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员彭嘉轩(中)在入住家庭学习包粽子。营员们合影 中新网6月23日电 据清远市外侨局消息,6月10日-16日,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和清远市外事侨务局联合举办,清远市剑桥英语培训中心协办的“2010马来西亚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广东·清远市营”在清远市举行。
22名营员主要来自马来西亚吉隆坡、槟城、柔佛等地。清远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叶春葆,清远市外事侨务局局长曾建平,副局长房秀华均出席了开营仪式。房秀华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培养海外华裔青少年对祖籍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努力学习华文和中华文化,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做促进所在国人民与中国人民友好往来的推动者。
马来西亚领队吴培民先生说,参加这次夏令营的马来西亚华裔青少年都是第一次来到中国,他们看到了现代化的清远城市建设,感受到的清远比他们想象中好多了。
为期7天的夏令营活动中,营员们游览了飞来寺、飞霞山等游览清远著名历史文化景点,让华裔学生了解他们父辈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从而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同时通过到清新县禾云三中献爱心,体验贫困山区学生的艰苦求学精神。在端午节期间,营员们还入住了清远市第一中学学生家庭,亲身感受清远家庭生活及民风民俗,建立起两地青少年朋友的深厚情谊。
献出爱心 “不要认为自己没有用/不要老是坐在那边看天空/如果你自己都不愿意动/还有谁可以帮助你成功……” 11日, 随着成龙的励志歌曲《不要认为自己没有用》响起,马来西亚的22位华裔青少年们向清新县禾云镇第三中学的学生进行手语表演。原来当天是夏令营营员们到禾云三中进行献爱心活动。
尽管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途中还由于道路原因需要换乘车辆,但是夏令营营员们依然兴致勃勃地参观依山靠水的校园,并送上篮球、足球、羽毛球拍等价值2000多元的体育用品给该校学生,用来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马来西亚华裔青少年的到来受到学校的欢迎,在领队吴培民先生的带领下,青少们通过轻松活泼的游戏很快就和该校学生打成一片,并互相交换了联系方式,以便日后联系。
通过交流,两地学生增进了了解和友谊。海外学生的到来,也使乡村学生增加了见闻,拓展了视野。
交流文化 13日,22位来自马来西亚的华裔青少年走进了清远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一中”)的校门,展开了两地学生文化交流的序幕。该校校长对海外华裔青少年们的到来表示欢迎,他希望通过夏令营活动让两地学生多交流,共同为促进中马两国的友谊而努力。当天,一中安排了历史课、结对子仪式、清远历史、美食介绍、中国沏茶表演等活动,让海外华裔青少年了解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作为交流,夏令营的营员们也进行了歌舞表演和马来语的介绍。
据了解,每位参加夏令营的营员在一中都有一名结对子的朋友,在当天的交流互动以及未来两天的入住家庭活动中,他们都会分散在各个结对子家庭与当地学生同吃同睡,体验清远当地家庭的生活。于是,在一中的学生带领下,营员们分别来到不同班级,和他们一起上课,有的上英语课,有的上生物课,有的上音乐课,还有的上美术课等等。营员之一的孔施爱就来到了正在上英语课的高一(9)班,她一进去教室,就用英语做了自我介绍。由于马来西亚的华裔青少年不仅自幼儿园开始学习马来语和英语,还要到校外补习社学习华语。因此,当地学生至少掌握两到三门语言。
下午,尽管外面下着倾盆大雨,但是一中的校内却是热闹非凡,因为在这里,中马两地学生正进行着特色节目表演。看,一中的学生在像小老师般,用电脑软件向马来西亚的海外青少年展示了中国传统节日、首都北京的四合院和特色小吃、长城、京剧和书法等等,还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清远的由来和特色美食(如清远鸡、九龙豆腐、刀切糍等)。
