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加薪难被承受 应考虑产业转型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6月24日14:28
  员工工资水平的提高,必然增加企业的运作成本。有人担心,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后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实际情况究竟如何?记者进行了调查。

  低端产业压力更大了

  毋庸讳言,一些竞争力不强、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企业,对于给职工加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专家指出,短期来看,劳动力密集的纺织服装、电子加工等行业将面临一个痛苦的过程。这些行业的竞争本来就异常惨烈,工资上涨后,竞争力差的小企业生存空间变小,最终可能会有一些企业关闭。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部分纺织、服装、玩具企业在给工人加薪之后利润已十分微薄,有的企业的利润不到2%。“对于我们这些企业来说,宁可不招人甚至停产,也不能给职工加工资。因为加薪意味着企业亏损。”苏南一家中型加工企业的负责人直言不讳。

  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正给用工量大的制造业项目亮起红灯。如今年以来,苏州工业园区开工的项目大多以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这些项目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劳动力需求量少,但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比较高。”园区有关部门一位负责人说。

  只有转型,才有出路

  南京市六合区程桥镇聚集了40多家服装加工企业,很多企业就面对或在微利中挣扎、或在转型中奋起这样两种选择。“转型不是没有可能,”该镇奥威制衣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介绍说,“我们长期给美国一家羽绒服制造商贴牌生产,利润一直在5%左右。工人工资上调后,利润受到很大挤压,因此我们尝试自己做品牌。美国那个品牌的生产成本是两三百元,但在高档商场的售价高达三四千元;我们用同样的原料、工艺,用自己的品牌生产、销售,仅仅一个小小的门店,一个季度产生的效益就相当于企业一年的利润。”

  江苏东华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寿祥告诉记者,为了提升企业对涨薪的承受能力,他们对产品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淘汰了落后设备,自动化程度提高了,人均单位成本消耗也就相应下降。同时围绕纺织将产业链拉长,生产经营向棉花、纱延伸。金坛晨风集团董事长尹国新则认为,用工成本加大后,要设法抓住更多的产业链条,提供增值服务,这是企业获得利润空间的有效途径。此外在生产环节,如果实行更为科学严谨的工时、流程管理,也有约30%的成本节约空间。

  “转型升级,政府也大有作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朱力说,“政府可以充分发挥导向作用,鼓励和引导企业发展总部经济,将研发和营销留在本地,将生产加工部分转移至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他认为,从企业层面上讲,一定要立足于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避免仅仅依靠产品的低成本优势来参与市场竞争。

  长远看转型升级可促进就业

  有人担心,转型的一个结果是对劳动者要求提高,从而影响就业。对此,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胡小武博士持不同看法。他说,就眼下来看,加薪会对中国就业有不利影响,但从长远看,会对中国的就业有促进作用。“那些低层次的、粗放型的,仅靠外包、包工,仅靠挣劳务费过日子的企业,生产一双鞋挣几十美分、生产一个玩具挣几美分,该转移就转移吧,这是产业升级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情形。很多发达国家都经过这个过程。那些需要转移外迁的企业,多是技术含量不高、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对于中国企业升级没有好处。”他指出,中国作为“世界工厂”,要下决心改变世界低端制造基地的地位,通过产业规划推动产业振兴。目前苏南一些地方的成功范例,说明制造业的转型是有能力做得越来越好的。

  接受采访的不少专家认为,从长远看,转型升级对中国就业是有促进作用的。因为转型升级要求劳动力有较高的素质,而新生代农民工比他们的父辈有着较好的教育背景,能够更迅速地适应企业转型后的劳动力需求。而较高的收入水平,会刺激更多年轻人从事技术性劳动。这不论对于企业还是劳动者乃至整个社会,都是一种良性循环。

  招商引资观念也得变一变

  还有人担心,很多地方招商引资的一大优势就是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如果这一“优势”不复存在,就会影响一个地方的招商引资。对此,专家们指出,以廉价劳动力吸引资本的模式忽视了劳动力作为一个人有自身全面发展的向往和诉求,这对一个地方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因此,用廉价劳动力作为招商引资的招牌,在前几年可以;但经济发展到今天,仍一味打这张牌就不合时宜了。换言之,招商引资的观念也得变一变了。

  盐城市盐都区招商局办公室陈主任感慨说,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变化,招商理念的确必须转型了,“我们区今年就是以电子信息和风电产业作为主攻方向的。这些产业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工人的工资福利也高。只有引进这种产业,对一个地区的发展,才具有深远的正面意义。”

  建湖县经信委主任崔大凡告诉记者这样一个例子:由于从源头调整了招商引资方向,该县近来引入的企业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能够较为从容地应对加薪。“比如,我们从上海招引的亚明照明有限公司,是一家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结合的公司,今年给员工增加的工资幅度很大,但企业不仅没有离开,反而在原投资5亿的基础上又追加了5亿投资。”(记者 李玲 蔡炜 李仲勋) (来源:新华日报)
(责任编辑:廖恒)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