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解放军报综合

如何做好退役士兵培训这篇大文章

来源:解放军报
2010年06月05日07:17
  编者按 多年来,退役士兵的就业安置一直是退役士兵本人、家庭和各级政府牵挂的事。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从参军入伍到退役回乡,虽然只有短短几年,却要做出人生的两次重要选择:一次是为国家尽义务,另一次是为自己谋职业。

  不可否认,对于这些昔日在军营里舞枪弄炮摸爬滚打的退役士兵而言,第二个选择更为困难,因为随着社会分工的日趋细化,他们仅凭现有的专业素质和技能难以找到合适的岗位。

  如何为退役士兵开辟一条安置就业的理想通道?如何使这些在部队大熔炉里炼成的钢,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效益?如何在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上,实现真正意义的军民融合?从2007年起,广东省每年安排3亿元专项资金,对退役士兵进行两年以上的免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其规模之广、力度之大,创当时全国之最。3年过去了,这项创举效果如何?生命力怎样?本报记者进行了跟踪调查。

  曾怡玲检修完最后一台自动售票机,地铁站LED电子屏幕上显示“21:00”。他收拾好工具,乘公共汽车赶回5公里外的出租屋。

  在广州地铁运营总部通号中心AFC维修部四分部,曾怡玲每天重复这样的工作,为自己带来每月3100元左右的收入。“从部队回来后,能到这样的大公司干技术活,我已经很满足了。”曾怡玲日前对记者说。而他的上司、运营调度四分部主任刘鹏飞则这样评价曾怡玲:“特别能吃苦,技术过得硬,在同批进来的员工中算是佼佼者,这样干下去在公司很有发展前途。”

  曾怡玲的“特别能吃苦”,来源于两年军旅生涯的锤炼;而“技术过得硬”,则得益于退伍后在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两年的培训学习。

  和曾怡玲一样,从2007年3月开始,广东省先后有31000多名广东籍退役士兵走进各类技校、职校,接受为期两年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其中21000多人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或自主创业。至此,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这项上下关注、被誉为“利国利军利民”的改革创举走过了第一个完整周期。

  3亿元

  换来了什么?

  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的“费”,是各方关注的焦点。钱从哪里来?压力大不大?“性价比”高不高?3月4日,在广东省政府办公楼一间小会议室,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肖志恒和记者一起掰着指头算账。

  2006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提出开展退役士兵培训的设想时,肖志恒是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当时,德江同志在调研思考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解决全省民生问题时,发现部分退役士兵返乡后因缺乏技能难以就业,提出要充分发挥退役士兵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由财政出资对全省退役士兵实行免费免试两年技能培训,把最可爱的人培养成最有用的人。全省退役士兵培训经费分三块:一块是珠三角地区,由市级财政解决;另一块是粤东、西、北地区,由省财政解决;还有就是各个学校在硬件设施上的投入,三块加起来共3个亿。”

  3亿元多不多?“这要看你怎么算。从绝对数来说也算不少。但另一方面要看到,退役士兵在部队锤炼出来的顽强意志、健壮体魄和团队精神,已经为参加地方经济建设打下了良好的素质基础,这是一笔可贵的财富。换句话说,等于部队给我们免费培养了两年时间或更长的时间,我们再花点钱帮他们培训一门职业技能,让他们如虎添翼,更好地在广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作用,应该说是很划算的。现在回过头看,这是一项低成本、高效益的拥军工程、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肖志恒说。

  高效益体现在哪些方面?肖志恒列举了三条:“一是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经过部队锻造的退役士兵是优质人力资源。过去,他们中许多人由于没有一技之长,找不到合适的岗位,许多内在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造成了人力资源浪费。我们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使广大退役士兵学有所长、各得其所,从而真正把这支队伍打造成了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二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了共建共享。由于历史原因,过去城镇退役士兵按规定可以安排工作,而农村退役士兵则不行。这就造成了城乡待遇的不平等。而退役士兵免费培训则是城乡一体,谁都可以来学,学好了都有出息,体现了社会公平和公共服务,促进了社会和谐。三是为广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培养了大批技能人才。胡主席视察珠海高级技工学校时指出,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这两年培训毕业的2万多名退役士兵充实到生产一线,有力推动了广东传统产业升级转型。”

