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弊,新的“高科技”产业? 主持人(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
在刚刚结束的英语全国四六级考试里面,在黑龙江哈尔滨一些考生使用了非常高科技的手段,进行里应外合的作弊,我们先来看一下。
(播放短片)
解说:
今天全国大学四六级英语考试进行,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多所大学出现了猖獗的作弊现象,令人触目惊心。考试还未开始,很多参加考试的大学生就收到了考前答案。
记者:
发过来了吗?
学生:
发过来了。
记者:
你们都是手机发答案?
学生:
对。
记者:
考前答案吗?
学生:
对。
记者:
你这花多少钱买的?
学生:
300元。
解说:
考试开始后,购买了作弊器材的大学生,还可以收到准确率更高的考中答案。
记者:
你这答案哪儿来的?
发送答案人员:
也是他们(贩卖答案者)给发的。
记者:
通过QQ就发过来了?
发送答案人员: 对。
记者:
你们念,还是给他(考生)发过去?
发送答案人员:
念。
记者:
51(考试题)来了吗?
发送答案人员:
对,都来了。
记者:
11(考试题)开始32314。
解说:
四级考试结束后,记者将所接收到的答案,与考试后发布的参考答案进行了比较。大学生们考试前拿到的答案相对正确率约为23%,而考试中接收到的答案A圈相对正确率达到70%,B卷相对正确率竟然高达82%。
我们最关心的是参与作弊的学生到底有多少?
贩卖作弊器材人员:
那么多考生,我还能骗你这一个。你瞧我们设备出口多少了,你看看,那一麻袋(橡皮作弊器)。你看现在剩多少了?
记者:
你们一个宿舍都买了?
学生:
一个班(都买了)。
记者:
那你们一个班都买了?
学生:
嗯。
解说:
在国家四六级考试开考之前,在哈尔滨的这些高校里,作弊到底有多疯狂?看看这些景象。在学校的教学楼、学生宿舍,甚至是公开的告示板、广告栏,到处都贴满了贩卖四六级英语考试答案的广告。撕下广告,打通电话,接下来发生的都是真实的。
字幕提示:
时间:考试前一个月
镜头:校园形形色色的四六级小广告
同期: 你考题我就能给你发答案。
同期:
我们这个是一手的800元。
同期:
我们是有专业的枪手。就是在那个(考场)里面进行考试,然后把卷子照出来的。
同期:
我们跟你签协议保过,你没抄着也算,下次还让你免费考。
字幕提示:
时间:考试前一周
镜头:四六级作弊交易
贩卖作弊器材人员(男):
看这样,把它(耳机)塞耳朵里,把眼睛(接收器)戴上。
贩卖作弊器材人员(女):
你就像我这样子似的,你就在这个角度,自己看着,这么抄。
字幕提示:
时间:考试前两天
镜头:作弊器信号测试
记者:
点一下开机,然后设置是吗?
贩卖作弊器材人员:
对。
记者:
往下滚动一个,我现在收到了。
解说:
发广告,买器材,甚至还要签协议,并进行多次有效测试。一切都在公开半公开地因为,这就是记者看到的2010年哈尔滨市多所大学的全国四六级英语考试,作弊疯狂,产业化服务,参与者众多。在昨天媒体大篇幅地进行曝光后,今天记者再次来到这几所高校,看到之前拍到的四六级作弊的小广告,大部分都被撕去,不见了踪影。但在媒体监督之后,如果没有相关部门的介入,不知道如此猖獗的舞弊行为会不会“春风吹又生”。
主持人:
岩松,我不知道你看完,作弊作成这样,你心里什么感受?
白岩松(评论员):
作听《焦点访谈》播出了这个节目,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头,《焦点访谈》针对各种考试作弊做的节目也有十多期,但是你会发现呈现出的结果是作弊反而逐渐升级了。曾经听过一句话是“不怕流氓无耻,就怕流氓高科技”,现在看来这句话要套用到作弊上了,“不怕作弊无耻,就怕作弊高科技”。 你看在刚才的片子里,所呈现出的细节,不管是作弊用的橡皮,还有眼镜等等,都是在考试里头,让人有的时候让人有点防不胜防的,而且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链。但是当今天、昨天很多的媒体都在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今天你找相关的评论是很困难的。
主持人:
很多人是麻木了吗?
