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欲打破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全球垄断
■王月金
近日,法国总统萨科奇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呼吁建立欧洲自己的信用评级机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蒙代尔则建议中国内地也应发展自己的信用评级机构。
而在此之前,美国参议院批准一项金融监管修正案,要求设立一个在美国证监会监管之下的评级委员会,后者将指派评级公司为单个证券评级。
目前,以美国的标准普尔公司、穆迪投资服务公司和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为首的三家信贷评级机构几乎垄断了全球市场,三大评级机构的“自由言论”可以立即引发国际金融市场潮起潮落。
从去年底开始,三大评级机构先后数次降低了希腊国家信用评级,希腊的融资成本迅速增加,主权债务危机越发恶化。欧洲央行委员诺亚表示,一些评级机构未能提供及时的风险评估,恰选择在市场动荡之际调降一些欧洲国家评级的做法导致危机恶化。
最近在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台救援希腊方案之后,标准普尔公司还将希腊主权信用降至“垃圾”级,这客观上加剧了金融市场上的恐慌情绪。
法国学者帕特里克·若利认为,三大评级机构全是美国公司,对债务的评估只取决于美国市场,评级机构只是英美加强对世界经济操控的一个工具,人们只看到它们对欧洲一些国家实行降级,却令人惊奇地对美国与英国的灾难性经济形势视而不见。其目的就是为了转移视线,故意制造其他地方的混乱。
一个国家的主权信用级别和债券市场是该国金融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关键,它却掌握在信用评级机构手中。而在国际金融体系一体化的今天,许多国家把信用评级的权利让渡给美国的三大评级机构,其后果是金融主权的部分丧失。三大评级机构“自由言论”可令投资者血本无归,令主权国家陷入危机。
对此,去年4月欧盟内部就达成初步协议,提出评级机构日后要在欧盟市场上开展业务,必须统一登记注册,并提高评估的透明度。按照计划,相关监管规定有望于今年底生效。而在此次欧洲债务危机之中,欧盟一直认为评级机构对事态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主要是市场监管不足及缺乏竞争所致,因此声称要建立属于欧洲本土的评级机构,以打破“三巨头”垄断评级市场的局面。
由于信用评级主权的丧失,亚洲也曾饱受其苦。此前,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东南亚金融危机、韩国债务危机等几乎都是由三大机构在“言论自由”下发出“暴风雨就要来啦”而引发的。
1997年9月3日,标准普尔宣布下调泰国主权评级,由A下降至A-,长期评级由AA下调为AA-,前景则下调为负面。当时,标准普尔还宣布可能再次下调泰国主权信用评级。尽管泰国政府立刻发表声明,指责标准普尔下调评级有失公允,但泰铢汇率当天应声下跌超过4%。菲律宾比索和马来西亚货币皆大幅下挫,至此,东南亚货币危机进一步加剧。
目前,美国信用评级机构已控制了中国内地2/3的信用评级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内地在信用评级上面临着三大风险:一是核心机密泄露的风险,二是企业价值低估的风险,三是市场被外资占有甚至被控制的风险。现阶段中国内地需要从国家安全、国家战略的高度做强做大自己的信用评级机构。
信用评级机构步入多元化阶段已成为一种现实需要,美国的金融监管修正案客观上有利于这种趋势的向前发展。而且此举被认为是美国国会在改变华尔街运营方式上采取的最重大行动。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该举措有利于美国政府对信用评级机构掌控和金融主权的完善。因为,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占美国债券评级市场98%的份额,指定评级公司非这三家莫属,金融市场上服务性中介机构在高度市场化的美国有了更多政治属性。
三大评级机构已经异化为美国政府的政治工具。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三大评级机构甚至无一例外地给予美国国际公司及其衍生次贷产品“AAA”的最高评级,为华尔街金融哀鸿遍野埋下伏笔。
这次金融监管修正案增强了美国对信用评级机构的控制,美国通过控制三大评级机构而影响别国金融生态的能力也与日俱增。目前大约有100个国家成为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三大评级机构的客户。这也引起了欧亚地区的关注,拥有自己的信用评级机构呼声高涨。
有分析认为,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的声明就远超过某些国家的总统、总理、财长和央行行长的信心讲话。它们的声明会造成汇率暴跌、股市崩盘、企业倒闭,乃至社会动荡、国家破产、政权更迭。
这有前车之鉴,美国执意发动伊拉克战争,德国一直加以反对,两国裂痕加深。2003年3月,德国企业接二连三地被标普降低评级,由此导致包括最大的钢铁制造商蒂森克虏伯在内的相关企业股价跌至历史最低。德国政商界普遍认为,这是德国向美国“说不”而招致的报复。十分巧合的是,澳大利亚全力支持美对伊战争,标普将澳外汇债务评级升至AAA。
未来,美元大幅贬值与国际地位下滑在所难免,美元的国际地位直接关系美国的核心战略利益,因此美国会尽全力实施“美元保卫战”。对此,必定加强对三大评级机构的控制,这样的结果是三大评级机构自由市场化程度减弱。
而从保护国内金融市场生态来考虑,欧亚地区都会考虑建立自己的信用评级机构,完善自己的金融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