  14000元,是3亿元中分摊到退役士兵曾怡玲头上的数额,其中8000元是学费,由财政拨给学校;6000元是生活费,按月陆续充到他的饭卡里。“如果要自己掏这笔钱,我肯定不会去读。”

  曾怡玲的话,记者在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教育厅得到了进一步印证:虽然“大门”也向退役士兵敞开,但2007年前,全省200多所技校、400多所职校没招收过一名退役士兵。

  “这里面既有经济条件的原因,也有思想观念的原因。过去,退役士兵从部队回来后,都想快点找工作赚钱,没有花钱再去学校培训的概念,结果往往欲速则不达。”省民政厅安置处处长詹欣锥说。

  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政策的出台,使这一情况发生了根本改变:3年来,全省6万多名退役士兵中,66%参加了职业技能培训。2009年上半年,第一批学员毕业时,正赶上国际金融危机,广东不少企业受到波及。当大量被裁员的民工挤上返乡的火车时,经过培训的1万多名退役士兵却九成以上就业上岗。在“技工荒”的今年,培训毕业的5000多名退役士兵更成了企业争抢的“香饽饽”。

  “过去,每年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期间,我们各级民政部门同志的神经就绷得很紧,既要想方设法帮他们开辟安置就业渠道,又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做解释说服工作。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后,退役士兵找各级民政部门反映困难的现象明显减少,他们从找政府到找企业、从被动就业到主动就业,这一历史性的转变,大大减轻了我们的工作压力!”广东省民政厅副厅长饶美奕欣慰地告诉记者。

  同样感到欣慰的,还有广州市白云区人武部政委冷常春:“过去,每年到征兵期间,我们都要经过两到三轮宣传发动,才能勉强凑够报名人数。近两年,受退役士兵免费培训政策激励,适龄青年参军应征热情空前高涨,我们再也不用为选不到优质兵员发愁了!”

  据广东省军区政委蔡多文介绍,实行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以来的3年,全省报名应征入伍人数每年递增近20%。

  对于处在转型升级中的广东企业来说,这些集军人素质和专业技能于一身的“兵哥哥”更是求之不得。近3年,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随着技术升级改造,对技能型工人的需求急增。广东省开展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后,公司一次就从珠海、江门、韶关等地技校招收了100多名毕业退役士兵学员,如今,他们大部分成了企业的技术骨干。全国最大的包装纸生产企业玖龙纸业集团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只从来公司实习的30多名退役士兵学员中录用了2人。今年,走出困境的公司即将上马两条新的生产线,需要从技工学校招收一批学员。“我们首选退役士兵!”公司人力资源部主管姜海波坚定地对记者说。

  算账,算出来的是成效,更是信心。肖志恒副省长表示,实践充分证明,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的路子是对的。虽然在具体政策上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作一些调整和完善,但省委、省政府把这项创新举措推向深入的决心不会动摇,力争把这件利国利军利民的好事办得更好。

  下一块“石头”

  在哪里?

  和任何改革创举一样,广东开展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的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2007年3月1日,是广东省首批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统一开学的日子。全省93所职业技术院校承担了这项任务。广东省党政军主要领导分头下到各个地市,参加当地举行的开学典礼。“这么高规格的开学典礼,在广东教育史上绝无仅有。”省教育厅副厅长叶小山说。

  广州市的开学典礼在市工贸技师学院举行。“当时场面非常隆重,感觉比当年去当兵还自豪!”有幸成为首批退役士兵学员的张耀池至今回忆起来仍激动不已。

  然而,今年3月5日,记者来到这里采访时,意外发现2009年该学院没有招收一名退役士兵。“不是我们不招了,而是民政部门没有给我们分配新的退役士兵学员。”副院长张恩思告诉记者。

  据广州市民政局负责人介绍,第一年推出这项改革举措时,虽然文件里也明确了“自愿入学”的原则,但由于要“作为政治任务来落实”,各级尽可能多地动员退役士兵入学。

  少数退役士兵“被培训”的后果,就是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受外界因素干扰多。广州经贸技师学院07级退役士兵机电班班主任刘玲告诉记者,她接手的这个班刚入学时有62人,可两年后真正坚持到毕业的只有40来人。“其中有的人结婚,有的人找到了工作,还有人入伍前就取得了大专毕业文凭,让他们在学校里全日制学习两年,有些勉为其难。”刘玲解释说。

