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30日,嫌疑人李磊在三亚被警方控制,后押解回京。资料图片
本报讯 大兴首起灭门案被告人李磊经司法鉴定显示精神正常,已被提起公诉。昨日,记者从北京市一分检了解到,杀死父母、妻子、妹妹和两个年幼的儿子的李磊,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提起公诉。
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一分检指控,李磊因琐事长期对其亲属不满遂起意杀人。去年12月23日22时许,李磊在大兴区黄村镇其父家中,持尖刀先后刺杀其妻子、妹妹、父亲、母亲、年仅1岁的次子和6岁的长子,造成6人死亡。
事后,不少人认为李磊可能患有精神病,是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失手杀死父母和儿子。
但李磊的精神病鉴定结论显示,李磊无精神病,杀人时处于生理性激情状态,动机现实,辨认和控制能力存在,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压力太大早想杀他们” 检察官称,根据李磊的说法,其父母的管教方式属于典型的权威型管教方式,这种方式容易带来更大更深的积怨,使孩子轻则变得胆小怕事、畏缩焦虑,重则变得脾气暴躁、极具反叛。
李磊长大后,经济上依赖父母,一直表现得忍让妥协,持续压抑自己的情绪。
“在他们(父母)眼里我没有对的时候,总是这不成,那不成。我妹妹在家里总挤对我,结婚以后我媳妇也是这样,对我的事什么都管,有事还给我爸打电话,我爸知道以后就是骂我一通。所以我觉得压力太大,早就有杀了他们的想法。”这是李磊口供的一段话。
李磊接受提讯时,称与朋友合伙做生意收入很高,但仍得不到家人的认可,还一直备受指责,这进一步挫伤了李磊原本就少得可怜的自信心。
主办李磊案的检察官表示,李磊在杀死全家后并无悔意,始终坚称是家庭积怨所致。
专家说法
人格偏执致敌视亲人 本报讯 昨天,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罗大华分析,李磊的成长环境导致他人格扭曲,人格偏执进一步导致敌视亲人。
罗大华说,李磊将父母、妹妹和妻子对他的态度,归结为对他的不尊重和歧视,人格尊严受到伤害。这种消极情感渐渐变成仇视,李磊以为亲人把自己当敌人,自己也把亲人当成敌人,最终产生了置亲人于死地而后快的心理。
罗大华表示,人格形成于青少年时期,家庭、学校和社会都会有很重要的影响,人格一旦形成就基本固定,形成了观察周围世界的模式。如果不是专业的心理矫治工作者,一般人是很难将其矫正过来的。目前的社会上,像李磊这样的人并不少见,而这些人平时意识不到自己的人格偏执,犯罪后人们的评价往往是“想不到,平时那么老实”。
罗大华建议,对一些经常与周围的人看法不同,并固执己见,哪怕是错误的想法,这些人需要进行心理辅导,也需要周围人的亲近,切勿歧视疏远,任由其偏执人格发展下去,一旦有外界的刺激,就可能产生犯罪事件。
杀子探因
“孩子将来受罪,不如趁早死”
李磊杀死两个儿子,检察官称人格扭曲导致 本报讯 李磊被控制后称,“除了两个儿子可怜,杀其他人不后悔”。
主办李磊案的检察官表示,这可见李磊和家人之间已经产生长期的、深层次的对立和矛盾,表面风平浪静、内心波涛汹涌、剑拔弩张。一旦受到某些事件的刺激和诱发,就会在激情之下实施犯罪。
问及为何杀害儿子,李磊说“以前想就是把他们(家人)杀了,自己好好玩玩,去没有去过的地方看看。当天杀死家人后,才想到家里人全没有了,孩子将来也得受罪,还不如趁早死了。”
检察官称,李磊杀死亲人前根本没有考虑过儿子将来该怎么办,之后担心“自己逃亡后孩子没人照顾”。这说明李磊的价值判断存在很大的偏执性,他的价值观是扭曲的。对所有的一切都怀疑、都不认可,甚至充满仇恨,也不去考虑有没有其他解决办法,而是固执地认为“死亡是最好的解脱”,这是一种典型的不健全的扭曲的人格。
追访家属
精神鉴定参考亲属意见
鉴定前专家约谈亲属,李妻家属索赔近200万 本报讯 昨日,李磊妻子王美玲的一名亲属透露,今年3月27日,精神鉴定专家和其进行了较长时间的交流。内容涉及李磊生活习惯,为人处事以及家庭关系等等。亲属从精神鉴定专家口中得知,此次交流主要为对李磊进行精神鉴定做准备。
一名李磊挚友也在此期间接受专家约见。
妻子家属索赔近200万 王美玲的亲属称,在李磊案件被移交至检察院后,他们就接到检察院通知,家人随后聘请律师,打算对李磊案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他们对李磊的索赔,包括王美玲家属的精神赔偿、老人赡养等事项,提请赔偿总额接近200万。
该亲属称,检察院曾告知他,待李磊案移交至法院时,便会将材料一并移交至法院。
亲属仍不认同弑亲动机 对于李磊杀亲的动机源于长期的家庭积怨,李磊家人、朋友至今仍不认同。
王美玲亲属接受采访时称,不愿对家庭积怨的说法进行评价,“这不好说”。他说,李磊是一个很有心计的人,很少将心事告知身边的人,甚至是妻子王美玲。因此亲属很少知道其究竟在想什么。该亲属回忆,李磊对两个儿子疼爱有加,“经常逗他们,平时抱孩子的时候也很实在,抱得很紧”。
本组稿件采写
本报记者 王殿学 孟祥超
(责任编辑: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