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人权组织身陷“纳粹丑闻”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6月12日08:48
  在“人权观察”组织位于纽约曼哈顿的总部,你可以轻易感觉到这里工作人员身上散发出一种“高人一等”的气息。这种气息富有感染力,能让好莱坞明星、名律师、投资商们心甘情愿打开钱包,资助他们所谓的“人权事业”。

  然而,“人权观察”组织不久前因一名资深成员卷入纳粹丑闻而声誉受损,而该组织的危机处理方式更是火上浇油,为它招来更多非议。

  祸起萧墙

  惹起祸端的是“人权观察”组织唯一的军事专家马克·加拉斯科。加拉斯科现年40岁,多年来活跃在中东等战乱频发地区,调查各种各样“战争罪行”。

  加拉斯科曾撰写报告,谴责以色列军队在加沙地带使用国际禁用武器磷弹、批评驻伊拉克和阿富汗外国部队策略使当地民众面临“不必要的风险”。加拉斯科的报告内容经常被西方媒体引用,他本人也成为记者眼中重要的消息来源,接受采访是家常便饭。

  与“人权观察”内大多出身律师、记者、政治活动家的同事不同,加拉斯科是唯一具有军事经验的成员。他曾在五角大楼担任7年文职工作,具有“伊拉克情报高级分析师”头衔,他离职前担任“高价值目标定位负责人”,负责确定美军在伊拉克的空袭目标,当时恰逢伊拉克战争刚刚打响。

  加拉斯科曾接受媒体采访,承认自己参与了至少50次空袭,从未击毙预定目标,却导致了数百名平民死亡。 2003年4月5日,外国联军对伊拉克城市巴士拉发动空袭,试图杀死绰号“化学阿里”的阿里·哈桑·马吉德,结果错失目标,却炸死17名平民。

  加拉斯科说,他一向反对使用武力推翻萨达姆政权,而在针对“化学阿里”的袭击后,他为自己的失误感到内疚,不久离开五角大楼,2004年加入“人权观察”组织。

  惹祸的是加拉斯科个人的 特殊爱好。

  特殊爱好

  白天,加拉斯科作为“人权观察”组织成员调查、声讨各种“侵犯人权行为”。晚上,这名“人权卫士”却摇身一变,成为德国纳粹标志性物品的狂热收集者,以网名“Flakk88”活跃在相关论坛。他曾在一个论坛上发布一张自己身着带有纳粹铁十字汗衫的照片。

  一个人喜欢收集与纳粹有关的物品并不意味着他是纳粹分子,但对于“人权观察”这样一个主要依靠捐款维持运营的组织来说,拥有这类爱好的成员必然无助于说服有钱人慷慨解囊。加拉斯科深知这一点,所以他一直没有向上司和同事坦白自己的 特殊爱好。

  加拉斯科写了一本书准备自费出版,纪念二战时期在德国空军服役的爷爷。谈及这本书,他在网上留言说:“我正在想怎么办。我的书快完成了,但我尚未确定是否署名。如果我的同事发现了,我可能会丢掉饭碗。” 加拉斯科的担忧很快得到印证。去年9月,一名博主爆料说,经常在亚马逊购物网站上对德意志第三帝国相关书籍发表书评的“马克·加拉斯科”,与经常抨击以色列在加沙地带和黎巴嫩侵犯人权的“人权观察”组织成员马克·加拉斯科是同一个人。这名博主没有指控加拉斯科是纳粹分子,但质疑一个痴迷于“纳粹屠杀犹太人”历史的人是否有资格指责以色列。

  这一说法迅速引发热议,“人权观察”组织不得不展开调查。

  力挺未果

  一开始,加拉斯科得到“人权观察”组织全力支持。

  “人权观察”组织的媒体公关机器全力开动,试图将加拉斯科描绘成“一部德国空军历史著作的作者以及严谨治学的倡导者”。

  按“人权观察”组织官员的说法,加拉斯科在互联网上针对纳粹收藏品的言论仅表明他是“狂热的收藏家,对他在"人权观察"的工作没有任何影响”。

  加拉斯科也在一个政治网站上发表声明,称自己“从未隐藏自己的爱好,因为它不会令人感到羞耻”。他说,纳粹明显是一个邪恶团体,没有人会真的认为他对纳粹感兴趣。

  然而,这些辩解未能说服公众,一些西方媒体也纷纷质疑。对此,“人权观察”组织决定展开反击,称它们关于以色列政府违反国际人权和人道主义法律的报告“严谨而详细”,外界对加拉斯科的攻击旨在“转移人们对这些报告的注意力”。相关调查负责人莱恩·列维尼进一步指责以色列政府是这一“阴谋”的幕后黑手,但没有给出任何证据。 “人权观察”组织力挺加拉克斯的举动让不少人感到惊讶,但《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这并不奇怪:首先,虽然“人权观察”发布的报告经常受到质疑,但很少遭到西方国家媒体的批评,难免有点“恼羞成怒”;另外,对于“人权观察”组织来说,加拉斯科的确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才。

