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 > 10人大十五次会议消息

全国政协委员聚焦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与机遇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6月23日23:01
  新华网北京6月23日电(记者 崔静 顾瑞珍吴晶晶)在此间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一届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如何应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大力发展养老服务,成为政协常委、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2009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达到1.67亿,占全国人口的1/8,约占世界老龄人口的1/5,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与此同时,2009年,中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已达1899万,占老年总人口数的11.4%。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相叠加,老龄问题与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变化相交织,已经并将进一步成为中国改革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全国政协常委李崴说。

  随着新中国的同龄人步入老年,全国老年人口正在由年均增加311万人,发展到年增800万人。与此相对的是,受到独生子女政策影响,中国的“421家庭”(即4位老人、1对夫妻、1个孩子)日益增多,家庭赡养负担过重,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造成巨大冲击。

  全国政协常委张维庆指出,在城乡二元体系下,中国有2.3亿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导致农村的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使农村地区成为中国经受人口老龄化冲击最严重的地区。

  “如何积极应对正在到来的"银色浪潮",是"未富先老"的中国的重要国情,迫切需要前瞻性考虑。”全国政协常委蒋以任说。

  从经济社会发展看,养老事业是集生产、经营、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也是极具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的“朝阳产业”。然而,中国目前的养老服务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结构和人口结构的变化。

  “就以基础条件在全国数一数二的北京市来说,现有养老服务床位数不到4万张,只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1.8%,而在发达国家这个比例为5%至7%,我国亟待建设大量公办民助、民办公助、民办互助的养老机构。”全国政协委员景天魁举例说。

  与养老机构严重不足相呼应的是百姓日益强烈的养老服务需求。景天魁介绍说,根据北京市的调查,53.3%的市民首选依托社区的居家养老,希望得到家政服务、餐饮服务、陪同就医和康复服务的均达30%左右。

  全国政协委员、杭州市政协主席孙忠焕指出,中国长期以来坚持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一定程度上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状况,但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仅仅依靠居家养老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大力发展各类机构养老事业势在必行。

  他建议,发展养老机构要积极创新养老机构的发展模式,建立以救助型、福利型和市场型养老机构为主体的机构养老体系。救助型养老机构主要解决一些有特殊需求的老年人群,如农村“五保”、城市“三无”人员、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需要长期照料的老人和特殊贡献者等的基本养老问题,具有“社会安全网”的功能。

  与此同时,福利型养老机构,主要为那些既不是救助型养老机构的服务对象,也无力支付市场型养老机构服务的普通老年群体提供服务,可以采取个人、社会和政府三方承担的方式进行。市场型养老机构,则主要满足有较高支付能力群体的养老需求,这是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方向。

  针对农村养老问题,孙忠焕建议,中央和各级政府都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充实做大农村养老基金,力争使社会保障早日在农村实现全覆盖。
(责任编辑:杨笑)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