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托行骗“三部曲”
■ 搭讪:掌握病情
■ 装病:博取信任
■ 看病:漫天要价
在医院门口被两名“热心病友”忽悠去看“专家门诊”,不过5分钟,“专家”便开出“独家秘方”天价中药。再到正规医院一问,方知遇到了“医托”。尽管这样的骗局屡见不鲜,但来自浙江台州的陈女士和周女士还是上当了。日前,记者两次暗访,揭开“医托”内幕。
医院里搭讪
拉至门面房
陈女士前几天和朋友周女士到“红房子”医院看病,挂完号正聊着天,一名中年妇女上前“搭讪”,探她的病情。听对方口音是老家台州的,陈女士放松了警惕。这时,又有一名湖北口音的妇女凑上来“接话”。两人都说自己患有和陈女士一样的病,花了几万元治不好,幸亏遇到“红房子”医院老医生张教授,病竟然治好了。陈女士将信将疑,对方表示“张教授坐诊的是咨询中心,和‘红房子’是联网的”,并称“在‘红房子’挂过号就再收58元,没挂号要收158元”(后经“红房子”医院证实,医院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张教授”,也没有在外设咨询中心)。陈女士和周女士心动了,随两名妇女打车来到位于威海路延安中路附近的一处门面房。
在2楼一间普通房间里,60岁左右的“张教授”花了5分钟给她俩把脉,简单问了一些“病情”后开中药。他表示,药是独家秘方,外面没有卖的,2600元一个疗程,吃完三四个疗程就能康复。说完他询问陈女士带了多少现金。陈女士一愣:“只有900元。”对方皱了皱眉,将药改为10帖,“带多少钱开多少药,吃完以后汇款过来再买!”说罢,对方在中药包里塞了一张名片,上面写着“医药医疗咨询服务中心”。最终,陈女士和周女士各自购买了800多元10帖中药,在“老乡”的目送下离开了。
看完病,陈女士四处打量,发现医护人员无人穿白大褂,且室内也没有医院标志。她打电话到“红房子”医院,被告知遇到了“医托”。
没有老乡带
一律不接待
上周五上午,记者来到“红房子”医院,暗中观察发现,几名衣着朴素的中年妇女不时和排队候诊的人搭讪。她们似乎只对外地患者“感兴趣”,对记者这样的本地人很少搭理。一旦搭讪成功,她们便挽着患者的胳膊,亲热地走出医院,打车离开。
周五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威海路延安中路附近的这处门面房。门外没有悬挂任何标识,由民宅改造而成。里面的红沙发上,坐着几名外地妇女,手中遮遮掩掩捏着“红房子”医院的病历卡。显然,她们都是被“骗”到这里来的。
记者同样手持病历卡,说明来意后,一名女“护士”立即询问“怎么找到这里的”。记者说“是老乡介绍来的”,对方非要记者联系老乡,否则不能看病。记者表示“求医心切”,对方断然拒绝,并称“没有预约我们不看的,张教授很忙”。此时,屋里又冲出几名人高马大的男性,将记者围住。记者再询问这里究竟是不是“红房子”医院时,“护士”警惕地否认,并强调此处是“医疗咨询中心”,并非医院。
如此“钉子户”
为何拔不掉
在百度贴吧里,不少人描述的受骗经过如出一辙,有人被“医托”骗去数千元买来一堆中药。对此,陈海杰律师事务所的邢立人律师表示,医托的行为至少构成欺诈。
记者从静安区卫生监督所了解到,这家机构以“医药科技咨询有限公司”注册,根据规定,只能进行医药咨询,不可以诊断开药。该公司已经超出经营许可范围,属于无证行医。之前卫生部门曾多次上门,但“抓现”有难度,证据不足,且这些机构大多“老奸巨猾”,很容易“赖账”,给执法带来一定难度。
据静安区有关部门透露,就在本周一,卫生部门曾联合各部门上门“突击”,没收其行医工具。但昨天记者路过此处,仍看到大门敞开,有患者手持病历卡坐在沙发上等候。针对这样的“钉子户”,有关部门表示,近期还将联合执法。在此提醒各位患者,对医院门口上前搭讪的陌生人要多个心眼,加强防范;一旦受骗,需保存、提取尽可能多的证据。 见习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