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浙商愿舍千万产值 希望儿子做公务员进事业单位

来源: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2010年06月30日07:59

  浙商二代拒绝接班个案解读

  辛苦打拼不如找个安稳工作

  □本报记者 徐静休 金梁 陈晓 通讯员 张晨露

  超过50%的民企二代不愿意接班,30%的一代浙商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来继续自己的产业。

  数据是枯燥的,但对于正处于民企接班高峰期的浙江来说,这样的数据显然变得有些残酷。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对于家族企业众多的浙江民企来说,接班显然是家事。因此,这一枯燥而冷酷数字背后肯定有很多不同的故事。

  日前,本报记者就深入我省的金华、台州、温州等地,对一些不愿意接班的民企一代和二代个案进行了解读。

  ●一代说

  只盼孩子找份安定工作

  陈国标是义乌一家五金加工厂的老板,虽说这个五金加工企业的利润并不高,但陈国标在这行做了25年多,从只有五六个工人的家庭作坊,变成了上百人的工厂,每年工厂的净收入在200万元以上。

  陈国标说,五金加工、塑料等这些行业,利润还是有的,就是相对辛苦一些,每天起早贪黑这是必然的,跟其他一些赚钱快的行业没办法比。

  “现在我们年纪也大了,眼睛也花了,五金和模具这类精确技术越来越难把握。最关键的是业务量一直稳定在一个水平,需要有人去开发市场,而我们已经吃不消去开拓了。”陈国标对自己的现状很坦然。陈国标举了一个身边的例子,跟他早年差不多同时办厂的一个老板,把孩子在身边带了五六年,如今接上班了,父子一起生产类似豆浆机等小家电,光一年的产值就可以超过1000万元。

  陈国标虽然很羡慕别人,但对他的儿子却要求完全两样。他儿子去年从杭州的某大学毕业,没有在外面找工作,直接回到了义乌老家。陈国标的要求只有一个:不求他出去赚钱,但必须在家里安心复习考公务员。

  “不是非考公务员不可,比如进一些国家事业单位,或者读研究生都行。我不希望他继承我的事业,这一行实在太辛苦了,而且以后未必一定能做得起来。我赚来的钱已经够他用了,所以只希望他能找一份安定的工作。”陈国标说。

  孩子心眼高不喜欢老行当

  这样的情况并不只是在五金加工行业。何先生是义乌最早涉足模具行业的人,谈到这个行业第二代子女接班的问题,他是叹息重重。

  “现在的子女,愿意继续接班做下去的几乎没有。因为模具行业是做手艺的行业,干的活都是脏活累活。我们当年都是做学徒,跟着师傅一点点地学手艺,现在的孩子也没有学这个专业的,所以都不愿在自家的小厂里继续做。”

  “模具制造业其实是个相当稳当的行业,只要肯实干实做,每年赚个几十万根本不成问题。但是义乌的模具行业规模不大,小商品行业又那么发达,因此下一代转行的特别多。”

  子女不愿接班,父辈们也无可奈何,自己没到退休的年纪,厂子得自己撑着。

  而说到子女的未来,尤其是自家的孩子,何先生的口气透出了一点无奈:“模具这一行当又脏又累的,常年要在车间里,而赚的钱也不是特别多,属于稳扎稳打的那种,孩子们心眼高,根本不会愿意接我们的班再继续干下去。”

  “我从来没强制要求孩子再来从事这个老行当。他若要是能在其他行业混出一片天来,我肯定是非常支持。我话也说明白了,发展的平台也会给你搭,孩子能混成啥样,就看他自己了。”对于孩子未来的选择,何先生的态度非常开明:只要能成就一番事业,无论什么行业自己都会支持。

  但是,自己的孩子成天闲在家中不去谋出路,这让何先生非常苦恼。“天天在家待着,不是上网看电视就是打篮球。我和他开玩笑说过,你这么喜欢打篮球,如果能打成乔丹那样,父亲我肯定也会全力支持你的。像你这么成天窝在家里,连老婆都讨不到。”

  ●二代说

  不喜欢呆在小城市

  在众多台州和温州中小型企业中,接手父辈企业的现象还是很多的。他们很多人给记者的回答就是:“怎么办呢,毕竟是家族企业,最后肯定还是最亲信的人来接手。”他们的回答多多少少有些无奈的口气。

  但这几年民企二代不接手父辈企业的现象开始出现,很多1985年左右出生的民企二代都刚从国外念完大学回来,有些选择留在国外继续深造,有些回来后,认为自己对新行业更感兴趣。

  比如记者接触到的王学林,是台州大型医药企业总裁的长子,在澳大利亚呆了四年后,虽然老爸给他在那边买房又买车,给他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四年之后他还是选择回到中国,和几个好朋友在杭州开起了环保产品公司。

  他告诉记者:“父辈的创业都很辛苦,他们积累到今天有很多的资源,就是亏在那个年代没有很好的教育环境,所以有些事情的价值观和我们存在差异。我希望能在父辈的企业基础上,然后再结合他们拥有的人脉关系,发展更新的产业,这也是非常有成就感的。”

  王学林在采访中还提到:“(不想接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希望开拓更大的领域,不希望自己未来在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小的城市呆着,大城市的社交圈子,生活方式都会不一样。在我看来,赚钱是一回事,追求良好的生活品质,比什么都重要。”

  接班显得自己太没用

  小余,一个性格豪爽的男青年,虽然显得非常老成,但他的实际年龄才24岁。认识他的人知道,他的父母是义乌最早的一批创业者,生产挂历等产品,在义乌年画挂历市场也称得上是佼佼者。

  认为自己不是读书料的小余,高中没毕业便去了上海当兵,2年后回到老家义乌。“自己文凭不够,进不了好的单位,上班收入也不高;从个人性格来说,我不喜欢上班,适合经商,家里人都是做生意的,从小耳濡目染。”

  迷惘了一阵子的小余,打算走商业道路,但他并没有选择在自己父母的企业上班或接班,有志气的他决定自己去开创一片天地。“接父母的班,感觉自己太没用了。父母的事业是他们的,自己就是靠自己的。”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在父亲的厂子干看不到希望。小余说,父母那个行业没前途,生意不是很好,他们也希望小余能另起炉灶。对他来说,选择父母那个行业,也并不是很划算,因为投资风险和利润不成比例。

  一个偶然的机会,小余听说布艺工艺品销量很好,便带着父母给的30多万元起步资金,开始进军布艺工艺品。半年后便连本带息共40多万元全部还给了父母,其中10万元还是自己主动给的。

  至今短短三年工夫,在和叔叔阿姨辈竞争的同时,身边不少同业都亏损的情况下,小余的企业却如离离原上草,欣欣向荣地发展着,他建立了自己的品牌,打开了国内外市场。几十个人的企业,如今的年产值已到几千万元,超过了父母企业的产值,成为义乌同业中做得最好的企业之一。小余拿着自己挣的钱,买了车子,娶了老婆,让家人引以为豪。

  小余认为,是父母对自己的要求和教育,促使自己走到今天的,他现在的心愿是赚很多钱,让身边的人过得更好。“以后我会换别的行业,现在就想换成更赚钱的行业。在我有精力的同时,希望自己能搞几个产业;如果没有精力,我会砍掉收益不好的产业。大企业家都是专门换行业的,拿得起放得下。”小余说。

(责任编辑:李夏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