  然而,面对舆论压力,“人权观察”组织不得不逐渐改变态度。去年9月14日,该组织宣布,加拉斯科将“停薪接受调查”。加拉斯科本人没有对组织决定作出评论。熟悉他的人说,加拉斯科事实上已经离职,但“人权观察”承诺将支付他合同剩余期限内的薪水。

  今年3月5日,加拉斯科的名字从“人权观察”组织成员名单上消失。一名组织发言人在回复媒体询问的电子邮件中写道:“两周前,我们遗憾地接受马克·加拉斯科的辞职申请。”

  “人权观察”组织执行主任肯尼斯·罗思指示员工、董事会成员和主要的捐助者,要求他们不要就媒体针对加拉斯科的问题作出回应。然而在加拉斯科的特殊爱好遭曝光后不久,罗思接受媒体采访时仍以一贯傲慢的态度宣称,“人权观察”组织从未犯过什么大错。

  风波不止

  自从马拉斯科卷入纳粹丑闻,质疑“人权观察”组织公正性的声音越来越响,马拉斯科离职也未能平息这些声音。

  一家以色列报纸报道,“人权观察”中东部门高级官员乔·斯托克是一名极端左翼分子,上世纪70年代担任一家杂志编辑,该杂志当年曾发表社论,称赞1972年致使11名以色列运动员和教练遇害的慕尼黑惨案。 面对指责,执行主任罗思辩解说,以色列媒体报道的事情发生于30多年前,斯托克仅是那本杂志的7名编辑之一,他后来成为萨达姆的坚定反对者。

  对于斯托克的争议,“人权观察”组织仍能以陈年旧事为由搪塞过关,然而该组织不久前刚招募了一名曾为极端反犹太主义出版物工作的人担任研究人员,这就难以用同样的逻辑来辩护。

  除了用人不当,不少媒体和政治分析师批评“人权观察”组织戴着“有色眼镜”判断一个国家政府或组织是否存在侵犯人权的行为,比如在巴以冲突中一边倒地批评以色列。

  《星期日泰晤士报》援引美国一名人权事务专家的话说,对于“人权观察”组织来说,拥有足够影响力是最重要的事。“人权观察”组织总希望自己的报告能为美国政府所用,对那些难以引起华盛顿注意的议题缺乏兴趣,“只有以色列能吸引他们的眼球”。

  “人权观察”组织的做法甚至招致“自己人”的批评。这一机构的名誉主席、创始人之一罗伯特·伯恩斯坦去年10月撰文说,“人权观察”组织如果继续将批评焦点集中于以色列,“将严重损害自身声誉和国际地位”。

  《星期日泰晤士报》评论说,一直以来,“人权观察”组织倡导透明、宽容和问责,但这一机构应对加拉斯科的纳粹丑闻时显然没有做到这几点,反将自身的一些缺陷暴露在媒体和公众面前。其应对危机的方式之拙劣,带来的伤害甚至大于丑闻本身。(林昊)

  :刚果(金)指责“人权观察”组织报告不属实

  刚果(金)司法部长卢佐洛·班比·莱萨3月29日在首都金沙萨宣布,“人权观察”组织27日发表有关321名刚果平民去年12月遭屠杀的报告不属实。

  班比说,刚果(金)政府对去年12月发生于东方省马孔博地区的“屠杀”实施调查后发现,这只是乌干达反政府武装组织“圣灵抵抗军”的一次普通袭击。25人在袭击中丧生,并非“人权观察”组织声称的321人。

  他说,袭击发生后,马孔博地区一直处于政府军控制下,当地局势趋于缓和。他同时承诺,刚果(金)政府将尽最大努力打击“圣灵抵抗军”,争取早日抓获这一组织头目,交由国际刑事法庭处理。

  “人权”观察组织在27日发表的调查报告中称,2009年12月14日至17日,马孔博地区10个村庄发生一起大屠杀。这一事件致使321人丧生,另有包括至少80名儿童在内的250多人遭“圣灵抵抗军”劫持。

  “圣灵抵抗军”先前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发表声明,否认参与袭击事件。乌干达政府军对报告中的死亡人士和遭绑人数表示怀疑,乌军方发言人说,“圣灵抵抗军”在马孔博地区的总人数只有200多人,不太可能有能力和时间屠杀并绑架如此多平民。
(责任编辑:肖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