记者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关于“送礼”的小故事,但大家在抱怨“送礼”的同时,更多人发出这样的疑问:既然大家都不喜欢,那该如何杜绝呢?

  市民:大人不应做坏榜样

  “我被孩子教育了一番。”聊起送礼的话题,林先生觉得挺惭愧。林先生告诉记者,他前些日子跟同事聊起孩子在学校的事时,提到自己还从没给老师送过礼,同事们都觉得挺惊讶的。林先生回家后越想越担忧,害怕自己的“工作”没做好而影响了孩子的学习。

  在思量之后,林先生就跟女儿谈心,顺便问起了老师的家庭住址。“我这一问,女儿马上警惕起来,问我要干什么?”林先生说,“我就说想去拜访一下老师,让老师多照顾一下她。谁知道女儿立马很生气地说,‘为什么要送礼?我学习很自觉,不需要特别关照,你这样会让我感到丢脸的。’”

  “孩子的心灵终究要比我们大人清澈很多,我希望这种心境能一直保持下去。也许他们终究逃不过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但作为家长的我们至少不应该给他们做出坏榜样。”林先生说。

  网友:送礼不能有第一次

  “我很反感送礼这件事。”网友“才下湄头”认为送礼会如此流行,一方面是部分老师的问题,“就拿安排座位来说,有的老师随意安排座位,家长为了让孩子坐到前排,就给老师送了礼,最终,家长会认为每个老师都会这样,就慢慢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

  网友“才下湄头”接着说,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家长自身问题,“去幼儿园怕自己孩子吃亏。其实,大多数老师对小孩子是很负责的。”但网友“才下湄头”承认自己也曾经给老师送过礼。在孩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看着其他家长送礼,她也“跟风”送了,但孩子三年级转学以后,就再也没送过,“不送就不送了,送了一次,就要送下去,所以我就决定不送了。而且,不送礼以后,我也没有觉得老师对孩子不好。”

  老师:都应凭良心做事

  宋女士是位教龄12年的小学老师。当记者问她有没有收过家长的礼时,她直言不讳地回答“收过”。“其实我也不想收礼,更不可能去要求家长送礼,但是很多时候家长的盛情难却。”宋老师无奈地表示,“家长送点薄礼,表达一下心意,我觉得接收一下也没什么。执意拒绝,反而会让家长感到没面子。”宋老师说,“但贵重的礼物,我是坚决不会收的。有些家长送礼时会让我多照顾一下他们的孩子。其实,一个班上那么多学生,老师也很难特别照顾谁。收不收礼,看礼的轻重,顺其自然吧。”

  当记者向她提到不少家长反映的“被送礼”事件,宋老师诚恳地说:“直接或间接地强迫家长送礼实在是很恶劣的行为,有违教师的职业操守。不可否认同行中的确存在这样的人。我认为,做教师这一行的,还是要凭良心做事,对所有学生都应当一视同仁。”

  专家:家长不要太敏感

  社会学家汪居扬向记者分析,家长,特别是孩子年龄越小的家长,因为小孩把握自己行为的能力还不够,需要老师在旁多加照顾,所以选择给老师送礼,“就是花钱买个安心吧”。

  “现在不少人一听到送礼就很反感,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送礼其实也是一种对人尊重的表现。”汪居扬认为,如果家长觉得老师真的有能力,表示心意也未尝可以,“如果老师一点礼都不收,也会被人认为不近人情。”

  对于为何大家会产生“讨厌”送礼的情绪,汪居扬说,一方面家长不要对送礼的现象“妖魔化”,要客观对待,而老师也要适当回礼,“家长对小孩子的问题太敏感,以至于影响到小孩子,要相信老师。每个老师心里都有一杆秤。”

  □记者 吴依滢 见习记者 陆雅倩

(责任编辑:黄成勋)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