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21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消息,配合新加坡教育部2004年华文课程检讨报告实施的新方针,从2007年开始修读新课程的小学生2010年底将“迎战”小六华文会考新格式。
接受采访的华文教师认为,今年的考试着重测试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减少了“死记硬背”的题型,学生的发挥空间较大。不过,这也意味,学生以往可以靠操练铁定得分的题目也相对少了。
少了选择题 多了阅读理解题 道南学校华文部主任戴鸿海(62岁)对今年考试的总体印象是,新的考试格式少了选择题,多了阅读理解题。换句话说,学生需要死背词语的压力可能减少了,但要考到特别优异的成绩也较不容易。这是因为新格式的考试题型相对来说更开放,学生不容易掌握,很多题目都要完全理解后才能正确作答。尤其在高华试卷二的部分,理解问答的题目少了,但比重反而增加。
戴鸿海说:“老师没有办法操练了,只能从理解方面着手,教他们怎么去理解篇章。”
一名不愿具名、拥有近40年教学经验的女教师受访时也透露相同的看法。她解释,题型较灵活并不代表出题会越来越广,因为考试题目会局限在学生读过的范围内。不过,考生以往能够通过重复练习得分的题目确实已经少了。
这位教师表示,尽管如此,家长也无需过于担心。她说:“学校都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训练了,父母不需要太操心,反而给孩子不必要的压力。会考其实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困难。”
戴鸿海举例说,为了应付今年的考试,学校特地举行“大型课”,召集六年级学生一起上课。主讲的资深教师会帮助学生分析如何应付作文、理解问答、口试等不同环节的考试要求,借以提高成绩。
德乐小学华文部科主任胡姗姗则表示,学校近年来积极善用资讯科技辅助教学。教师安排学生使用练习口试的平台,并录下他们朗读和看图说话的部分,在课堂中予以评价。教师也鼓励学生相互评价,让同学互相分享意见,相互学习。
胡姗姗解释,为了配合2004年华文教改侧重听说能力,减轻死记硬背的目标,教育部从2006年开始实施过渡期小六会考格式时,口试比重已经增加5%。今年口试的比重没有更改,但考生在口试会话部分还需要根据图片的主题与考官进行简单对话。另外,由于新课程更强调有系统地教导语言基本功,试卷二的“语文应用”栏目(选择题)会取代“句子选择”。
高级华文的两份试卷也有稍微的改动。2006年至2009年间,高华学生进行试卷一的作答时,可选择完成文章或命题作文。命题作文设有参考提示。今年,学生如果选择命题作文,必须依据情景写作。此外,今年的高华试卷二也以“语文应用”取代填写要点、短文填充和选词填空。
据记者观察学校网站消息,学校一般上已经在讲解会上向家长解释华文会考新格式的细节。不过,有部分家长仍在网络论坛中针对今年小六会考华文新格式提出问题,包括口试和听力比重是否会增加、在有限的备考期限内,应该让孩子背哪些手册词汇等。
叶太太(家庭主妇,40岁)有时会参与家长网络论坛讨论。她接受采访时说,她去年开始便积极与即将在今年年底参加会考的儿子练习华文。除了做学校功课,也利用参考书和词语手册,要求儿子熟读小四到小六的词汇。
叶太太认为,这次华文会考试卷里有些阅读理解的题目要求学生针对文章内容提出意见和想法,不太适于小学生作答。她说:“其实回答这类问题需要一定的人生历练,比较适合中学生的考试模式。像我的儿子华文程度比较弱,就有一定的难度。”
新闻背景 为了让华文在新的世纪继续为新加坡华人所热爱并保持兴趣,进而成为生活上常用的语文,教育部在2004年2月成立华文课程及教学法检讨委员会。9个月后,政府宣布接受委员会提呈的教学改革报告。
由教育部前任提学司黄庆新领导的12人委员会,审查和检讨了现有几种不同水平的华文课程、华文教学架构、课程内容、教学法和测试方式,同时参考了32次与相关人士的讨论、对话、学校访问,还有无数来自个人和机构的意见,另加上一个对4500名学生、4600名家长、1000名华文教师和320名校长的万人调查,为新世纪的华文教学,提出全方位改革方案。
教育部当年也宣布将根据委员会的建议,在小学采取单元式教学法,为来自不同语言背景的学生,量身定制教学单元,尤其是让较少接触华文的学生,在切入与一般同学上的华文“核心单元”(Core Modules)时,能接受“导入单元”(Bridging Modules)和“强化单元”(Reinforcement Modules)。
新的小学华文单元式教学法从2007年起,在小一、小二开始逐年推展,而配合重视口语教育的小六会考华文考试模式,则在2010年推出。教育部2005年宣布推出修订后的“2006年华文会考(小六及O水准会考)过渡期考试格式和分数比重”,以便为今年华文会考试卷新格式实施铺路。(陈能端 王珏琪)
(责任编辑: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