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黄三角迎来石化投资高潮 生态与经济平衡难把握

来源:经济观察网
2010年06月29日10:07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种昂 2010年6月24日,在“黄三角”首届经贸洽谈会上,云集了韩国GS、日本伊藤忠、三井物产、中石油、中国化工油气公司等石化巨头的身影。他们的出现都是为了争夺这罕有的投资机遇和丰厚的财富盛宴。

  正如瑞士磐石投资顾问 (上海)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丁学文所说,“黄三角”以及周边沿海绝对是一个长期以来被低估的产业资本集群地区。

  黄河三角洲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渤海油田、胜利油田坐落于此,衍生出全国最多的地方炼化工厂。同时,这里还有着中国暖温带最年轻、最完整、面积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长久以来,开发与保护的争论不绝于耳。

  按照现有投资预期,黄三角即将建成近亿吨炼化产能。伴随着石化产业比重的猛增,石化与生态、工业与环保之间如何平衡发展,成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所面临的严峻考验。

  亿吨级炼化梦

  丰富的石油资源使得黄三角地区萌生出全国最多的地方炼化工厂。截至2008年底,山东地炼全产业就业职工3万多人,总资产约400亿元,原油一次加工能力4500万吨/年。每当中石化、中石油无法满足供给而导致全国油荒时,这些地方炼厂便成了全国众多民营加油站的救星。同时,东营的石油装备制造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在国内也位居第一。

  不过,长期以来黄三角地区受限于环保的压力而未能将石化领域的优势充分利用。东营有着中国暖温带最年轻、最完整、面积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东营湿地总面积约1410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18%。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者之一李广杰告诉记者,湿地是一种较为脆弱的生态资源,社会各界关于开发还是保护的争论始终不绝于耳,国家和山东地方政府一直难以抉择。除了现有的炼化产能,甚至连中石化、中石油这样的国字号巨头也从未获得过任何新建项目。

  从这一地区尚有800余万亩土地资源未被开发就可见一斑。

  2009年底,“黄三角”《规划》获得了国务院正式批复,成为当时山东省唯一进入国家战略层面的经济区域。《规划》中,石油化工成为了这一地区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从此,冰封已久的石化产业被解冻。

  按照《规划》,东营临港产业区被确定为重点发展精细化工、能源工业,打造全国重要的石油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区域物流中心和产品集散中心。

  在东营大张旗鼓发展石油化工产业的同时,滨州、潍坊港和烟台莱州港区等,都在当地划出地盘、争相部署重化工产业。

  滨州临港产业区将规划为石油化工、盐化工产业聚集区;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更是把石油化工产业设定为第一个到“十二五”末销售收入达到千亿级规模的产业;莱州也规划出一个投资额达110亿元的循环化学工业园项目,重点发展以重油加工为龙头的特色石油化工等项目。

  山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指出,未来黄三角石油化工产值将呈爆发式增长,成为我国石油版图上的新坐标。

  石化巨头的角逐场

  有了政策、石油和土地资源,“黄三角”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磁场对石化巨头产生着吸引力。

  早在2008年,中海油就与山东省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而后,中海油无偿获得了潍坊市国资委持有的山东海化集团51%控股权,并承诺在两年内投资100亿元将山东海化集团炼油加工能力扩大至800万吨。

  同时,中海油为消化渤海油田的原油,酝酿在东营、潍坊两地各建一个千万吨大炼油项目。中海油仅在东营就计划投资450亿的巨资,目前为之配套的东营港油码头已经开始投建。

  在石油版图上,山东是中石化的大本营。此前,一直是中石化与地方炼厂在明争暗斗,中海油强攻中石化的腹地后,中石化为维护其地位,在与东营相邻的青岛建成千万吨级大炼油后,又将二期工程提上了日程,预计项目达产后原油加工能力总共可达2000万吨/年。

  而中国化工集团在吞并了济南石化集团、济南长城炼油厂、正和集团、华星石化、昌邑石化等7家地炼企业,2010年2月,又抢购了位于潍坊的亚星化学。

  在石油巨头们疯狂布局的同时,黄三角的地方炼厂也在不断扩大现有产能。此前,千万吨级炼油产能只有国字号巨头才有实力投建,经过多年的积累,如今许多山东地炼工厂已悄然拥有了千万吨级的实力。东明石化、昌邑石化、正和集团、利华益集团等均已达到或接近千万吨级炼油规模。

  据当地一位地炼工厂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表示,自从听闻“黄三角”上升至国家战略,企业同其他同行一样已开始酝酿进一步扩张产能。

  如此算来,若黄三角的获批使这些石化产能都得到获批,黄三角地区的炼油产能极有可能达到亿吨级规模。而根据相关数据预测,2010年底,全国炼油总产能预计只有5.075亿吨/年。

  石化堪称是产业链最长、产品最丰富的基础产业之一。当初,中石化在青岛投建千万吨级大炼油项目时就有专家做过预测,该项目将直接形成100亿元的投资、200亿的产出、30亿的利税。对下游产品的拉动效应比例将以几十倍的比率递增,带动的年销售收入和工业增加值将达数千亿元人民币。同时还将拉动港口、建筑、纺织、金融、信息、商贸、旅游、餐饮等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间接提供的就业机会将达数十万人之多。

  而“黄三角”亿吨石化产能给予这一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的市场机遇更是空前的。

  两难的平衡

  石化产业在GDP、财税、就业等方面对任何地方政府都有着巨大的诱惑力。 而无论是在环渤海经济圈内,还是在山东省内,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急需发展。

  2006年该地区生产总值3256亿元,仅占全省的1/7。2008年在山东省17地市GDP排名中,黄三角的核心城市东营和滨州分别排名第6位和第12位。

  但是,“黄三角”脆弱的生态系统与这股石化投资热潮如何取得平衡——原来两难的抉择非但未因 “黄三角”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而消逝,反而使得这一难题的解决更加迫切。

  按照《规划》,“黄三角”将建成首个以“高效生态”命名的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对于生态与经济如何协调发展,东营市市长张建华表示:“黄三角开发定位的要点是生态高效,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这是黄三角区别于珠三角和长三角最鲜明的特色。”

  《规划》的编制者之一李广杰解释道,化解黄三角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可通过集约式、据点式的方式解决,即将重工业集中布局在一个区域内。化工产业的发展方向也是以精细化工为主。

  一些企业人士认为,“黄三角”最大的优势就是土地资源优势。集约式、据点式工业布局与这一优势的发挥是一对天然的矛盾。

  面对着这股石化投资高潮,一位土生土长的东营某风电公司经理的担忧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想法。他指出,现阶段,黄三角各市在招商中竞大于合。当怀揣巨资的国内外巨头与手握规划的当地政府纷纷跑到上级政府申请重化工项目时,石化产业是否能够控制在高效、环保的框架内?

  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主任陈光对本报记者说道,黄三角应是一个整体。黄三角建设办公室将被赋予项目开发的把关权,各地在上项目之前必须通过黄三角办公室的审核。若发现其属污染项目,就会立即终止审批程序,并通知银行和国土部门,使其无法获得贷款和建设用地。目前黄三角地区已经拒绝审批附加值较低的一次炼化项目,“不欠新账,快还老账”的发展与治理思路已初步形成。

  不过,正如《规划》编制者之一李广杰所说,黄三角特殊的工业与生态资源决定了,未来黄三角在招商、开发、审批、建设、环保等每个环节都将面临着经济与环保如何平衡发展的考验。而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建成最终也有赖于这一难题的有效化解。

(责任编辑:new2)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