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法制日报

为企业减税要达到为员工加薪的目的

来源:法制日报
2010年06月03日07:11
  热点聚焦

  冯海宁

  5月份,全国人大财经委就收入分配结构问题进行了密集调研。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5月31日透露,调研的结论之一是,认为应该对充分竞争行业的企业降低税负,让出空间,使这些企业提高劳动力价格。据悉,人大财经委这一结论也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近的提议类似(6月2日新华网)。

  全国人大与发改委、财政部、人保部等国家部门密集调研收入问题,显然,久拖不决的收入改革有望驶上快车道。而且,有关决策机构已达成了某些共识,例如,通过为企业减税达到为员工加薪的目的。有行动,有共识,加之民意推动和舆论鞭策,无疑,修补收入裂痕与缩小贫富差距就有了希望。

  通过减税帮助企业提高员工薪酬待遇,这并不是什么新思维。来自专家和民间的声音早就呼吁政府“放水养鱼”———政府为企业减税,企业才有加薪空间。然而,观察现实并没有“放水养鱼”,企业不但税负偏重,而且“费负”更重;不但员工工资依旧偏低,而且员工保险、福利、救济体系极不完善。

  企业税负偏重与员工工资偏低的同时,税收增幅高于GDP增幅,财政收入连年大幅超收。这说明社会财富分配极其不合理。如果政府不愿“放水”,收入分配改革就难有实质进展。因而,为企业减税是收入分配改革不可缺少的一环。我以为,要想真正通过减税来加薪,有关方面不但要减轻企业宏观税负,更要减少或者砍掉各种杂费。

  显而易见,宏观层面的收入分配改革不是减税、加薪这么简单,必然是一次大的利益格局调整。在利益调整中,政府、企业、劳动力(员工)三者要重新进行利益分配,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劳动力、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利益分配比例都应该合理,否则,收入分配改革难以深入和持续,社会裂痕还会不断扩大。

  政府通过为企业减税而让企业有加薪空间,其实这仅是帮助企业的一个方面。目前我们在打破垄断、创造公平竞争方面做得远远不够,所以不少中小企业加薪的空间始终很有限。

  人大财经委调研结论是,通过为企业减税来加薪。这是公认的良策,但还不是最理想的办法。如果政府为企业减税之后,企业有了加薪的钱,但却不用钱来加薪的话,显然,政府减税并不能达到为员工加薪的目的,减税实际变成了企业利润。因此,我建议在为企业减税的同时,应当建立一种机制,让政府减税与员工提薪挂起钩来,这样才有实际意义。

  这有几种办法可以尝试:一种办法是把政府减税幅度与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幅度挂钩;另一种办法是在工资集体协商时可参考政府减税幅度。当然,政府还可以出台激励措施,鼓励企业把政府减税的钱主要用于提高员工工资待遇上。总之,只要有关部门真正想通过为企业减税实现为员工加薪,办法总比困难多。

  我之所以强调为企业减税要与员工提薪挂钩,是因为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分配非常不合理。据全国总工会披露的数据显示,劳动报酬占GDP的比例连降22年,22年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而资本报酬占GDP的比重反而上升了20个百分点。如果只考虑为企业减税,不考虑减税与加薪挂钩的话,估计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利益分配将会更加失衡。事实上,之前不少地方为企业减过税,但企业并没有为员工加薪。

  我建议,在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情况下,理应全方位壮大普通员工的收入口袋,不但要想办法为员工加薪,还要千方百计为员工减负,例如,面向个人减税、退税。
()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