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以色列袭击加沙国际救援船 > 以色列袭加沙消息

美出言谨慎暗助以色列 独立调查被阻挠搁浅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2010年06月02日07:47
5月31日,以军乘快艇拦截试图驶入加沙地带沿海地区的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船队。新华社发
5月31日,以军乘快艇拦截试图驶入加沙地带沿海地区的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船队。新华社发

  以军仍不收敛还要继续拦

    联合国要求其立即释放扣押船只及人员,并展开调查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1日发表主席声明,谴责以色列袭击人道主义援助船队的行为,要求以色列立即释放所扣押船只及人员,就事件展开公正调查。以色列海军当天说,准备拦截另一艘前往加沙地带的国际援助船。

  ■呼吁公正调查

  安理会自5月31日晚间开始,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闭门磋商,6月1日上午发表一份正式主席声明。

  “以色列在国际海域对驶往加沙船队采取军事行动期间,使用武力造成人员伤亡,安理会深表遗憾。”声明说,“安理会要求以色列立即释放所扣船只及平民……允许相关国家立即领回死者和伤者,确保船队的人道援助物资运抵目的地。”“安理会注意到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需要就这一事件展开全面调查的声明,呼吁立即展开公正、可信、透明和符合国际标准的调查。”

  ■表述措辞从轻

  按照路透社的说法,这份24行文字的声明可谓字斟句酌,与先前声明草案相比,措辞委婉且容易引起不同解读。路透社报道,磋商过程中,土耳其与以色列盟友美国就个别字眼争执不已,例如“行为”一词应用英文的单数还是复数。土耳其认为,应用单数,那表明仅以色列一方应对人员死亡负责,如果用复数则暗示援助船上的志愿者也应承担部分责任。正式声明中,“行为”一词使用英文复数。外交人士透露,声明草案中原本呼吁对事件展开“独立”调查,但因美国坚持而替换成“公正”。就先前众多国家要求以色列解除加沙地带封锁的呼吁,主席声明只字未提。

  ■并不中断和谈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女发言人卡普伦1日说,应阿拉伯国家联盟和伊斯兰会议组织要求,“委员会将于今天下午就赴加沙船队遭袭事件召开紧急讨论”。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国家原本希望,安理会对以色列予以最强烈谴责,就事件展开独立调查,解除加沙地带的封锁,以色列立即释放国际援助船只及人员、允许他们将援助物资运往加沙。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的顾问伊斯塔亚1日说,阿巴斯5月31日晚会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高级官员,评估当前形势。他说,阿巴斯认为没有必要中断间接中东和谈,因为巴勒斯坦是与美国而并非以色列展开谈判。

  ■还要继续拦截

  支持加沙行动的一个人道救援组织1日承诺,继续派两艘船前往加沙地带。其中,一艘载着援助物资的货轮从意大利海域出发,另一艘载有大约30人。以海军指挥官当天说,准备拦截另一艘前往加沙地带的国际援助船。5月31日,以色列海军在公海向计划驶入加沙地带沿海地区的国际人道主义援助船队开火,以军方最新声明显示,袭击事件造成9名志愿者死亡(有4名土耳其人),数十人受伤,其中包括7名以色列士兵。以色列随后扣押船只及所载700多名志愿者。以内政部6月1日说,50名志愿者已被送往本-古里安机场,自愿被遣送回国。大约629人拒绝这一做法,将被继续监禁,以色列正考虑法律选择。另有30人在医院接受救治。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正在从加拿大回国途中。回国后,他计划召开内阁会议。

  ■重创土以关系

  一些分析师说,2008年以来,土耳其和以色列关系趋于恶化,这起拦截救援船队事件将进一步重创两国关系。

  1996年,土耳其和以色列签订一项军事合作协议。按照法新社的说法,对以色列来说,这项协议可以缓解遭阿拉伯邻国孤立的困境。土耳其也从以色列获取先进的军事技术。

  以色列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对加沙地带发动“铸铅”军事行动,大量巴勒斯坦平民死伤。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数次公开指责以色列。

  这一事件成为两国关系转折点,此后双方关系不断降温。

  本版稿件均据新华社

  ■反应

  中国支持安理会尽快采取行动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杨涛5月31日在安理会关于以军袭击国际救援船队问题紧急会议上发言时说,中国支持安理会尽快就这一事件采取行动。杨涛说,中方对以色列攻击向加沙地带运送人道主义物资的国际援助船队并造成严重人员伤亡感到震惊。中国谴责这一针对人道救援和平民的行径。他说,中国对土耳其等国公民遇难表示哀悼。中国支持安理会尽快采取行动,作出必要反应。他还强调,当前,巴勒斯坦被占领土特别是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局势依然严峻。中国对此严重关切,敦促以色列立即解除对加沙的封锁,全面开放加沙地带过境口岸,允许国际人道援助物资顺利进入加沙地带,使当地人民早日实现重建,恢复正常生活。

