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西安建国际化大都市引热议 网友:抓好基础教育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2010年06月24日09:01

  西安要建国际化大都市引发一位打工妹的忧虑

  一个千年古都有一天早晨起来意气风发地说要建“国际化大都市”,这句话不经意,却惊了全国网民。经历过汉唐盛世,曾经是中国古代最大的都城、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西安,如今要怎样完成历史性的突破,国人瞩目。“半数市民会说900句英语认500个繁体汉字”、“既要诵读唐诗、宋词,也要诵读歌德、普希金,要弘扬西安伟大的城市精神”、“随地吐痰罚50元闯红灯罚100元”这些具体的推进措施,又激起了网民们的热烈讨论。一时间,在互联网上,除了世界杯,“西安”最火。

  宏伟的远景规划蓝图

  6月22日,本报刊发了一条新闻《西安拟建国际化大都市 市民要能认繁体字说英语》,报道中说,从今年起,西安计划用10年时间初步建成国际化大都市,城市人口达1000万以上。对于国际化大都市的市民应有什么样的素质,西安市文明办、市社科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市民人文素养培育对策研究》(下文简称“对策”)提出了基本标准。

  其中有一些具体的标准,比如:到2015年,一半市民能认500个繁体汉字和会说900句英语,既要诵读唐诗、宋词,也要诵读歌德、普希金,要弘扬西安伟大的城市精神;随地吐痰罚50元闯红灯罚100元;外来人口办暂住证前必须入校就读免费学礼仪;乱丢垃圾要罚50元等。“建国际化大都市,市民在观念和行为上,首先要从西安人向国际人转变。”西安市社科院研究员张永春表示,市民需要树立“我是国际人”的强烈意识;按照国际人价值导向和标准,在思维理念、爱岗敬业、尽忠职守等方面树立国际人的意识,产生“国际人”的言行。

  西安一位打工妹的忧虑

  “我初中还没念完,900句英语不可能学会,连服务员也做不好了”。在新闻刊发的同一天,网友“西安打工妹”在华商论坛(bbs.hsw.cn)发帖说,“真担心在西安连个服务员都做不好,没文化在大城市就是可难混了”。

  “对我这种念书只念到初一的人来说,简直比杀我还难。”帖子中,她讲述了自己在西安的生活工作情况,初一还没毕业就跟村里的人到西安打工,现在打工的饭馆还不错,常有老外吃饭,“老板常组织我们学英语,现在基本上给老外点个菜还能行,实在不行了就叫领班过来点,但是总数加起来也不超过100句,让我学900句,真的能难死我啊”。

  对“西安打工妹”的顾虑,“那我辈们岂不是要被西安开除城籍了,杯具呀。”网友“高个老陕”有同感,“10年后应该是全世界的人都应该会说至少900句普通话才对。”

  网友“网仆”发表看法,他认为,“900句英语更需要普及的是服务人群,比如饭店服务员、出租车司机、公交司机、交通协警等等。国外,在这些岗位干的大学生很多,可是在西安能达到吗?但如果都是大学生干这些活,那么像楼主这样的农民工们又怎么办?”

  网友建议:抓好基础教育是根本

  “西安的历史就是整个中国的历史,中国现在以及未来的发展自然不能少了西安,历史、现代、未来的融合性期望让西安的每一个大动作都会备受关注。”网友“糊涂的活着”分析网友对西安此举如此关心的原因时说。

  “西安沸腾了,大家都急坏了,没人睡得着,皇城老少爷们心里盘算着,以后要头悬梁锥刺股,加紧学外语。怕外语说得不够溜,被街坊邻居笑话事小,丢西安的人那还得了。”网友“周智琛”说。微博里,这一举措成了这两天网友集中讨论的热门话题。

  ■反对:国际化跟说英语无关

  “幸亏我不生活在西安。”网友“地球上的石头猫”紧张地说,“西安乡党,你们的压力大吗?”网友“魔派”不赞同,“也许在西安眼里,所谓国际化大都市就是关起门创建一座具有中国特色的达标城。”

  “是宣传的话,目的已经达到了,西安其实很好。”网友“陆剑峰”举例,“巴黎也没有半数市民会说中文,只有营业员会。”网友“青斋主”则认为:“西安人民根据需要应该通晓历史、考古、文言文、古代战争论等等,这样才符合国际需求。”

  ■支持:国际化是历史的必然

  “北京应该感到汗颜!西安此举没有错!”网友“真锦城”似有振臂高呼之意。“全国各地都在‘国际化’,这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必然。”网友“爱海滔滔”认为,“想法没有错,只是一刀切的一些具体举措听着很容易让人产生直接的反感”。网友“嫏嬛福地”的观点是:“虽然国际化要不要半城学外语值得商榷,但各路媒体突然唱衰有点异常,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战略和皇城复兴计划方向没错。作为西安人,支持西安建成国际一流的文化城市!居心叵测的人可以闭嘴。”

  ■建议:抓好基础教育是根本“与时俱进,一个民族才能腾飞!西安要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古都文化如何发扬光大,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网友“欢乐高原红”说。“中国的国情是,世界一流的大学、国际化大都市我们都可以创建。只是又要花钱了,比如,提高市民素质要办补习班吧,要买教材吧,要租学习场地吧,要请老师吧,就怕钱这样花了,但事总是办不好。”网友“摩羯喃语”对具体操作过程中的细节表示担忧。

  网友“城市大家谈”建议:“做好两点就可以了,一是提升各级学校的外语教育水平,利于将来对外交流,这样的人工作后分布在各行各业,才能形成国际化风气,这些举措最难的实施群体是基础教育薄弱者;二是抓好‘窗口服务业’,见过营业员与国外顾客无法交流而生意泡汤的,估计出租车司机搞不清外国乘客目的地,跑冤枉路的也有不少,而国际化城市真的不存在这种尴尬。” 主持人:晴晴

(责任编辑:李夏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