  “100%入学、100%毕业、100%就业”,退役士兵免费培训政策出台之初提出来的“三个100%”,很快发现是个“理想化目标”。于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7年10月下发了《转发省劳动保障厅等部门关于加强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教育管理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文中明确了“对有以下四种情况之一的退役士兵不动员参训:1、已取得大专文凭或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2、已有工作岗位的;3、家庭生活十分困难,迫切需要马上就业又有就业单位的;4、复工、复职、在校大学生复读以及服役满10年以上的复员转业士官。”

  广东省民政厅统计数据显示,全省2007年培训人数为1.6万人,2008年为8000多人,2009年为7000多人。“参训人数减少不见得就是坏事。”民政厅副厅长饶美奕认为,“退役士兵个体差异性较大,各地的情况也有所不同,有的地区增加,有的地区减少,但总的趋势是向成熟发展。”

  珠海高级技工学校校长曾昭宏则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这种增加与减少的关系:与第一年“要我学”的退役士兵相比,2008年和2009年入学的“我要学”的退役士兵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增强。

  “培训模式的多元化才能满足退役士兵的多需求。”经过实践,广东省相关职能部门和承训学校都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为了吸引更多的退役士兵参与职业技能培训,他们对“一刀切”的培训模式进行了改革,在坚持全日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能培训:鼓励部分学习欲望强烈的退役士兵学员在完成中级技能学习后,转升到高级班深造;尝试对以“学技拿证”为目的的退役士兵开办一些半年、一年制短训班;积极探索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弹性学分制”培训模式。此外,广东省民政厅还专门下发文件,将原来规定必须在退役后一年内到定点学校报名的时限放宽到两年,让退役士兵有了更从容的选择时间。

  与之相配套的是,他们在专业设置上也进行了适时调整。省教育厅高中与中职教育处副处长陈亚林告诉记者,2007年,根据当时实际情况,省里统一安排各学校拿出相关专业开展退役士兵技能培训。可随着经济形势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有的热门专业由热转冷,有的专业在不同地区此热彼冷。为此,省里及时调整思路,将指令性要求改为指导性意见,由各个承训学校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并打破最初集中编班的做法,根据退役士兵选报专业将其混编到普通班级,最大程度满足了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广东省民政厅2006年和2009年两本退役士兵免费培训宣传手册,集中体现了培训模式和专业设置的变化:2009年的册子厚了,里面的内容更加丰富了。“过去像一本指南,只是告诉你在哪个专业就读;如今像一本菜单,你想学什么就点什么。”省民政厅副厅长饶美奕饶有兴致地向记者介绍。

  为了让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的退役士兵真正学有所成,各承训学校也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开始我们把退役士兵和应届学员放在同一个起点,一套教案、一个课表、一种方法,结果发现效果并不理想。” 广东省轻工业高级技工学校校长黄克明说。

  为改变这一状况,各学校在充分把握退役士兵学员特点实际的基础上,开展专题教研攻关,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比如,他们根据退役士兵动手能力强的特点,把正常1:1的理论与实操课程比例,调整为理论占30%,实操占70%。

  不过分强调知道“为什么”,而是重点教会“怎么做”。广东省南方技师学院张卫平副院长如此阐述他们的观点。

  “退役士兵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与普通学员有很大的不同。作为一项起步才3年、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的改革创举,这项工作还有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去解决。如果说这项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我们现在还只能说走到了河中间,还要不断寻找下一块"石头",直至走向成熟和成功的彼岸。”省教育厅副厅长叶小山意味深长地对记者说。

  我的明天

  有多“蓝”?

  蓝领,是产业工人的别称,按照掌握技术的程度又分为普蓝领、深蓝领和锐蓝领。

  “在这里学门技术,就是为了将来自己能更"蓝"一点!”韶关高级技工学校08级退役士兵学员张邦成对记者说。

  张邦成来自粤北山区,有过两次打工的经历。第一次是在初中毕业后,他怀揣淘金的梦想,汇入了南下深圳打工的人潮。

  “进过编织厂、玩具厂,当过搬运工,反正最苦最累最受气的活都干过了!”张邦成回忆。由于没有文化、没有技术,他只能在昼夜运转的流水线上做着机械而简单的工作,每个月赚来的钱除了自己吃用,所剩无几。

  第二次,则是在当兵退伍后的2007年底。有了军营履历的张邦成很快被一家银行押运公司看中,当了一名押运员。和第一次打工相比,这时张邦成不仅工作轻松了许多,而且工资也有2000多元。“可这毕竟是青春饭、体力饭。从长远来看,没有一门过硬的技术终究是难以在社会立足的!”张邦成清醒地看到了这一点。

