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10日电 据发改委官方网站消息。近日,记者就批准设立沈阳经济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相关问题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
问:选择沈阳经济区开展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是出于什么考虑? 答: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历史时期,工业化、城镇化推进过程中,面临诸多体制机制的制约和障碍,如何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其体制机制,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路子来,为全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借鉴和示范。选择某区域进行相关主题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既是客观要求,也有现实意义。
沈阳经济区(以沈阳为中心,包括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和铁岭8市)是我国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区和典型代表。装备制造、原材料、石油化工等重化工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例比较大,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要求十分迫切。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大,所有制结构不尽合理,不利于充分发挥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的活力和创造力。科技含量高、自主创新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代表现代产业竞争优势的高端服务业发展仍然滞后,经济竞争力不强。资源要素的配置缺乏市场机制的作用,资源环境约束总体趋紧。等等这些方面,都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推进过程中需要切实解决的问题,沈阳经济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选择沈阳经济区开展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提供了进一步探索和突破的舞台和空间。
从现实来看,沈阳经济区具备了开展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一定基础和条件。一是区位优势明显。沈阳经济区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南部,毗邻渤海,地处东北亚的中心地带,拥有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东北地区最大的航空港以及稠密的城际公路铁路交通网。二是产业优势突出。沈阳经济区工业实力雄厚,重化工业发达,装备制造、冶金、石化、煤炭等产业在全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国内乃至东北亚地区发展条件较为优越的工业型城市密集区。三是有一定科技和人力资源。区内拥有各种类型科研机构和多所全国知名科研院所,现有高等院校40多所,占辽宁全省高校总数的一半以上,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百万人和数百万技术熟练产业工人。四是有改革创新的实践基础。沈阳经济区曾多次承担国家重要改革试点任务,20世纪90年代沈阳市即是国家配套改革试点城市,特别是在国有企业改革、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等方面积累了不少改革实际经验,具有良好的改革实践基础和创造能力。五是有较扎实的工作基础。辽宁省委、省政府把加快推进沈阳经济区改革试验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战略,成立了高层次的领导机构,建立了有效的组织协调机制和合作联动机制,制定了改革试验框架方案,区域一体化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
基于以上考虑,选择沈阳经济区这一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区域开展有针对性的改革试验,率先解决现存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探索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全国提供示范和借鉴,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问:批准沈阳经济区开展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意义是什么? 答:批准设立沈阳经济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符合完善国家区域战略布局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总体要求,符合加快建立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的现实需要,对辽宁省、东北地区乃至全国,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以改革促发展,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探索建立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当前,我国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发展阶段,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面临诸多体制机制约束,选择沈阳经济区进行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可以通过先行先试,在解决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资源要素集约节约、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等等一系列制约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实现改革探索和突破,力求体制机制创新,从而为面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建立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供借鉴和示范。
二是有利于实施全国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东北地区因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产业条件,在我国区域战略布局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进入新时期以来,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国家制定实施了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2009年这一战略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当前,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振兴东北地区的现实需要,批准沈阳经济区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新时期完善国家区域战略布局又一重要步骤,对于进一步发挥东北地区特殊优势和作用,推动形成东中西部与东北地区互动、优势互补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意义重大。
三是有利于促进我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空间和领域。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是一国加快发展、提升综合实力的必然要求。东北亚经济圈是全球范围内经济活力和综合竞争力较强的地区,区域内各国经济关系总体上朝着好的方向稳定发展,具备广阔的合作空间,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沈阳经济区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加快该区域的改革步伐和对外开放,建立和完善我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沿平台和载体,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空间和领域,对于我国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融入东北亚乃至全球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问:沈阳经济区开展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沈阳经济区开展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给辽宁省人民政府的批复中,提出了“五个着力”的目标要求,改革的任务和方向是十分明确的。为便于理解,概括起来说,既要在与新型工业化本身直接相关的体制机制上进行有效的改革探索和突破,也要通过改革,完善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制度支撑体系。
着眼于建立新型工业化的体制机制推进改革。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推进老工业基地改造和振兴,建设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一、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形成区域特色鲜明、资源要素优势充分发挥的现代产业体系。要创新企业发展机制。实施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重组,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形成较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大力发展非公经济,营造非公经济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竞争的体制环境、市场环境和法制环境。要创新科技研发体制机制。改善创新创业融资环境,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和运用最新科学技术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财政、企业、社会等多元研发资金投入的体制机制,为企业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科技基础条件和产业共性技术研发试验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加快人才资源整合,健全高层次、高技能创新性人才培养、引进、选拔、评价、激励机制。要创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加快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健全环境准入和清洁发展机制,完善节能减排的监督考核机制。探索建立环境资源有偿使用的市场调节制度,健全区域环境生态补偿机制。提高资源能源有效开发和综合利用水平,加快建立节约环保型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方式。
着眼于建立新型工业化的制度支撑体系推进改革。要深化财税、金融、投资等体制改革,加快建立有利于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政策支持体系。要创新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区域规划布局,优化资源要素区域配置,推进统一的基础设施、市场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建立与区域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经济管理体制。加强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增强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要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强与辽宁沿海经济带互动发展,加快区域统一的内联外引平台建设,形成“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的双向开放格局。加快对外贸易方式转变,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积极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提高区域经济影响力和综合实力。
问:对沈阳经济区开展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有何具体要求? 答:沈阳经济区开展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的要求是,围绕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一战略目标,在深化改革上大做文章,秉承先行先试的精神,力求突破创新,经过实践和努力,最终真正建立符合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要求的体制机制。
立足于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从沈阳经济区的实际出发,沈阳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要处理好“五个关系”。一要处理好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关系。沈阳经济区既要根据自身的产业基础和环境,重点发展好先进制造业。同时要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完善现代产业体系;二要处理好发挥传统产业优势与发展新兴产业的关系。既要着眼于传统优势产业的做强做大,又要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抢占产业制高点,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要处理好壮大龙头企业与培育中小企业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又要大力培育中小企业,发挥中小企业吸纳社会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四要处理好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关系。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要在产业体系构建、发展方向的选择等方面,强化节能减排控制性指标的约束,避免推进工业化影响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五要处理好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关系。要将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有机统一起来,实现产业体系建设和空间布局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
立足于新型工业化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体现改革试验的目标任务和内在联系,在推进过程中,要始终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解放思想与先行先试的有机统一。要突破辽宁工业基础较好以及过去发展思路的束缚,结合新形势新任务,解放思想,大胆实践,用足用好国家赋予改革试验区的先行先试权;二是坚持加快发展与改革创新的有机统一。当前发展的任务很重,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比较突出,要充分认识到改革对促进发展极端重要性,加快体制创新和改革突破,建立有利于更好更快发展的制度体系;三是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有机统一。要对改革进行整体规划,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同时要结合区情实际和现实需要,列出阶段性改革目标,推动重点领域改革率先突破;四是坚持市场导向、政府推动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有机统一。要坚持改革的市场化导向,着眼于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改革,发挥好政府组织实施和政策推动作用,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积极营造全社会支持改革、推动改革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刘士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