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农民工想当城市人难融入 称不会干农活不想回家

来源:天津网-城市快报
2010年06月25日10:21
穿红衣者为郝书增
穿红衣者为郝书增

农活不会干,留城也挺难,到哪儿去安家?
农活不会干,留城也挺难,到哪儿去安家?

  用绿色苫布围起的建筑工地里,气温超过了30℃,郝书增正在和工友捆扎钢筋。“我们是计件工资,按米算钱,多干多得,大家都愿意多干点,多拿钱。”小郝用沾满灰尘的手擦了擦脸上的汗说。

  做钢筋工七年,郝书增回老家的时间一共只有200多天,家里的8分地,他久已不摆弄了。这些年,郝书增盖过的楼有二十几座,但在这个城市,他还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小郝不想像父辈一样赚点钱回老家,他更想融入这个城市,可这对他来说,显得有些困难。

  回家之难

  地里的农活早就不会干了

  自认不是读书的料 初中毕业外出打工

  郝书增今年23岁,来自河南安阳,著名的建筑之乡。“出来打工时学的就是钢筋工,后来就一直干这个。”小郝说自己不是个读书的料,所以初中毕业后离开了家乡,“早点赚钱比啥都强。”

  外出打工七年,郝书增换了六七家建筑公司,现在他绑扎钢筋已经是熟练工了。“刚开始还是边学边干,用不上半年就干顺手了,到现在,7年多里已经盖了二十几座大楼了。”

  全家只有8分山地 收成不够填饱肚子

  说起自己的家乡,郝书增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穷”。“一个人只能分到4分地,我和老婆两人一共8分地。”郝书增说,他家的地都是山地,土地贫瘠,收不了多少粮食,“收成好时,还能凑合打上四五百公斤,今年旱,8分地一共才收了不到300公斤小麦,多说能卖五六百块钱。”

  地里的收成还不够吃饭的,更别提养活一家人,郝书增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出来打工一条路。“村里的男人都出去打工了,没人守着地过日子,种地只能算个副业。”

  一年最多回家两次 七年没干过地里活

  前几天家里麦收,不少工友都请假回家,郝书增却选择继续留在工地干活,他丝毫没把那8分地放在心上。他说,家里那点儿地妻子一个人就能照顾过来,再说自己出来打工七年,根本没干过地里的农活,“回到家也未必能帮上什么,再说,那点儿地赚的钱还比不上我一个月工资。”

  前年,花了十几万元,郝书增在老家盖了房子,和妻子结了婚。今年,他的女儿已经1岁了。常年在天津打工,除了春节,郝书增每年最多回家一次,用他的话说:“孩子见了我都认生。”

  留城之难

  买不起房子解决不了户口

  每月平均4000多元 收入能顶俩大学生

  郝书增说,绑扎钢筋,一天能赚两三百元,每年能干200天左右。一年下来,他的收入有五六万元。对于目前的收入,郝书增还算满意:“一个月平均4000多块钱吧,公司还给上了保险。”他听人说,如今城里的大学毕业生每月也就赚一两千块,“我顶两个大学生呢。”郝书增开玩笑说。不过他也有点伤感,“人家是坐办公室赚钱,不受热不受冻的,我们是出大力,不一样啊。”

  让郝书增觉得自豪的是,七年的打工生涯,他已经赚了快20万元了。

  房子户口没法解决 跟城里人难打交道

  郝书增的爸爸妈妈都是农民,以前除了种地,爸爸也常外出打工。“他们那时出来打工就是赚点零花钱。”和父辈不同,虽然已在老家娶妻生子,但郝书增还是想留在天津。

  “我们这代人从小在外面闯,见惯了外面的世界,谁不想留在城里啊?”可房子和户口让他犯了难,“一套房子得一百多万,我得多少年能赚出来啊。”郝书增说,因为没有正式的工作,又不是本地人,他不能申请房贷,想凭自己的本事在城里赚出一套房子来,恐怕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没房子就没户口,将来孩子念书是个麻烦事。”郝书增说,他何尝不想把家落在天津,何尝不想每天和妻子、孩子待在一起,可房子和户口两座大山,压得他有点儿喘不上来气。

  在天津七年,郝书增也结识了不少朋友,这些朋友是他打工时认识的,都是外地人。“我觉得城里人好像不怎么愿意和我们这些农民工交朋友,虽然人家没说出来。”郝书增觉得,自己不知道该用怎样的方式去和城里人打交道,心里总是有点怯怯的。“其实我挺想和城里人交朋友的。”

  趁着年轻多赚点钱 城里安家或有希望

  初中毕业的郝书增有时也会想想自己的未来,不过他说自己一直也没想太明白。“一起打工的人里我算赚得多的,趁着年轻干几年,多赚点钱,也许在城里安家不是一点希望没有。”他说自己知道,钢筋工不是个能干一辈子的活儿,年纪大了得想条别的出路。郝书增现在还没有职业资格证,“有人让我考职业资格证,说将来用得着,可我文化程度低,才初中毕业,平时又忙,哪儿有时间弄这个,先走一步看一步吧。”

  新闻背景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国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亿人,其中,16岁—30岁的占61.6%。新生代农民工的初次外出务工年龄更低,基本上是一离开中学校门就开始外出务工。这意味着与传统农民工相比,他们普遍缺少离开校门后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经历。

  像郝书增一样,很多新生代农民工都迫切渴望融入城市,然而自身缺乏技能、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是他们难以实现城市梦的两大主因。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技能水平总体偏低,许多城市在引进人才方面,实施“高技能先落户、低技能后落户、无技能不落户”的政策。缺乏技能者只能成为城市过客。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还遇到了缺乏住房的问题,大量新生代农民工租住在地下室、工棚、集体宿舍,居住条件差,生活质量低。随着就业稳定与收入增加,解决住房问题成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的基本需求。

  此外,难以落户是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为新市民的重要束缚。由于没有在城镇落户,新生代农民工很难在城镇安居乐业,往往被排除在城镇公共服务体系之外,他们更多的是只能往返于城镇与农村之间,加大了社会成本。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动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顺利地在城镇落户,是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充分发展问题的治本之策。

(责任编辑:new2)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