白岩松:
该说些什么呢?该评论些什么呢?我觉得这样的现象恐怕让人更担心。
主持人:
好,接下来我们就连线报道这条新闻的本台记者王跃军。
跃军,你好。
王跃军:
董倩,你好。
主持人:
刚才我们通过你拍摄的短片看到,里面作弊的这些孩子,在接受你采访的时候,他们似乎表情很无所谓。你采访的时候,这个细节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王跃军(本台记者):
对这个报告我们跟踪了几天,我的感觉是习惯成自然。我们所说的习以为常。因为四六级考试,这么多年来,尤其是近几年来,通过通信手段作弊的现象比较多。我们在采访过程中,因为哈尔滨一共有二十多个考点,我们采访的其中的5个高校,这5个高校的学生可以说是五湖四海。从全国得到的信息来看,实际上这种作弊,从全国来看是比较普遍的,这是其一。
其二,对于这些学生来讲,这个考试是一个水平考试,而不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对于学生来说不存在一种竞争性。我达到一定分数就可以了,你好,我好,都过就好。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也不会有一个嫉恨的心理。
再有,四级、六级考试在社会上来讲,从用人单位上来讲,它实际上相当于一个“敲门砖”。
另外,学生们还认为,学校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于学校来讲,如果学生考得好,就意味着它的合格率高,意味着它的就业率高,意味着学校的声誉要好。所以说各个方面的态度决定了大家习以为常。
主持人:
刚才你说的习以为常,这个“习”是作弊的“习以为常”吗?还是对考试不重视已经习以为常了?
王跃军:
我觉得两方面都有。
第一,这个习以为常,是这几年来,通过高科技的手段,现在叫做什么呢?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现在高科技的手段越来越高,防范的手段越来越差,成功率也就越来越高地大家觉得从技术角度来讲习以为常的。 另一方面,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四级六级好事,大家作弊成功而不受谴责,而带来好处,大家也认为习以为常。
主持人:
跃军,在你采访的过程中,因为你在报道这件事的时候,考试正在进行,你在采访这些提供作弊相关人员的过程中,你不怕被他们发现吗?或者说他们对你是什么样的防范的态度?
王跃军:
刚才我提到的“习以为常”,对于他们来讲,也是习以为常。这个“习以为常”体现在哪儿呢?从常态当中来讲,很少有人去监管,很少有用有效的手段对他们监管,所以他们并不会有特别大的防备。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我们来讲,采访也比较成功,对于他们来讲,应该说放松了警惕性,他们常态当中觉得不会出现那么严厉的来查的情况。
主持人:
最后一个问题,刚才我们通过短片,偷拍的短片里面,看到很多的告示板上贴着大量的小广告,当地就没有人及时发现,没有人去清除吗?
王跃军:
见怪不怪。
应该说我们在很多学校采访,最有意思的是,一所比较有名的大学,因为大家是比较讲脸面的,但是从大学角度来讲,比较讲脸面就是门前的大学的牌子,某某某大学习。但是就是在这个脸面上,贴着“四六级保过”的小广告。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讲,应该是一个见怪不怪的现象。我觉得这种现象不仅仅在哈尔滨,通过我们这么多年的采访来看,全国很多高校都存在这种情况,因为这个答案不仅仅于,来自于福建、吉林,甚至来自于北京。
主持人:
谢谢跃军。
刚才跃军用了几个词,“见怪不怪”、“习以为常”,这些事儿对他们来说,好像已经不是个事了。
白岩松:
我觉得我们要去关心是谁见怪不怪,是谁习以为常。如果仅仅是很多的看客,大家作为一个《焦点访谈》的观众,或者作为这样一个节目的观众,看完之被迫习以为常就罢了,但是如果我们的执法者,我们的监管者也习以为常了,包括所有的考生慢慢就认为,这种考试作弊是很正常,不作弊才不对,这就可怕了。
还有“见怪不怪”。像提供作弊道具的人他已经习惯了,他觉得没有危险。因此他才会慢慢地膨胀起来了,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另外,反过来说,有很多的事情一旦报道了之后,就会呈现这样的局面,可能哈尔滨或者说是黑龙江会迅速地去抓这件事,因为被媒体报道了,但是其他的省市继续见怪不怪,习以为常。您认为这样的高考作弊,高科技的手段只会出现在黑龙江的哈尔滨市吗?绝不会。它大量的设备甚至是从南方来的,包括我国很多高校比较云集的省府城市,恐怕这样的现象随时可见,只不过记者是不是可以更勤奋一些。如果我们的记者更勤奋、更敏感一些,恐怕这两天依然可以在我们全国各地的高校的告示栏里可以看到这样的小广告。 主持人:
告示栏的小广告,在某种程度上是在自我揭发,如果我是警察的话可以寻踪而去。
白岩松:
最近我们做的节目当中,已经出现的一个热门词,离几天就会一次,就叫“自我举报”。比如说,我们的法官去打官司,起诉对方不还自己的钱,因为他参与管理煤矿,这就是一种自我举报。但是他居然敢于自我举报,你说每天贴在告示栏的小广告,这不是也是明确的自我举报吗?最后当自我举报没人管的时候,你去找管的单位的时候,管的单位会说,我们的人员有限,我们忙不过来,我们也在管。因为生活中你我也遇到,我们的手机短信上是不是经常接到违规的、违法的,甚至说卖枪支,卖涂改液等等这样的小广告,在街头也到处是散发小广告的,里面卖一些违禁的商品,不也是最后让大家见怪不怪了。生活中拥有的这种现象,在校园里也会出现。
主持人:
大他们说的难道不是现实吗?的确是人手不够,这种现象的确是铺天盖地?你说他们怎么管?