在做小老师之余,他们还表演了如何泡普洱茶,用功夫茶具分别泡制了生普和熟普,让在场的华裔青少年们惊叹不已。尤其是一中学生表演了古筝和跳孔雀舞,更是让他们大开眼界。于是,他们也不甘人后,在特色表演的下半场,他们在做马来语老师之余,邀请一中学生手牵手一起表演了来自马来西亚歌手阿牛的作品《浪花一朵朵》,两地学生用手语共同表演起这首轻快的歌曲的时候,发现原来音乐真是无国界,熟悉的歌曲更使两地学生产生了共鸣,消除了隔阂。
通过两地学生文化交流,他们开拓了眼界,还加深感情,建立了真挚的友谊。中国的学生有机会从海外华裔青少年的口中了解到马来西亚独特的文化和教育,而马来西亚华裔青少年也通过这次活动了解中国,尤其是清远各方面发展情况,增进了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粽叶飘香 家乡情浓 15日,清远市外事侨务局领队连同清远日报的记者来到了参加“2010马来西亚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广东·清远市营”的彭嘉轩营员入住的清远当地家里,因为入住家庭为了让海外华裔青少年学习端午节的中华文化传统而特地准备了包粽子活动。
当大家敲开清远入住家庭之一,清远市第一中学刚强同学的家门,迎面而来的是他家人准备的满桌粤式早点的香味,只见桌子上摆满了油条、麦包、馒头、陈村粉、榨菜之类的清远人日常早餐,还有刚强爸爸亲手熬的及第粥。这些家庭早点让彭嘉轩感受到了家的味道。
刚强的奶奶从厨房捧出了大盘的糯米、红豆、咸蛋王、板栗、猪肉等馅料,当然少不了的是粽叶。于是,在奶奶的教导下,彭嘉轩像模像样地拿起粽叶,用汤匙舀起糯米等馅料,学习起包粽子了。他说,在马来西亚的时候,他家人也有包粽子,但是他这次还是第一次亲手做,如果粽子可以通过飞机安检的话,他希望能带几个回去让家人尝尝。
据嘉轩介绍,前一天,刚强的家人带他去参观他们位于清新县石马禾洞祖屋。在参观过程中,他看见了黄泥砌成的房子,也看到水泥弄成的房子,感受到与城市不一样的风景。他说,刚强爸爸告诉他,这里是百年明清古村落,甚至还保留着抗日战争的遗迹,特别是他们去了凤塱围,看见和现代城市不一样的建筑风格。印象最深的是他还遇到一个90多岁的老奶奶,对当地农村一家三代同堂的生活习惯表示很大的兴趣。
在结束采访之际,刚强的爸爸告诉我们,他对这个夏令营活动表示很大的认同和支持,他希望海外华裔青少年回国不只是旅游观光,而是通过某种形式让他们亲身体会祖籍国的传统文化和城市变迁,既看到农村青山绿水一面,也看到城市高楼林立一面。同时,让他们感受到中国人千年以来热情的待客之道。
龙舟摇梦到故园 16日上午,清城区笔架河岸上响起一阵阵的鞭炮声和锣鼓声,原来市政府为了庆祝端午节正举行龙舟赛。这天,马来西亚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广东·清远市营的营员们在当地入住家庭的陪伴下也来到了笔架河畔。
尽管天气阴沉并不时飘着小雨,但是两边宽阔的河堤还是站满了群众和游客,其中还有22名来自马来西亚夏令营营员。伴随着阵阵的喝彩声,龙舟赛开始了。领队吴培民告诉记者,在马来西亚,他们很少在江河上面进行龙舟赛,而是由政府资助,华人社团筹划在海上进行的龙舟赛,参赛者多数是十多岁的华人学生。而来自柔佛的嘉轩营员说,他是第一次看龙舟赛,因为他居住的地方不靠近海边,平时都是从电视看的。因此,觉得这次能亲临现场感觉特别新鲜。他还把在入住家庭包的粽子分给在场的营员们,共同分享节日的快乐。
在观赏完龙舟赛事后,营员们提着背囊来到武广高铁清远站,这个高铁体验是行程特别安排的项目之一,仅仅十多分钟的车程,营员们已经从清远到达了广州,高达400m/h的时速使营员们见证了中国高速铁路技术发展与铁路建设的历史飞跃,也见证了经济崛起与振兴的“中国速度”,从而对今天的中国有更真实的认识。
愉快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的,6月16日是这批马来西亚华裔青少年返程的日子了。通过这几天在清远开展夏令营活动,营员们纷纷表示获益良多,除了与清远学生建立跨国友谊之情,还感受到中国人的热情好客之道。正如来自柔佛新山的嘉轩在离别感言中诉说,这趟旅程,跟我以前所参与过的旅行有所不同,她让我更了解祖国的根,做人要懂得饮水思源,不忘本的道理,因为没有祖国就没有自己。这次来清远,看到也感受到了中国人的热情,领悟到“礼仪之道”与“孝道”,真的获益不浅。会把中国人的精神在马来西亚发扬光大的。(郭慢花)
(责任编辑:黄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