  2008年9月,当县民政部门通知张邦成参加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时,他毫不犹豫地辞掉了工作,走进了久违的校园。

  记者随机调查了110多名2008年以后自愿参加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的退役士兵,发现85%有过打工的经历,收入都在1500元以下。“没有技术”的切肤之痛和长远之忧,让他们选择了上学充电。

  学习,是通向“技术蓝领”之路的一道难关。“刚开始接触那些公式、图表时,我简直头都大了!”只有初中文化的退役士兵学员刘德利刚入学时,感到听老师讲课“比跑5公里还吃力”。

  这种情况并不鲜见。韶关机电技工学校退役士兵08级机电班班主任王英告诉记者,她的班上既有大、中专文化程度的,也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离校时间最长的已达8年。“对他们能不能学出个名堂来,我最初心里也没底。”

  然而,正是这些抱定“不抛弃,不放弃”信念的退役士兵,向学习的“5公里”发起了冲刺。

  “他们那股子不怕苦、不服输的劲头,确实令我们佩服!”记者在采访中,几乎所有的老师都由衷发出这样的感慨。在珠海高级技工学校,几名参加座谈的地方应届生,争相给记者叙说他们对“兵同学”的“观感”:“上实操课时,我们做一遍,他们要做三遍四遍;在钳工、车工台上练习时,他们有的手都打起泡来了,也不肯休息。”“遇到不懂的他们就反复问老师,有的问题很简单,也不怕当着我们丢面子,一定要问得清清楚楚。”

  军人的荣誉感是激励退役士兵学员在求知路上奋勇赶超的不竭动力。在清远市高级技工学校,退役士兵学员把军营训练场上“有排头就站、有红旗就扛,有第一就争”的口号喊到了校园。记者从该校校园网上查阅近三年来各类学习竞赛光荣榜,发现上面都有退役士兵学员的名字。特别令广大退役士兵学员骄傲的是,广东高级技工学校模具一中队退役士兵学员张水连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取得钳工中级组第八名的好成绩,获得了“雏鹰奖”,成为第一个留校任教的退役士兵学员。

  据各学校汇总数据显示,三年来,全省98%的毕业退役士兵学员拿了两个以上技工证书,获市级以上技工专业比赛奖励50多项。“在学习知识技能的阵地上,退役士兵也同样能够打胜仗!”省教育厅副厅长叶小山如此形容。

  还有一项统计,三年来,全省退役士兵学员中共有150多人担任过学生会和团干部,71人被发展为预备党员,300多人被评为优秀学生、优秀学生会干部。广州经贸技师学院老师刘秀和记者说起自己带过的退役士兵学员时几度哽咽:“别看他们都是男子汉,可毕业离校那天,一个个哭得像小孩似的……现在,他们有什么好消息,都会在第一时间打电话告诉我。和他们相处我深深感到,当过兵的人最重感情!”

  经过两年时间的技能培训和思想修炼,退役士兵羽翼渐丰: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21000多名退役士兵学员受到企业普遍好评,其中不少人被提拔为车间主任、技术主管,“锐蓝”梦想正一步步向他们走来。“我想成为一名窦铁成式的"金牌工人"!”正在广东佛山恒力泰机械有限公司顶岗实习的张邦成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

  今后

  该做些什么?

  在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大道“汇丰汽车维修服务中心”,记者见到了自主创业的退役士兵陈穗斌。2009年从广州经贸技师学院汽修专业毕业后,他在这里租了两间门面,开了这家修车行。

  “生意还不错,每个月有几千块钱收入。”小陈的母亲热情地对记者说,“穗斌退伍后,人武部领导到家里,告诉我们政府免费对退役士兵培训技术,可穗斌有点不想去,我们就劝他,政府有这么好的政策,你为什么不趁着年轻多学点技术?”