  美国“出言谨慎”声称事实待查

  路透社评论,袭击事件发生后,与其他国家的明确谴责立场相比,以色列的重要盟友美国“出言谨慎”。美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沃尔夫先前说,“我们正努力查明事实……我们期望展开可信、透明的调查,强烈敦促以色列政府完全调查这一事件”。沃尔夫接着话锋一转,指责“在当前情况下,通过海上直接运送(援助物资)既不恰当也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形势无法支持,不符合相关各方的利益“。白宫在一份简报中说,奥巴马与以总理内塔尼亚胡通电话,对“人员死亡深感遗憾,对伤者表示关心……总统还表示,尽快了解所有事实和情况很重要”。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克劳利在一份声明中说,美国希望“在牢记以色列政府合法安全考虑的同时”,确保充分人道援助物资通过加沙边境通道运抵加沙。

  ■讲述

  以军拦截救援船真相待解

  据新华社电以色列海军5月31日拦截一支驶向加沙地带的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船队,双方就事发经过各执一词。以军称对方先动手,用“刀枪棍棒”袭击以军士兵,以军被迫开火自卫;一些救援人员和活动组织方称,以军强行登船,率先开火。声援巴勒斯坦人、反对以色列封锁加沙地带的国际和平组织“自由加沙运动”说,以军士兵趁夜色从直升机上降落到船队领头船“马维·马尔马拉”号上,一落到甲板上“就向还在睡梦中的人们开火”。一名随行的卡塔尔半岛电视台记者说,以军强行登船前就向船队发动袭击。尽管“马维·马尔马拉”号打出白旗,以军毫不理会,继续开火,打伤船长。另一名随行的土耳其记者与半岛电视台连线时说:“这些野蛮人正在杀人,快来救人。”电视中传来一个用希伯来语讲话的声音,“所有人都闭嘴”,随后联系中断。以色列说,以军先前命令救援船队调头,警告后者不得进入加沙地带水域,船队置若罔闻,继续行驶。以军随后拦截船队并强行登船,受到船上人员的武力抵抗,被迫开火自卫。一名以军突击队员称,他刚从直升机上踩着悬索下到船上,一群人就围过来揍他。“他们用刀和铁棍打我们,一度有人朝我们开枪。”另一名突击队员说,一些人试图夺取以军士兵的武器,士兵佩戴的装备和头盔被袭击者打落,一名士兵被袭击者从上层甲板扔到下层甲板,有人被迫跳海逃生。以军士兵说,指挥官随后下令开枪还击。

  ■背景

  救援船队为何前往加沙?

  冲突之前,救援船队和以色列都“强硬”表态,不会相让。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船队由总部设在塞浦路斯的人权组织“自由加沙运动”发起,参与组织者包括“结束加沙封锁欧洲运动”和土耳其慈善机构IHH。船队明确表示,无论此行多么危险,都将试图在加沙地带靠岸。“自由加沙运动”说,先前组织过8次航行,5次抵达加沙地带。对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船队,以同样明确表态,拒绝其直接进入,之后派出军队拦截。

  以政府说,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船队的行为是“挑衅”,带有政治目的。对此说法,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船队组织者之一的IHH当天予以坚决反驳:“我们惟一的目标是做慈善,向世界上所有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救援。”以政府发言人雷格夫说,有武器通过加沙走私进入哈马斯武装人员手中,对以色列公民造成人身威胁。以色列在加沙地带外围修建了十米高的厚重水泥隔离墙,每隔十几米就有一座岗楼,隔离墙以外300米是安全隔离区,闯入隔离区者会遭射杀。

  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把加沙地带形容为一所巨大“监狱”。据不完全统计,150多万人口的加沙地带目前有70%以上的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一半以上的耕田荒废,失业率奇高,大部分居民生活只能靠联合国的救济维持。至于救援物资,须经严格检查。本次冲突发生前数天,以色列要求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船队靠岸,在以色列海港接受检查,遣返船上人员。物资经检查才能进入加沙。

  点评

  滥用武力拖累中东和平进程

  日前,在国际社会积极推动下,巴以双方结束长达18个月的僵局,同意在美国斡旋下开始为期4个月的“间接谈判”,美国总统奥巴马也计划在6月上旬分别邀请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再度访美,以进一步弥合双方分歧,推动和谈。但是,以色列军队袭击人道主义救援船队,使巴以和平进程重陷僵局。袭击事件进一步激化了以色列与本地区国家间的紧张关系。阿盟秘书长穆萨认为,事件表明“以色列没有与阿拉伯人实现和平的诚意”,要求阿拉伯国家“重新审视与以色列的关系”。目前,巴勒斯坦被占领土特别是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局势依然严峻,以色列应当做的是,全面、认真执行安理会第1860号决议,立即解除对加沙的封锁,全面开放加沙地带过境口岸,允许国际人道援助物资顺利进入加沙地带,使当地早日实现重建,恢复正常生活,而不是采取滥用武力等行动。以色列武力拦截救援船队事件正在继续发酵。近半个世纪的以阿冲突历史告诉人们,武力无法带来和平,只会加深冲突双方的仇恨,陷入“以暴易暴”的怪圈。双方只有坐到谈判桌前,通过务实、认真的谈判,化干戈为玉帛,才能为这一地区赢得真正的和平。

(责任编辑:李夏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