白岩松:
必须让犯这种错误,或者我们现在没法用犯罪,为什么说没法用犯罪呢?因为在这个事情出来之后,相关的人士去寻找的时候,寻找这方面相关的法律对应的条文很难找到,你套用什么样的条文去管无线电的作弊。6而且他是自己在里头戴着眼睛,或者监管不严,最后只能用各个考试,比如四六级考试的时候才规定更严格的处理等等。这种情况下的时候你就很困惑,你该怎么去界定他们,这个事情连界定都很困难的话,接下来管理的时候就更难了。
主持人:
你说是不是这么多年来,作弊从一开始打大抄、夹纸条,到现在的高科技屡禁不止,跟法律法规相关方面的缺失也有关系吗?
白岩松:
我觉得我们心里完全没有大原则,在每一个人心里头的道德,或者诚信的底线已经完全没有了。但是在没有这种底线的情况下的时候,必须硬地加上一些底线。这个底线包括法律的底线,考试作弊是不是更严格地处理。像规定的这种底线,因为有的时候不能靠法律,比如大学里头,假如学生作弊作弊,应该是什么样更严格的规定,因为人心里头没有这个准则,你无法靠自律,只能靠他律,但是他律有没有,你怎么办呢?
主持人:
从一开始,这些年来,我们看到作弊的时候,也就是打小抄,然后是夹纸条,到现在我们看,哈尔滨的考生们在使用的高科技的手段。我们看,这些年我们对作弊这个问题也在管,但问题是,为什么是屡禁不止,到底发生什么问题了?我们的节目稍后继续。
(播放短片)
解说:
记者透过考场的后窗,看到了令人吃惊的场面。考试开始半个小时候,不少考生就开始偷看夹带的资料,左顾右盼,传递纸条。拍摄地点能清楚地观察到内部情况的六个考场,而这六个考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混乱的情形。 在306考场,我们捡到了几十张纸条,其中有在刚刚考完的外语考试中传递的纸条,居然还有前两天考试留下来的。
李干明(监考员):
为了不影响考生的情绪,就把它没有上报了。
记者:
一个都没上报?
李干明:
没有上报。
解说:
十年寒窗读,只为在高考考场上竞技高低,而嘉禾一中的学生公然在考场传纸条,监考老师放任自流,这是发生在十年前的场景。而就在嘉禾高考舞弊案发生的十天后,2010年的这个6月,我们又目睹了叹为观止的考试作弊。
记者:
这个比绿豆还要小的东西是什么呢?是一个耳机。作弊的考生要把这个耳机放在耳朵里边,然后带上这样的一个眼镜,这个眼镜实际上当于一个接受器。
解说:
从小纸条到手表式、橡皮擦式、腰带式、钢笔式作弊器,十年里,作弊手段越来越高级,作弊行为也从个体发展到集体。直到现在全国互通的作弊产业链出现。仅以《焦点访谈》为例,十年里播出的与考试作弊的相关节目就有十多起。
2005年1月《直击考研作弊》
记者:
有一个人说,你们这儿有考研的打眼是吗?
黄海英:
只有英语。
记者:
哪个是发射器?
黄海英:
就是这个线圈。
黄海英:
听到。答案呢?拿答案过来,我给你念选择题,1到30的选择题。
2006年7月《考场里走过场》
解说:
四川省正在举办省委党校函授学院2006年大专班的入学考试,有的考生开始到处走动,一些考生已经坐在了一起。
监考老师: 你看吧,都是这个样子,只要不太过分。
记者:
老师不会管的。
监考老师:
不会不会。反正你和老师配合好就是了,只要你别去惹怒老师。
作弊人员:
专升本是吧?