  “还是妈妈想得长远。这两年学习下来收获挺大,否则,我现在哪敢自己开店?”放下手头的活计,小陈感慨地对记者说。

  据记者了解,退役士兵的家长大多像小陈母亲一样,对孩子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持积极支持的态度。但也有少数家长或对培训政策了解不深、或对子女就业缺乏长远考虑,不支持孩子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在东莞一家私营电子企业,记者遇到了在这里打工的肇庆籍退役士兵小张。2008年底从武警某部退伍后,他自己很想参加技能培训,可文化不高的父母执意认为,天底下哪有免费的午餐,“不要钱”的培训肯定是个“陷阱”,把你骗进去后还不知道要交多少钱呢!由于父母的坚持,小张放弃了学习的机会外出打工。“后来听说上技校真的免费,全家后悔死了。现在我争取利用今年最后一次报名的机会,回去参加培训。”小张说。

  虽然记者无法统计未参训的退役士兵有多少是因为家庭因素的影响,但从调查情况看,这个比例估计不会太低。对此,广东省就业指导中心有关人士指出,一方面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每个退役士兵家庭都深入了解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的有关情况,同时,退役士兵家庭也要积极转变观念,认清短期就业和稳定就业、一般性就业和高质量就业的差别,积极支持孩子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努力提高社会竞争力。

  企业是退役士兵培训机制的终端,直接体现和反映退役士兵培训的成效。记者在企业采访时感到,大部分企业对经过培训的退役士兵都十分青睐,有的退役士兵学员还未毕业,企业就与学校签订了“订购”合同;还有的企业直接与学校建立了退役士兵的“订单式”培训。但记者也发现,少数企业对退役士兵仍停留在“身强体壮”这一传统认识上,明明是从技校毕业的退役士兵学员,没有安排到相关的技术岗位,而是把他们安排进了保安队伍。

  “为经过职业技能培训的退役士兵创造发挥特长的平台,以实际行动推动这项改革深入发展,这既是我们的社会责任,也是我们的国防责任。”珠海格力集团总裁办公室主任黄家海的这番话值得深思。

  记者在某大型私营企业想寻访几个退役士兵,费了很大的功夫也没有找到。原来,他们对普通员工入厂前的身份、经历并没有特别登记。“我们不看他曾经是什么,只看现在怎么样。”人力资源部刘经理告诉记者。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提醒广大退役士兵:进入企业和社会竞争后,一定要看淡自己曾经的身份和经历,树立从头开始、平等竞争的意识,以自身的过硬素质赢得企业和社会尊重。

  现役士兵对免费培训政策了解多少?持何态度?部队在推动这项工作方面可以做哪些工作?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广州军区部分团以下建制单位。

  “这项政策当然好啊,我们不用为退伍后找不到工作发愁了,在部队服役也安心多了!”某炮兵师“志愿军战歌连”的广东籍战士张小海如是说。

  “部队毕竟是打仗的,战士两年的服役时间很短,不可能拿出很多时间用来搞非军事技能培训。如果这项政策能在全国推开,我们就能彻底解除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战备当中去了!”某摩步团四连指导员吴海山道出了自己的希望。

  记者在部分基层连队开展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6%的战士对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这项政策不太了解,部分广东籍战士虽然有所耳闻,但对具体内容也说不上来。“我们基本没对战士做过这方面的宣传,因为现在这项政策没有在全国推广,也怕让没有实行免费培训政策地区的战士产生心理落差。”某部指导员张为说。

  采访中,民政部门和一些承训退役士兵的学校领导、教师也提出,希望部队在战士退役之前开展“兵转民”专题辅导教育,为他们在走进社会和校园前建立心理预期,使他们能够尽快完成从士兵到学员的角色转变。

  在推进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的改革中,新闻媒体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年3月1日,首批退役士兵培训开学时,广东省、市主要新闻媒体都在重要版面和黄金时间,做了浓墨重彩的宣传报道,让这项改革创举一夜之间传遍岭南大地。此后,各新闻媒体又对这项工作进行了持续关注,为推进改革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持。“我们就是通过看报纸才知道有这项政策的。”去年刚从部分技校招收了40多名退役士兵的广州盛日机械有限公司人事部经理于昌华告诉记者。

  “下一步,在宣扬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发展动态、先进经验、先进典型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时机成熟时,我们还将大力宣扬一批退役士兵先进典型,激励广大复退军人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广东省委宣传部领导表示。

  随着采访的一步步深入,记者对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产生极大的认同。同时,一个新的问题又越来越紧地缠绕着我们——不仅我们,不少现役士兵、退役士兵、军地领导、政府相关机构等等,都在呼吁:应该把这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那么,它能否实现?离立法还有多远?

  请继续关注新闻调查续篇:《退役士兵培训能否得到法律保证》
()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