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日本“隼鸟”号返地球 可能带回小行星岩石样本

来源:解放网-新闻晨报
2010年06月14日09:52

  人类探测器首次往返于地球和月球之外的天体,可能带回小行星岩石样本

  “隼鸟”漫游太空7年终返地球

  □冯武勇(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于澳大利亚当地时间13日23时20分(北京时间21时50分)左右进入地球大气层,时隔7年后重返地球,这是人类的探测器首次往返于地球和月球之外的天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说,电磁波确认“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的密封舱已落地,从直升机上肉眼也可看到密封舱。

  “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2003年5月随M5火箭升空,并且于2005年到达“丝川”小行星,成功测算了其形状并两次在小行星上着陆。“隼鸟”号的密封舱内可能装有“丝川”小行星的岩石,如果能回收这些来自小行星的物质,则可为人类了解太阳系形成初期的情形提供珍贵线索。

  在澳大利亚沙漠着陆

  根据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计划,“隼鸟”搭载的密封舱于北京时间18时21分与探测器主体分离;大约3小时后,探测器主体和密封舱进入高度为200公里的稀薄大气层。“隼鸟”号项目负责人、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教授川口纯一郎说,在确保成功释放密封舱的前提下,希望“隼鸟”能在进入大气层烧毁之前最后“看”一眼地球。

  川口等人设想,“隼鸟”释放密封舱到进入大气层的3小时内,能通过引擎“余力”调整姿态,使搭载的照相机能“看到”地球,同时争取拍下密封舱脱离后的图像。

  进入大气层后,剧烈摩擦产生的高温将使探测器主体燃烧殆尽。经过耐热处理的密封舱将继续下坠,在距地面约10公里的空中打开降落伞,最终着陆在澳大利亚南部伍默拉附近的沙漠地带。

  从探测器进入大气层到密封舱“着陆”,为时大约20分钟。

  回收工作今日展开

  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派出约40人的回收队伍,在伍默拉附近的澳大利亚空军实验场内设立前线指挥中心,迄今已开展4次回收演习。

  密封舱着陆后,研究人员利用搭载红外成像设备的直升机寻找密封舱和外壳。正式回收工作将在14日拂晓展开。

  密封舱状如炒锅,直径40厘米,高20厘米。回收后,密封舱将被运回前线指挥中心,在那里经清洁处理,装入充满惰性气体的包装袋后,用专机运返日本。

  “隼鸟”虽然两度在小行星“丝川”表面着陆,但岩石样本采集设备未能打开,不过,着陆时可能有地表土砂进入开口的密封舱。

  日本时事社说,确认是否采集到小行星岩石样本,可能需要一个月以上时间。  

(责任编辑:news1)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