记者:
对。
作弊人员:
两门两千。
作弊人员:
22423。
王俊奇(陕西省考试管理中心招生处处长):
你看不出来啥,实际上这个表蒙本身就是个液晶显示屏,到使用的时候他发来信息,表蒙上面显示一层黑体字。
解说:
有考试似乎就会有作弊,技术在不断翻新,反作弊技术也在不断提高。近年高考,在六年前曾一度曝出高考舞弊大案的河南湖阳当地政府投资450万建立了567个标准化考场,在考场内,金属探测仪、信号屏蔽仪、微型耳机探测器、身份证鉴别仪一应俱全,然而,面对哈尔滨多所高校在今年出现的公开作弊现象,面对那些公开出现在学校公告栏里的公开作弊广告,我们也不得不感叹,从专升本,电大考试,四六级考试,到高考,研究生入学,再高国家公务员考试,考试已经不仅仅只说到作弊技术的挑战,更让人觉得讽刺的是,那些破坏诚信的人,那些给作弊者提供服务的犯罪集团,倒是表现出了另外一种诚信,一种专业。
贩卖答案者:
我们跟你签协议保过,如果说你这次因为各种原因,就系你没抄着也算,下次还让你免费考,或者你选择退钱。
主持人:
通过哈尔滨这个事我们看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不诚信的做法是作弊,但是为作弊提供服务的这些产业却相当讲诚信。
白岩松:
因为它完全市场化了,它要根据市场规则来,他知道现在如果要是不诚信的话,即使作弊也很难挣到钱,因为他相当诚信。我手里就拿着他一个培训协议,除了刚才我们片子中看多的,如果要是没保证你还退钱。这里还有,我们的宗旨是“保准、保实、保过,信誉第一”。你看他要想挣钱的话,必须诚信第一,这一个现在太讽刺的一个现象了。他来破坏你规则的时候,但是他走的是一种市场的路线,而在市场路线下,他非常尊重市场的诚信第一的准则。 主持人:
你说市场第一是要讲诚信,但是考试怎么可能说每一个考试的主体去不讲诚信呢?
白岩松:
有时候你会看到这样的一个大考试,本身也存在着,每一个人都不是受害者,于是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刚才王跃军也说过了,像四六级考试,对于学校来说,咱们不能说学校乐得学生作弊,但是他愿意看到更多的学生过四六级,这表示我的毕业生里,将来在市场上受欢迎的程度就会很高。因此就不会像其它考试那样更严格地进行监管,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从考试提供培训,提供设备的这帮作弊来说,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有人说GDP,他们也是GDP的一部分。有生产这种设备的,在于市场里头,谁在打击和监管这样的设备,这种设备难道是玩具吗?是刘谦魔术的道具吗?都不是。它的目标指向非常明确,就是用来作弊的。我们为什么就在我们的眼皮底下让它大量地生产,在校园里贴满了自我举报的标识,都没有任何对他们的管制。
对他们来说,养活了一批生产这个人,同时还养活了一批销售的人。你看刚才短片里头的背景小姐,帮着培训你怎么用这个设备等等,这一支营销的队伍和生产队伍加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很庞大的考试作弊GDP的产业。这个时候你就觉得,太可笑了。
主持人:
所以说不是发现不了,而是你愿不愿意去发现。
白岩松:
对。我觉得我们现在面临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十几年来,我们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十地见到这样的作弊,从高考到四六级,到各种职称,或者公务员的考试等等,都出现作弊的情况。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必须想几个方法了,第一个要用高科技去对付高科技,有的现在全国的省区已经用考试的干扰仪使这些设备不发挥作用,这是其中的一个方法。
第二,在法律界的人士要去思考了,我们的考试成为了社会的一种普遍的现象,在我们相关的法律里用什么样的东西对应它。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英国有一个居留证的时候要考语言,中国有一个移民,到那儿五年之后,就要考永久居留权,考试的时候他让别人代考了,结果获得了通过,然后几个月后东窗事发。第一个取消永久居留权,第二个限期离境,这个哥们儿后来回到国内之后自杀了。你看这种打击是多大,说明它只要发现的时候,它的处理是非常严格的。
我们现在如果说法律需要建立一个非常高压的门槛,让人意识到这是高压线,不能碰,如果碰的话你就有危险。法律不能够快速地建高压线的时候,各个行规要建立这个高压线。比如说从四六级的考试,现在所有的主管四六级考试的人要思考,我们怎么办?从教育系统来说,我们大量出现作弊的情况,如果一旦触雷怎么?我觉得要让人不仅疼,而且疼得倾家荡产,这种事情才可能慢慢去减少。我都会担心我现在上初中的孩子,他都会觉得,你看这不到处都在抄吗?他都不当成是坏事,觉得习以为常,你不怕,我不怕,电视机前的父母不怕?都怕。
主持人:
问题是,当别人都再有这种手段的时候,它迫使你不得也去采用,否则你吃亏了。 白岩松:
没错。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们现在处在一个…… (来源:中央电视台-新闻1+1)
(责任编辑: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