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西安曲江新区发展新模式 7年600万资产变170亿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2010年06月26日05:52
  我省实施文化强省战略中,曲江新区通过实践成功探索出了“文化资源+文化旅游+城市价值”的文化产业和城市发展的“曲江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有家企业创造出发展奇迹

  曲江新区“基金+担保+风投+财税+房补”的国家级文化产业孵化平台,成功吸引了600多家文化企业,使西安曲江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文化产业聚集区之一。

  GCP(GrossCultureProduct)——这个世人尚不熟知的新名词,成为曲江文化产业发展中心思考和探讨的新模式。这个被曲江新区解释为“国内文化总值”的新概念,强调以人为本,国民幸福指数成为衡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提供了城市发展的新标准。

  游客从每年200万增至3000万

  以文化、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发展新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曲江新区在运营城市中,将建设市民休闲娱乐的宜居乐活之地作为最终目的,成就了一个“山水园林、蓝天碧水、游居兼宜”的城市新区。

  现在的曲江,已经成为西安市民体验盛唐文化的重要区域,成为西安的城市会客厅和城市新名片,旅游人数从2002年的不足200万人,上升到现在的每年3000万人,可以说,“到西安必到曲江”。

  “文化立区”为曲江插上翅膀

  “文化立区”战略为曲江新区添上了想象和飞翔的翅膀。

  2002年以来,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一批知名文化企业、一次次重大文化活动在西安曲江新区集结,通过独特创意,把文化资源转变成旅游产品,不断提升城市价值。

  而曲江则将兑现的城市价值反哺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使文化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形成包括文化旅游、影视投资、文化演艺、出版传媒、数字文化、国际会展、文化创意、文化体育休闲等在内的较为齐全的文化产业门类,文化产业、公共文化事业和新区城市建设齐头并进、协调发展,成为西安市、陕西省文化旅游的重要窗口,成为西部乃至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首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

  曲江新区充分挖掘和整合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实施“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带动战略”,打破行政界限、整合优质资源,实现跨区域辐射,先后投资230亿元,形成包括曲江文化产业核心区、大明宫遗址保护区、法门寺文化景区、西安城墙景区、临潼国家级旅游休闲度假区、楼观中国道文化展示区等六大板块,总面积达126平方公里,跨区域发展大格局已经形成。以文化旅游带动城市发展的曲江新区“试验田”正在成为西安市、陕西省的“丰收田”,促进了陕西文化旅游产业和城市发展,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

  西安秦腔剧院文化体制改革的新模板

  如今,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总资产由2002年的600万元增长到2009年的170亿元,形成了涵盖影视、会展、演艺、旅游、出版、传媒等文化产业门类的大产业集群,成为曲江及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西安秦腔剧院”改革,成为2009年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新模板。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迅速走上了市场化、精品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的高度评价,并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企业”称号。

  几年来,曲江新区成功探索出了“文化资源+文化旅游+城市价值”的文化产业和城市发展的“曲江模式”,并以此为契机,以构建全文化产业链为模式,建设国际一流文化产业园区。 本报记者 李勇鸿

  五年时间 已引领陕西示范全国

  只用了五年,曲江新区就从几乎完全的农业经济走向旅游经济、文化经济、城市经济的立体共融。而这种新模式,正在引领陕西,示范全国。

  名家专访

  陈忠实贾平凹纵论文化产业发展

  对如何发展并看待陕西的文化产业,长期以“双峰并峙”姿态雄列文坛、备受各界关注的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忠实与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这两位“大佬”,昨日也对记者表达了各自的看法。两人妙语连珠,都对陕西文化产业发展有颇多感悟与期待。

  陈忠实要雷声大,更要雨点稠

  文化作为一种产业,其特殊性和重要性,已被各界尤其是做文化产业的人们所高度重视与开发。但平心而论,对社会更广泛的民众层面来讲,对文化产业仍然需要更为充分而深入有效的宣传,在陕西,这一点尤为重要。不妨做个比喻,宣传就像打雷,雷声大,指的是要充分宣传。在雷声大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必须转化成“雨点稠”。

  我们陕西这么多年,雷声不大,但雨点很稠。相比于过去单纯的文化事业和传统的经济行业,文化产业毕竟是一个尚算新鲜的经济领域,同时这也意味着我们需要一个可能会比较漫长的探索过程。希望搞文化产业的人们,能继续做到“雷声响”与“雨点稠”,让两者能结合出最理想的效果。

  陕西背靠丰厚的文化积淀与资源,有这么多的策划与实干方面的人才,我想,我们搞文化产业,如果眼更宽一点,既借鉴外地甚或外国的文化产业经验,又不拘泥于那些教条,雷声会更加宏大,雨点也一定会更加稠密,我充满信心地期待着。

  贾平凹还是那句话,天空晴朗

  其实主要也就是这几年吧,在外开会,参加活动呀,好像突然都热衷于谈陕西的文化产业,甚至成了一景,说着的人很热情,多是鼓劲的话,词都烫手。而且能举很多例子,说你们那啥啥啥建得很气派,那啥啥啥又恢复了吧,气象跟以前确实不一样啦,你们真是住在了唐朝呀,有些大动作外地人想都不敢想,等等。后来,陆续也又有了消息,说哪些地方又和你们陕西争这争那,当然这也是各说各的理。但你从中能真切感觉到,发展文化产业,确实是全国都意识到了,这是大富矿。

  因为各种原因吧,陕西文化产业动得稍晚了一些,但发展很快,至于目前究竟在全国排到了啥位置,具体我还不太清楚。说得太靠前了,显得咱们不谦虚,但要比实力、比实绩,我觉得,确实也没必要妄自菲薄,甚至在一些方面,咱们真正还领着先。我相信,陕西文化产业,前途肯定光明一片,还是那句话吧,天空晴朗。本报记者 王锋
(责任编辑:renyue)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