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凯尔-严贝里在介绍他的“月亮屋”计划。 |
本报见习记者 赵翰露
若干年后,如果你有机会去月球旅行,也许会发现一座小小的 “红房子”。别惊讶,这是瑞典人米凯尔-严贝里给大家准备的小礼物。昨天,严贝里带着他的“红房子”模型和建造方案来到了世博园瑞典馆,观众提前和月亮屋“亲密接触”。
这种造型古朴、颇具北欧风情的红色房子在瑞典处处可见。多年前,严贝里和他的伙伴开始了大胆的试验——把代表着瑞典文化和精神的“红房子”造到意想不到的地方。他们的第一站是“树屋”,把一座设施齐全的小型“红房子”旅馆架到树上;接着是“水屋”,“红房子”沉入水中,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鱼儿游动。两座房子都取得了成功,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
2002年,严贝里把目光投向了月球。在月亮上,将有一座红色的、典型瑞典风格的小房子,向人们昭示着未来更美好的生活。可是,红房子该怎么送上去?又怎么固定在月球表面?这听起来完全是天方夜谭。一开始,严贝里的计划被不少人嗤之以鼻。
不过他并没有放弃。经过四处奔走努力,他终于筹措了部分资金,并得到了包括前瑞典财政部部长皮尔·诺德尔和第一个进入太空的瑞典人柯里斯特·福格尔森等人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连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也看中了“月亮屋”计划,表示愿意帮他们把“红房子”送上月球。
瑞典人真的开始试验了。在月亮上造房子,绝对是个说易行难的事。月球的重力、大气环境都是建筑师们从未遇见的,直接在月球上一砖一瓦地“盖”房子更无可能。而且,按照NASA的规定,携带进太空的东西不能超过10公斤。四年来,经过诸多努力,“月亮屋”团队终于确立了“建造”方案:用一种名为CP1的至轻、至硬的材料,制造出“压缩房”,待发射到月球上后,自动弹出,慢慢充气,在20分钟内“长成”一座“红房子”;整座房子长4米宽3米,折叠起来仅比一只鞋盒略大。
目前,“红房子”的制作已基本就绪,在2013年3月前会被送上月球。与此同时,“红房子”被送往了更多意想不到的地方:在斯德哥尔摩的标志性建筑“圆球体育馆”外壳上,在国际空间站里。“也许,它还会来上海”,严贝里说。他和他的伙伴正以行动告诉着全世界:只要团结一致,人们能做成任何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